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打造精品作文

2011-02-21刘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跑题小标题文章

刘岩

如何打造精品作文

刘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任何技能训练要想成效显著,都必须要有系列的套路,不能零打碎敲。搞作文训练要有套路,这样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高效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成绩。把握好让作文亮起来的思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授之以渔,作文才会一路耕耘,一路丰收!

1 扣题要“准”——文章的根

“扣题要准”是指按照作文要求作文,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否则就是跑题,作文一旦跑题,就意味着彻底失败。无论评分标准怎么改,扣题还是跑题总是评价作文好坏的第一标准。要读懂文章题目要求,感知题目意图。如《这也是课堂》扣住“也”,抓住主要信息立意,最好写在课外发生的事;如果写课堂发生的事,就跑题了。

2 选材要“新”——文章的脑

“选材要新”,平常要学生做到关心生活、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国际风云,坚持学习积累,这样才能新。有些学生写作总是离不开以前的旧材料,如《我的妈妈》,一写到这样的作文,就写雨中送伞,发烧送“我”到医院……没有丝毫的创新。如果以新的视角新的笔触新的见解就会给人一个惊喜。如写妈妈下岗后,重新创业;或写妈妈是一个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人。这样会使人眼前一亮,吸引读者的眼球。再如《我喜欢这样的老师》,很多学生写了老师是如何帮助关心“我”的,写不出新意。而有的学生则把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教法独特写得栩栩如生,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总之,作文要变“人云亦云”为“己之所云,人未曾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

3 立意要“深”——文章的魂

“立意要深”指作品一定要有高度和深度,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本质,观点具有启发性。如写《门的变迁》,通过写门由旧木门到豪华的钢塑门的变化,写出社会的日新月异的新气象,这才能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如作文《变化》,抓住奶奶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用奶奶在新的形势下改变自己围绕着锅台转这一个现象,学习电脑并运用电脑和远在国外的姑姑联系这一选材来立意,不但具有时代特点,而且发人深省,震撼读者的心灵。

4 标题要“雅”——文章的眼

“标题要雅”指好的题目就是成功的一半,“题好一半文”嘛。好的题目一定在其中展现主题才好,越有文采越好。一双迷人的眼睛极有可能征服读者,赢得读者青睐。标题要雅,具体说就是题目要:1)新颖,透出新意,显出别致,使人耳目一新;2)醒目,要让人看到内涵和立意,使人产生顿悟;3)隽永,文贵含蓄,味道醇厚含而不露为隽永;4)典雅,典丽雅致,有文采,有韵味,有意境的标题,更能引人注目,令人赞叹。

5 感情要“真”——文章的心

“感情要真”指文章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只是无病呻吟,价值不高,中学生作文是用我手写我心,真情最重要。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感人。读《背影》那朴实的语言,回味父亲的背影,让人在泪光中感悟父爱;读《出师表》临表涕零,忠心可鉴。这是被公认的动了真情的千古杰作。言为心声,文贵有真情实感。

6 描写要“全”——文章的血肉

一篇好的文章,要多种描写方法同时运用。《背影》中,写父亲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不仅运用了语言、外貌描写,还巧妙地运用了动词如爬、攀、缩、微倾等,使伟大的父爱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际,震撼了读者的心灵。《最后一课》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描写方法,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使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栩栩如生,从而使文章活起来,达到感人的效果。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再妙用修辞,如引用、比喻、设问、反问、对偶、夸张等,就会更使文章血肉丰满。

7 结构要“巧”——文章的骨架

“结构要巧”指结构要灵活,多层次、多角度表现主旨。

7.1 日记体式

围绕一个主题,用清晰的时间概念展示出事件的全过程。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真实反映,所以这种文体,既能吸引读者,增强真实感,写法上还避免了单纯的记叙形式。如作文《体验“女朋友”》就以日记的形式表现了自己与女生交往的一段经历,每则日记着力写好一个小镜头,以此见证他的独特体验。

7.2 小标题串联式

如同电影拍摄手法,将围绕主题的文章材料进行多方位甚至是随意的抓拍几个镜头,使整个事件由孤立到联系,从片面到全面,形成一个整体。各个镜头用小标题或者序号标列,能给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感觉,又能避免单调的过渡。如作文《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就用了3个十分抢眼的小标题——“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从表面上看,它们是自然界天气变化的写照;深入文章,会发现它们更是“我”心理变化的形象表述,通过小标题,文章的情节一气贯通。《我喜欢这样的家》,小作者运用小标题“夫妻情——关爱,母女情——深挚,婆媳情——孝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7.3 书信形式

如《谢谢你给我的爱》,小作者采用书信的形式,截取生活中的画面,用饱含真挚的语言,写出妈妈对“我”的爱,因为运用了书信形式,读起来情真意切。

8 语言要“美”——文章的外衣

“语言要美”这是阅卷教师青睐一篇作品的法宝。

8.1 用词生动形象

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如:“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善用修辞手法,如:“和善,犹如一股春风,一场春雨,吹拂滋润着荒凉的大地;和善犹如一盆炭火,温暖着每个心灰意冷的生命;和善,是一剂良药,是阴云遮不住的晴空,是一朵馨香的花朵。待人和善,给自己快乐,也带给人们幸福。”

8.2 讲究句式变化

灵活引用诗句、歌曲、名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如:“‘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再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想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般,感觉格外亲切。”

8.3 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整句与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例如朱自清的《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作者把整齐匀称的整句穿插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使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作文最能打动人的是语言美,那些语言干瘪,缺乏美感,不生动,不形象,没有文采的作品,难以引起读者兴趣。掌握了这些方法,辅助同步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并且持之以恒,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泥土就会有绿荫,一个耕耘者只要认认真真地劳动,定会有收获!“不信东风换不回”,盼得“小檐日日燕飞来”。笔者相信,作文一定会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凯歌!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实验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06

猜你喜欢

跑题小标题文章
巧用小标题为作文“点睛”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放屁文章
李强平面设计作品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情书
馨月语录之“扣分”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