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2011-02-27张宽,彭通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鼻甲鼻中隔上颌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asal cavity natural killer cel1/T-cell lymphoma,N-NK/T-L)是发生在中面部以进行性、毁损性为特征的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临床并不少见,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炎症而延误治疗。本文收集21例原发性N-NK/T-L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青海省红十字医院 2006-10~2009-10资料完整、经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证实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2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31~84岁,平均54岁。病程1个月至9年,平均14个月。临床表现:发热4例,进行性鼻塞14例,脓涕7例,鼻出血或涕中带血13例;嗅觉减退3例,面部麻木7例,头痛5例,耳鸣、听力下降1例;鼻背、面颊软组织肿胀9例,外鼻畸形2例,眼球突出1例,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例。鼻内窥镜检查:共7例,见鼻前庭、鼻腔新生物,鼻中隔或下鼻甲肿胀,鼻黏膜糜烂、溃疡,表面干痂或脓痂等。其中3例鼻黏膜坏死脱落,1例鼻中隔后部缺失。免疫组化:所有病例肿瘤细胞均表达NK/T细胞标记D45RO、CD43、CD3ε和CD56;不表达B细胞标记CD20。

1.2 检查方法 ①CT检查21例。采用GE 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行轴位加冠状位扫描,层厚、层距 3mm,轴位扫描范围从硬腭至额窦上壁,冠状位扫描范围从鼻后孔至鼻前庭,其中 17例平扫后按1.5m l/kg体重静脉团注碘海醇注射液(IohexolInjection,欧乃派克)行增强扫描。②MRI检查12例。采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 C 0.35T永磁开放型扫描仪,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层厚 4mm,间隔1mm,扫描范围覆盖鼻咽、鼻腔及鼻旁窦区域,常规行横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平扫,FSE T1W I TR400~550ms、TE10~18ms,FRFSE T2W I TR4 000~6 000ms、TE80~100ms;冠状面采用FSE-IR 序列,TR/TE/TI 2 000~4 000/16~46/ 150ms,其中6例按0.1mmol/kg体重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行横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范围 本组共21例,单侧7例,双侧14例,依据病变范围将本病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①局限型:主要位于鼻腔内,骨质改变不明显,少数表现为邻近的鼻中隔及鼻甲轻微骨质侵蚀。本组局限型13例,其中鼻腔前部11例(鼻前庭7例,浸润鼻旁或面部皮下组织9例),鼻腔后部2例。②弥漫型:表现为鼻腔中线区及邻近鼻窦明显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肿瘤范围广泛,并向鼻腔周围结构浸润扩展。本组弥漫型8例,均侵犯邻近结构,其中累及鼻旁窦7例(上颌窦6例,筛窦4例,蝶窦2例),侵入眼眶1例,侵入颞下窝2例;肿瘤延伸至鼻咽并累及咽旁间隙5例,延伸至口咽部1例;骨质破坏7例:上颌窦内侧壁6例,鼻甲5例,鼻中隔5例,筛骨纸板3例,上颌窦前壁1例,眶壁1例;颈部淋巴结受累1例。按Ann Arbor定义及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修订后分期原则,本组局限I E期5例,超腔I E期13例,II E期3例。

2.2 CT表现 ①局限型:显示鼻黏膜增厚,软组织密度充填鼻腔,以鼻腔前部为著(图 1A、B),所有病例骨质结构完整,肿瘤软组织影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图2A、3、5),密度欠均匀,注射造影剂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②弥漫型:表现为鼻甲脱落5例,鼻中隔穿孔1例,鼻中隔缺失4例,均伴有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多表现为骨质糜烂与侵蚀,局部软组织肿块范围远大于骨质破坏范围(图5,6)。

2.3 MRI表现 12例行MRI检查的病例,T1W I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图 1C、2B、2D、4),T2W 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图1D、2C),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低于鼻黏膜。肿瘤早期沿鼻黏膜浸润,包裹鼻甲或鼻中隔;中、晚期形成较大肿块,6例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8例伴鼻窦及鼻腔黏膜炎症,T2W I呈明显高信号(图5B、6),2例增强后显著强化。

图1 女性,31岁。A.CT示左侧鼻腔软组织肿块充填,呈轻度膨胀改变,鼻中隔软骨部右侧肿瘤浸润;B.放疗后6个月,右侧鼻腔病变显著而左侧有所消退,软组织影附于鼻底与鼻中隔两侧,包裹右下鼻甲;C、D. MRI T1W I两侧鼻腔等信号充填,T2WI示鼻中隔两侧肿瘤呈稍高信号,鼻黏膜炎性肿胀呈高信号

图2 男性,31岁,病程8年。A.CT示右侧鼻腔肿块累及右上颌窦;B.MRI T1WI肿瘤呈等信号充填鼻腔并浸润面部皮下组织,颞下窝脂肪信号变薄;C.T2W I肿瘤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上颌窦后部肿瘤组织信号强度,低于增厚的鼻窦黏膜;D.肿瘤填塞鼻腔并延伸至鼻咽和口咽部。

图3 男性,76岁,病程1年余。CT示左侧鼻腔肿块伸入鼻前庭和鼻后孔,侵入左上颌窦并累及鼻背皮下组织,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 图4 男性,44岁。MRI T1WI右侧鼻腔及右上颌窦软组织信号充填并浸润鼻旁面部皮下脂肪。 图5 女性,72岁,病程1个月。CT示左侧鼻腔、左上颌窦及左面部软组织肿块,左下鼻甲、上颌窦内侧壁及面部骨质吸收。 图6 女性,31岁,病程6个月。CT示左侧鼻腔肿物伴鼻底黏膜增厚,鼻中隔后段部分缺失

3 讨论

3.1 病理与临床 N-NK/T-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周NK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相关,占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74%~98%,其中约80%来源于真正的NK细胞,10%~30%来源于γδ>αβ型T淋巴细胞[1、2]。初期表现为鼻黏膜肿胀、出血、分泌物增多,继而形成难以治愈的溃疡;晚期鼻骨、鼻甲、鼻中隔或硬腭等中线结构常发生明显破坏,中面部严重变形。N-NK/T-L对放疗敏感,近期疗效较好,而肿瘤的侵犯范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3.2 影像学表现 N-NK/T-L多原发于下鼻甲或鼻中隔前部,倾向于沿鼻黏膜弥漫浸润并循自然空间生长。本病早期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可显示较特征性表现,依据病变范围本病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3]。①局限型:CT可见鼻中隔、下鼻甲及鼻底黏膜增厚、鼻道狭窄,软组织密度随病情逐渐充填鼻腔,以前部为著,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本组有10例呈此表现,与文献报道的强化后CT上病变常与肌肉呈等密度不同[4]。肿瘤也可表现为鼻腔局限性病变,本组有2例CT显示鼻前庭软组织结节与鼻翼、鼻中隔分界不清,1例显示鼻腔肿块伴所附鼻甲及鼻中隔侵蚀。肿瘤可透过鼻中隔或经鼻后孔累及对侧鼻腔,呈现鼻中隔两侧对称或非对称性软组织肿胀、增厚影。部分肿瘤可直接起源于鼻前庭上方、鼻骨后方,易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邻近面颊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能与肿瘤多发生于鼻腔前部且易沿皮肤、黏膜淋巴管道蔓延侵犯皮肤淋巴组织有关。本组有8例CT或MRI显示鼻翼、鼻背皮肤增厚,面颊部肿胀,鼻唇沟及面部皮下脂肪消失或出现软组织条索和肿块。②弥漫型:表现为鼻腔中线区及邻近鼻窦明显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常累及邻近的面部软组织、眼眶、鼻咽部、颞下窝、翼腭窝等,最常累及同侧鼻旁窦。本组有6例上颌窦受累,CT可见软组织影并沿窦壁蔓延,以窦口及内侧壁处明显,形成突向腔内的软组织隆起或蔓状改变。杨本涛等[5]指出少数淋巴瘤伴有轻度骨质肥厚,本组未见此征象,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肿瘤向后伸至鼻咽甚至达口咽部,累及咽侧壁并侵入咽旁间隙或更广泛区域,本组有6例累及鼻咽、口咽及咽旁间隙。本病少有区域性淋巴结或远处结外器官转移,本组仅1例颈部淋巴结增大。

MRI显示软组织病变较CT优越,T1W I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T2W I呈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由于肿瘤倾向于弥漫侵犯鼻腔,早期表现为等信号呈薄层覆盖、包裹鼻甲与鼻中隔,逐渐充填鼻道、闭塞鼻腔,冠状位显示尤佳。肿瘤向鼻腔周围蔓延,MRI可见同侧鼻旁窦异常信号与鼻腔病变相连续。肿瘤阻塞窦口常继发鼻窦阻塞性炎症,MRI能有效区分肿瘤、炎性黏膜增厚、黏膜下脓肿和窦腔积液。

N-NK/T-L伴有局部骨质糜烂与侵蚀[6],最常见于上颌窦内侧壁、下鼻甲、鼻中隔和筛骨纸板等相对薄弱部位,蔓延至颊面部的病变可引起牙槽骨侵蚀或硬腭骨质缺失,特征为软组织病变显著而骨质改变相对较轻。本组有 7例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与破坏,CT可见肿瘤邻近骨质密度减低,边缘模糊、毛糙,多为不完全性骨质破坏,仍保留原有骨膜,鼻中隔呈虚线状改变,鼻旁窦骨壁中断、缺损。MRI显示骨质破坏不如CT,但能较早发现颅底等部位的骨髓肿瘤浸润。

3.3 鉴别诊断

3.3.1 局限型N-NK/T-L的鉴别 ①鼻息肉:为慢性炎症所致,好发于中鼻道、下鼻甲后端,常引起漏斗下部扩大,前庭多无累及,CT显示密度较低,增强表现为周边黏膜强化,常伴全组鼻窦炎。②内翻乳头状瘤:多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上颌窦和筛窦蔓延,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后,易导致邻近结构推移。一般不浸润鼻翼及邻近皮肤,CT发现条块状钙化对诊断有帮助[11]。③血管瘤:年轻人多见,好发于中、下鼻甲周围黏膜,邻近骨质多表现为受压、变形及吸收改变,CT于肿块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MRI可见点、条状血管流空信号,CT、MRI增强后显著强化。

3.3.2 弥漫型N-NK/T-L的鉴别 ①鼻腔鳞状细胞癌:多有明显、严重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密度或信号常不均匀,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但不均匀,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心易出现坏死。②Wegener's肉芽肿:多表现为中、下鼻甲和鼻中隔破坏,一般不伴硬腭和牙槽骨病变,不出现面部皮下及上颌窦后脂肪浸润。由于感染和血管炎造成慢性骨膜炎,刺激新骨形成,50%患者出现受累鼻窦壁骨质硬化、增厚[12],本病常累及肺和肾等脏器。③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真菌、梅毒等也可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鉴别最终依赖于病理与实验室检查。

综上所述,鼻腔肿物以前部较为显著,易累及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软组织以及鼻窦、鼻咽和眼眶等周围结构而骨质破坏相对较轻等为 N-NK/T-L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及MRI能准确描述病变的部位和侵犯范围,可区分肿瘤和阻塞性炎症,有助于提示诊断,对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1] 金晶, 李晔雄, 姚波, 等. 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放疗效果分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15(2): 108-113.

[2] 李晔雄, 姚波. 鼻腔 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4, 13(3): 172-176.

[3] 鲜军舫, 王振常, 罗德红, 等. 头颈部影像诊断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234-236.

[4] 齐丽萍, 单军, 唐磊, 等. 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5): 848-851.

[5] 杨本涛, 宋照亮, 王振常, 等. 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10): 1308-1311.

[6] Ou CH, Chen CC, Ling JC, et a1. Nasal NK/T-cell lymphoma: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J Chin Med Assoc. 2007, 70(5): 207-212.

猜你喜欢

鼻甲鼻中隔上颌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