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酸盐掺杂SDC对ITSOFC性能的影响

2011-02-28韩庆贺高文元唐乃岭

电池 2011年1期
关键词:碳酸盐开路功率密度

韩庆贺,高文元,唐乃岭,李 嵩

(1.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2.大连海事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26)

降低操作温度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发展趋势[1],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寻找在较低温度下氧离子导电性能良好的电解质[2]。掺杂氧化铈在中温(400~800℃)范围内的离子电导率较高,是中温SOFC(ITSOFC)用电解质的主要候选材料[3]。在掺杂氧化铈中引入无机盐,形成掺杂氧化铈-无机盐复合(CSC)电解质,不仅能抑制电解质的电子电导,还能形成氧离子-质子共同传导,提高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李嵩等[4]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钐掺杂氧化铈(SDC)电解质,并掺杂碳酸盐制成 CSC电解质,以LaNi0.6Fe0.4O3与CSC电解质的混合物为阴极制备单体电池,在500℃下的最高功率密度为213 mW/cm2。贾惠娴等[5]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SDC电解质,并掺杂碳酸盐制成CSC电解质,以锂化NiO/ZnO与CSC电解质的混合物为阴极制备单体电池,在600℃下的最高功率密度为1 000 mW/cm2。人们研究了无机盐掺杂量对CSC电解质性能的影响,以及基于CSC电解质ITSOFC在中温下的输出性能[6-8],但无机盐掺杂SDC带来的ITSOFC性能的改变,缺乏直接的对比。

柠檬酸盐法中反应物质在分子水平上均匀混合,热处理温度低,产物粒径小,且分布较窄,是合成无机粉体的重要方法[9]。本文作者用该方法制备SDC电解质,并与碳酸盐组成CSC电解质,用模压法制备基于SDC电解质和CSC电解质的ITSOFC,在氢气/空气气氛中测试电池电压和电流。

1 实验

1.1 电解质的制备

按Ce0.8Sm0.2O2-δ的化学计量比称量原料,用浓HNO3(天津产,≥99.5%)溶解氧化钐(上海产,≥99.0%),用蒸馏水溶解硝酸铈(上海产,≥99.0%)和柠檬酸(天津产,≥99.5%)。将硝酸钐溶液倒入硝酸铈溶液中,再将柠檬酸倒入硝酸盐混合溶液中,用氨水(沈阳产,25%~28%)调节pH值至8,将混合溶液在65~75℃下磁力搅拌,直至形成凝胶;将凝胶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在 120℃下干燥2 h,制得前驱体,再在900℃下煅烧2 h,制得SDC电解质。

称取 Li2CO3(湖南产,≥96.0%)和 Na2CO3(北京产,≥99.8%),控制m(SDC)∶m(Li2CO3+Na2CO3)=3∶1,n(Li)∶n(Na)=2∶1。SDC与碳酸盐混合研磨后,在 650℃下煅烧0.5 h,制得CSC复合电解质。

1.2 电解质的物相与形貌分析

用D/max-3B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产)分析电解质的物相,测试条件:Cu靶,波长为0.154 06 nm,管压 40 kV、管流20 mA,扫描速度为6(°)/min。用JSM-64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产)对合成的粉料进行形貌观察。

1.3 单体电池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用模压法制备单体电池。按n(Li)∶n(Cu)∶n(Ni)=1∶4∶5称取 Li2CO3、CuO(上海产,≥99.0%)和 NiO(上海产,≥99.0%)粉末,混合研磨后,在650℃下煅烧0.5 h,制得阳极粉末锂铜掺杂的氧化镍(LCN)。按文献[10]中的方法制备阴极材料La0.7Sr0.15Ca0.15Co0.8Fe0.2O3-δ。

以La0.7Sr0.15Ca0.15Co0.8Fe0.2O3-δ和电解质(质量比 1∶1)的混合物为阴极,LCN和电解质(质量比4∶1)的混合物为阳极。电池采用阳极支撑形式,在模具中逐层放置粉末,以200 MPa的压力压制成型,电池圆片截面的有效半径为9 mm,厚约1.0~1.5 mm。将单体电池装入夹具中,用银浆密封。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气体流速为 80~120 ml/min。用Escorr EDM-3150型万用表(台湾省产)和Model MF-47型万用表(南京产)在500~650℃分别测试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和电流。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解质粉体的物相和微结构分析

SDC和CSC粉体的XRD图见图1。

图1 SDC和CSC粉体的XRD图Fig.1 XRD patterns of SDC and CSC powders

从图1可知,CSC粉体的XRD图中只有SDC的衍射峰,说明碳酸盐以无定形态存在,且SDC与碳酸盐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根据Scherrer公式,取(111)晶面的特征衍射峰,可估算出电解质的晶粒尺寸。SDC和CSC的晶粒尺寸分别为41.38 nm和47.97 nm。

SDC和CSC粉体的SEM图见图2。

图2 SDC和CSC粉体的SEM图Fig.2 SEM photographs of SDC and CSC powders

从图2可知,碳酸盐包覆在SDC颗粒表面,使得CSC粉体尺寸大于SDC粉体,与Scherrer公式计算出的结果相符,且CSC粉体之间的孔隙更大,颗粒之间的界限更明显。

2.2 氢气/空气 ITSOFC的性能分析

Na2CO3和Li2CO3的熔点分别为851℃和618℃,二者混合后的共熔点为510℃。混合物的熔融温度降低,有利于提高CSC在中温时的性能。

2.2.1 开路电压

基于SDC电解质和CSC电解质的电池的开路电压U见图3。

图3 基于SDC电解质和CSC电解质的电池的开路电压Fig.3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cells based on SDC electrolyte and CSC electrolyte

从图3可知:在500~650℃,UOCV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电解质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气孔体积变小,提高了电解质层致密性。对于CSC电解质,随着温度升高,碳酸盐由固相逐渐变为熔融相,进一步提高了CSC电解质层的致密性。电解质层致密性的提高,使得气体穿透电解质层的扩散渗透能力降低,由此提高了UOCV。在相同温度下,基于SDC电解质电池的开路电压U纯高于基于CSC电解质电池的开路电压U复,原因是碳酸盐包覆在SDC颗粒表面,使CSC电解质的颗粒尺寸变大,降低了CSC粉体的活性,导致在相同热处理制度下,CSC电解质层的致密性低于SDC电解质层。随着温度的升高,U复迅速增大,到650℃时为 0.929 V,已接近U纯(0.936 V),原因是随温度升高,碳酸盐逐渐熔融,填补了CSC电解质颗粒间的孔隙,使CSC电解质层致密性提高。

2.2.2 最高功率密度

基于SDC电解质和CSC电解质的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P见图4。

图4 基于SDC电解质和CSC电解质的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Fig.4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cells based on SDC electrolyte and CSC electrolyte

从图4可知,在500~650℃,P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随着温度升高,电解质层的致密性提高,同时电池活性提高,使电池的工作电压升高,内阻减小。在500~520℃时,基于CSC电解质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P复小于基于SDC电解质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P纯,在520℃以上则相反,原因是功率受电压和电池内阻的双重影响,虽然在相同温度下U纯>U复,但CSC复合电解质的电导率高于SDC电解质。

3 结论

柠檬酸盐法制备SDC电解质,并在SDC电解质中引入碳酸盐以制备CSC电解质并借此改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碳酸盐掺杂SDC提高了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最高功率密度在650℃时提高了253.1 mW/cm2。碳酸盐掺杂SDC降低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可考虑通过调节掺杂碳酸盐的种类和掺杂量等方法,使CSC电解质的致密性在更低温度下得到提高,以此来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

[1] SHEN Wei(沈薇),ZHAO Hai-lei(赵海雷),WANG Zhi-feng(王治峰),et al.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Battery Bimonthly(电池),2009,39(3):173-175.

[2] Kumar M,Srikanth S,Ravikumar B,et al.Synthesis of pure and Sr-doped LaGaO3,LaFeO3and LaCoO3and Sr,Mg-doped LaGaO3for ITSOFC application using different wet chemical routes[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9,113(2-3):803-815.

[3] SUN Yong-ping(孙永平),GAO Wen-yuan(高文元),YU Xiaoqiang(于晓强),et al.Ce0.9La0.1O2-δ电解质粉末的制备与性能[J].Battery Bimonthly(电池),2009,39(1):18-19.

[4] LI Song(李嵩),SUN Xue-li(孙雪丽),JI Shi-jun(季世军),et al.低温SOFC用阴极材料LaNi0.6Fe0.4O3[J].Battery Bimonthly(电池),2007,37(1):44-45.

[5] JIA Hui-xian(贾慧娴),HUANG Jian-bing(黄建兵),ZHANG Ping(张萍),et al.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DC-(Li/Na)2CO3复合电解质材料优化[J].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太阳能学报),2009,30(7):979-984.

[6] Fu Q X,Zha S W,Zhang W,et al.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fuel cells based on doped ceria-LiCl-SrCl2composite electrolyte[J].J Power Sources,2002,104(1):73-78.

[7] Zhu B.Advanced Hybrid ion conducting ceramic composites and applications in new fuel cell generation[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2005,280-283(1):413-418.

[8] Zhu B.Functional ceria-salt-composite materials for advanced ITSOFC applications[J].J Power Sources,2003,114(1):1-9.

[9] LI Gui-jin(李桂金),BAI Zhi-min(白志民),FU Ying(傅瀛),et al.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 NiFe2O4纳米粉体及其电磁性能表征[J].Functional Materials(功能材料),2010,41(8):1 313-1 316.

[10] YU Hong-hao(于洪浩),GAO Wen-yuan(高文元),SUN Jun-cai(孙俊才).复掺杂钴铁酸盐的制备及性能[J].Battery Bimonthly(电池),2005,35(2):185-187.

猜你喜欢

碳酸盐开路功率密度
高功率密度电机在多电/全电飞机中的应用研究
高效水泥磨开路系统的改造
王旭鹏倾情献唱最新单曲《开路者》
自然生物挖角开路
延续了两百年的“开路日”
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潜力模糊评价方法
高效高功率密度低噪声电机研究
PrimePACKTM结合最新IGBT5和.XT模块工艺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功率密度
超高压均质联合二甲基二碳酸盐对荔枝汁中污染菌及其微生物货架期的影响
碳酸盐型滑石物相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