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化背景下省属高校精英教育发展策略探讨
——以浙江省为例

2011-02-20庄慕萱

关键词:省属大众化精英

庄慕萱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马丁·特罗曾说:“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时,精英型和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在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繁荣”。[1]显而易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双轮驱动。仅仅强调精英教育或大众教育,均不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我们也注意到,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声势浩大的进程中,精英教育已受到某种程度的削弱,如教育目标的偏移、生源质量的下降、人才培养模式的陈旧与单一等。一些地方省属高校在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适度开展了精英教育。以浙江省为例,先后出现了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的初阳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的健行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的章乃器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启新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的量新学院等。这类学院往往集中优质资源:一流的师资队伍、精心选拔的优秀学生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小规模、高成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是这类精英教育模式的内在要求,以此来保证较高的学术门槛和较优的教学质量。省属高校精英教育是大众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举措,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讨其发展策略,对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化背景下省属高校精英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省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平台上实施精英教育近十年的经历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培养规格不明确,模式单一;精英教育力量贫乏;缺乏培养精英人才的良好环境;学生自身缺乏成为精英的动力和意识;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外交流合作等。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定位不够明确,特色不鲜明

以浙江省为例,目前这类精英教育学院往往参照研究型大学的做法,以高素质人才、卓越人才等作为培养目标。由于精英教育的培养规格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导致省属高校精英教育的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

2.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削弱了精英教育的力量

克拉克·克尔在《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中指出:“大众化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可能是精英高等教育的敌人。”“它们可能从精英高等教育拿走资金。”“如果它们大量涌进这些院校,就有可能淹没精英高等院校的设施。”[2]这里,鲜明地指出了大众化教育对精英教育的冲击。省属高校积极响应大众化教育的政策,不断扩大规模,有限的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势必影响到精英教育的师资和经费的投入。由于体制、文化、投入等方面倾斜于大众教育,导致人们对推进精英教育和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潘懋元先生在《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中指出,“普通高等院校包括部属的重点大学,由于承担繁重的大众化任务,办学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分散,承受着猛烈的大众化教育的冲击”。[3]

3.缺乏精英教育的保障体系

省属高校精英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体制、文化、投入等方面都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与精英教育相配套的保障体系,其中政策制度的保障、教学资源的保障、与精英教育特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的保障等都还不够完善。保障体系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精英教育的教育质量。

4.功利主义目的观的影响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一些教授忙于搞科研拿项目或忙于学术讲座赚外快,真正沉下来潜心研究教学的不多。学生也受功利主义价值追求的影响,唯以找到好工作为读书目的,与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高等教育对功利主义的价值追求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使“精英教育专注追求学术的意境让度于职业猎取和利益经营及学术事业混合的复杂追求,尤其是经济利益的诉求日益强烈,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空间失落,而科学技术教育也被矮化为职业技术教育”,[4]严重影响着精英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层次。

二、大众化背景下省属高校精英教育发展策略探讨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同样,培养服务地方的优秀人才将成为省属精英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社会发展给精英教育带来了较好的机遇。比如省属高校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等。与此同时,高校扩招后精英教育力量的削弱,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学生生源的下降,名牌大学产生的马太效应,使省属高校精英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分析精英教育的内外环境,省属高校精英教育应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1.明确目标定位,凝炼办学特色

省属高校精英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在自身的优势之上,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机会,化解威胁,克服劣势。应根据自己的教育定位,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进行“平原造峰”实践,省属高校可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学科,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率先在优势学科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实行多渠道、多规格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

培养多样化精英人才,是迅速发展的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是精英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省属高校精英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位、跨学校、跨国家培养,开拓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进行长学制培养,依托强势学科或专业,实现本科阶段与硕士乃至博士阶段教学体系的有机贯通。

3.构建多模块课程整合机制,促使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精英教育要实行宽口径、重基础的前期教育和自主型个性化的后期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多模块课程整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在知识培养方面,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高科技的培养;在能力培养方面,强调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在素质培养方面,加强通识教育、文理知识交融、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研究性学习,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将小班化教学、对话教学、研讨课引入课堂。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4.培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铸造学生的气质品性

德国哲人耶士培在《大学理念》中指出,“真正的大学必须具有三个组成,一是学术性之教学,二是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三是创造性的文化生活”。[5]实际上,一流的大学,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学,无不重视培育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表征之一。”[6]校园文化常决定大学的风格,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省属高校要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构建以各类学术讲座、学生社团、能力竞赛、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活动等第二课堂体系,培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如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在新形势下,为了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建设二三课堂,包括初阳论坛、研友俱乐部等,其影响力已从校内走向校外,还包括一年一度的英语短剧大赛、公寓党团支部活动月、专业联盟活动、大学生生存训练等,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凝聚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地养成一种高雅的品性。

5.完善精英教育保障体系,提升精英教育质量

精英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过程,从政策的制定、学生的选拔、师资的配备到教学过程、教学产品的评估都必须得到落实和保障,才能保证精英教育的质量。为此,一要完善精英人才培养制度,包括教学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制定,使精英教育的前瞻性、先导性、基础性、示范性得到鲜明体现;二要完善精英人才选拔机制;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导师制;四要构建精英教育评价体系。此外,还可以通过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深化考试方法改革、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与互动、激励学生科技竞赛等举措来推进精英人才的培养,保证精英教育的质量。

[1]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防止误解的说明[J].王香丽,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3-8.

[2]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0-82.

[3]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1-5.

[4]章茂山.论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定位[J].江苏高教,2006(3):26-28.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5.

[6]朱毅峰.校园文化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119-121.

猜你喜欢

省属大众化精英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