APP下载

心理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02-28赵软英苗海琴宋淑清

护理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植入术出院支架

赵软英,苗海琴,宋淑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可以快速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虽然症状减轻,但如何预防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仍然是改善冠心病整体预后的薄弱环节。在目前条件下,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主要由主治医师在病人出院及临床随访中实施,主要依赖于病人的主动性,其随意性强而持续性差,如能在病人出院后增加对病人的心理行为干预可能会改善这一状况,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1]。现对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病人,在出院后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95例冠心病病人,年龄33岁~80岁(60.6岁±5.4岁),均已接受常规的冠心病支架术后药物治疗,包括常规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7例,病人均自愿合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心功能级别、治疗方案、支架植入数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

1.2 方法

1.2.1 建立病历档案 对所有入选病人建立病历档案,科室设立电话回访、临床护理随访记录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心状况、治疗情况、出院日期等,对干预组病人记录回访内容与心理行为干预措施。

1.2.2 回访人员 调查者本人与两名责任护士从事电话回访与临床护理随访工作;回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乐于奉献,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理论知识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满足病人多层次需求,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1.2.3 评定工具及方法 采用李凌江等[2]于1998年所编制的评价我国社区各种人群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共有74个条目,分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含4个或5个因子,共有20个因子、74个条目,每个因子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每个因子的主观指标以累计得分计分,因子最高分为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2.4 心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与干预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同样的治疗与常规护理,出院时进行第1次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讲解填写要求并现场收回。对照组在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临床随访时由调查者本人发放调查问卷并收回。干预组病人自支架植入术后到病人出院前完成第1次心理行为干预,其方法是由责任护士对病人采取面对面的个体教育,首先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订心理干预计划。①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掌握病人的全部信息。②解释性心理护理:通过各种形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教育,对病人患病期间表现的各种异常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同情、疏导、宣泄、支持和鼓励等方法处理,以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树立自信心。③行为干预:向病人讲解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对疾病的影响,帮助病人调整饮食结构,调整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讲解烟酒的危害,并指导其戒烟限酒,督促病人正规用药,并定期复查,了解病人血压、血糖、血脂、尿酸、体质量控制情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加强自我管理,掌握自我保健技能、减轻身心压力增加运动等。④认识干预:有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与医疗保险是影响病人心理状态的因素,无医疗保险和经济收入的病人心理负担重,年龄<60岁病人的心理负担>60岁的病人,可能由于病人担心疾病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甚至担心预后不佳,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3]。了解病人的社会关系和医疗费用来源。⑤人文与社会干预:人文关怀与社会支持对病人的心理行为干预尤为重要,面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心理上的痛苦,体贴和鼓励病人,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向家属和亲友解释感情支持和经济支持的重要性,使家属能够主动关爱病人,让病人感受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获得躯体和心理上的康复。心理行为干预组病人在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未掌握的内容予以加强,出院时再次评估,直至掌握。出院后责任护士对心理行为干预组病人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出院后3个月安排第1次临床与护理随访,发放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帮助病人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出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出院后6个月进行第2次临床和护理随访,发放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初步评估其干预效果。根据病人需要给予具体、合理、有效的咨询指导。出院后12个月进行第3次临床和护理随访,发放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1.2.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和观察结果采用SPSS1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对照组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心理行为干预能较好地解决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保健意识,起到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好的疗效。从表1可以看出,心理行为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虽然出院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但其程度远远低于干预组。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支架术后病人生活质量,这充分说明心理行为干预可以使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冠状动脉造影中支架植入比例占70%~80%,而裸支架植入再狭窄率高达20%,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达<10%[4],但仍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血管弹性回缩、血管负性重塑、新生内皮增生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主要机制。实践证明,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5]。而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赖于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技能、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加强出院后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做好监督与指导,以利于更好地预防术后并发症。心理行为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影响:遵医行为是指病人遵守医嘱的符合程度。当病人出院离开病房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好转,对医生护士的嘱咐逐渐淡忘,依从性降低[6]。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病人的较普遍现象和保健重点。虽然在住院期间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受到了限制,但并未真正消除。出院后,病人往往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因而很快恢复了那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并且一些必要的预防保健措施往往也被忽视,甚至某些治疗措施也得不到贯彻执行。很多病人认为,植入支架后狭窄已解除,不少病人由于经济原因,过早停用氯吡格雷。有些病人认为自己年轻,抵抗疾病能力强,甚至出现我行我素、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有一些病人主观感觉异常,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心,总是感觉胸闷浑身不适,心理行为干预组的病人针对这些问题都及时给予了解决。

本研究表明,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冠心病是终身疾病,需终身服药治疗。治疗目标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仅进行了为期1年干预,要想彻底解决疾病复发的现象应积极开展社区冠心病及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心理行为干预,维持病人良好的情绪,使其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能正常地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效节省医疗费用,延长病人生命,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住院率。

[1]王国荣,魏国荣,朱慧,等.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9B):2380.

[2]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 LI-74)[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98-100.

[3]李彩英.心理干预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30(10):143-144.

[4]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8.

[5]胡大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8):457-459.

[6]顾青,杨小芳.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次住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4.

猜你喜欢

植入术出院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