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仗生雅趣 语文显特色

2011-02-20刘华忠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8期
关键词:上联对联笔者

刘华忠

江西省定南县教研室 江西赣州 341900

☆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

对仗生雅趣 语文显特色

刘华忠

江西省定南县教研室 江西赣州 341900

一、对联在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导入中用对联激发求知兴趣,用对联导入新课,可导出作者、文体、时代背景、主题内容等,并借助多媒体将对联内容、相应图景展示在屏幕上。如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可以利用“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导入,学习《狼》可以借对联“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作导入,使课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

其次,在主体设计中用对联优化教学,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背景。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可介绍周恩来给闻一多写的挽联:“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利用对联勾勒人物形象,通过多媒体再现闻一多先生的伟大形象。如讲《岳阳楼记》时可以运用岳阳楼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上联概括了写景部分,下联概括了议论部分,联文结合投影,相得益彰。讲《范进中举》这篇小说,可以先摘引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副对联运用对比手法,既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生活,结合投影上的镜头生动表现了世态炎凉的现实,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二、对联在综合性活动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把对联引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课标的目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对联,主要有“集对联”“品对联”“对对联”“改对联”“写对联”“背对联”“给对联断句”等形式。这些活动,都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组织集对联活动中,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协调的能力。有一次,课堂气氛不太好,于是笔者灵机一动,不如让他们来对对子,于是,笔者出上联:“焦点访谈谈焦点”,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都市快报报都市”,还有的回答:“新闻联播播新闻”。

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各地,很多景点题有对联。有的名胜古迹的对联在课文中能找到语言标志。学习课文对理解对联有帮助,如滁州醉翁亭对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副对联源于课文《醉翁亭记》。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联:“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这副对联源于课文《五柳先生传》。反过来,名胜对联也能帮助语文课文学习,如成都市杜甫草堂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就有助于对杜甫诗歌的学习。在活动中,笔者总是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活动更丰富、生动、形象,更有意义。

三、对联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近年来,有些省市的试题出现了对对子的题目。如泉州市中考就有这样一道试题: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某市的一个中考题: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_。(《水浒》人物)答案是武松。一次以“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为主题的交流会,要求为场地布置拟一副对联,学生们积极拟写,得到多个很好的成果,如“中外文学世间百态,古今形象人生舞台”“综合学习视通中外,人物评述心系古今”“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等。这种对联题越来越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无疑会成为中考的一道“快餐”,一大亮点。

中考出现了对联题,这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笔者也尝试让学生写对联,对对联。如笔者出上联:“风吹千树绿”,学生对出了“日照百花红”;笔者说“登飞来峰”,学生对“过零丁洋”;学生出句“欧阳修游琅琊乐在其中”,有的对“范仲淹望洞庭心怀天下”等。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对联艺术,浓缩语言精华。只要心中有联,心中有人,心中有课,就能得之于心,用之于课,取得“投石冲破水中天”的最佳效果。愿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对联在教学中的应用,把这民族语言艺术的瑰宝,移至课堂,使其发扬光大,真正做到“对仗生雅趣,语文显特色”。

刘华忠,本科,中教一级,教研员。

猜你喜欢

上联对联笔者
牛年春联集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试身手
羊年春联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