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高烧”
2011-02-20郭斯兰
广东人形容倒霉透顶时会说“衰到贴地”,借此描述当下的生活成本就是“贵到贴地”,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真凭实感的。
——来自民间的观感。最近网上风传的一条微博,获得了很多有过在美国生活经历的人的认同: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万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万美元(宝马)。对比之下,生活成本高低可见。
——来自官方的数据。7月中旬,新鲜出炉的我国6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当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创出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0%;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上涨7.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注意哦,与生活成本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在飙升。
过去,我们总认为外国公司很难懂得中国的复杂国情,连带他们的调查数据和结论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明显失算了。美国美世咨询公司(Mercer)公布的2011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从衣食住行、家庭用品、娱乐等生活各方面,对全球214个城市进行了全面比较。中国(含港澳台)有11个城市入榜,香港居第9位,北京和上海分别位列第20位和第21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排名中,北京的生活成本首次超过了排名第32位的纽约,而较2010年排名有上升的还包括青岛、天津、南京、沈阳、成都等城市。专家们普遍表示,相对于购买力和人均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物价明显高于美国,在绝对价格上,也在一些商品上出现了“中贵美贱”的情况。
诚如电视剧《蜗居》中海萍说的话,“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高昂的生活成本逼迫都市白领们严肃考虑大城市宜居与否的问题。
对于生活成本,都市人已经陷入“抬头看不见、低头拿不着”的境地,白领们收起了过去花钱如流水的潇洒劲儿,手机上的“挖财”软件用起来,开始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一些都市白领开始带起了饭盒,大家各显神通露一手,中午吃饭就是各色饭盒的天下,反正带饭的人多了,吃起来并不愁单调。
酷夏了,去商场、超市蹭空调的人多了,换成往常,或多或少顺带要买一点的。但现在人们面对高高在上的价格望而怯步,除非遇到商场打折季,否则更多是Window s Shopping,把实际下单购买转移到网购上,无怪乎便宜又实惠的凡客卖得不亦乐乎,笑傲高CPI年景。而面对房东涨租金的行径,更多人选择果断退房,变“独居”为“合租”;面对烧钱的汽油价格,开车的人少了,骑车上班的人多了……宗旨就是,怎么省钱怎么来。
朱德庸说,“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得用钱去换,那当你都用钱去换的时候,你用什么去换钱”。身处高CPI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低调生活”的崭新价值观,它确实无法使我们变得富足体面,却能够保证不让我们陷入物欲纠结的旋涡中。这样或许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