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1-02-19贾爱军

职教通讯 2011年2期
关键词:音乐课多媒体中职

贾爱军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浙江 嘉兴 314001)

多媒体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贾爱军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浙江 嘉兴 314001)

中职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提升音乐课的吸引力迫在眉睫。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受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与画面所营造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多媒体;中职;音乐教学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要打破常规依靠想象和联想才能完成。但是光靠想象和听,学生提不起兴趣。如果能通过多媒体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的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像,悦耳的声音,动态的文字,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据一调查报告显示,80%的学生喜欢音乐,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又表示不爱上音乐课。这个事实,在中职学校里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教材里的作品学生不熟悉,提不起兴趣。(2)教学方法单一,很多老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阶段。(3)专业性太强,学生面对老师滔滔不绝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学生不知所云。(4)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堂组织能力不够。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上好一节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音乐课,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学生虽然整体水平不断下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精力比较充沛,好奇心极强,所就要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策略,利用多种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音乐教学也不例外,现在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上充分的发挥着它所特有的作用,教师也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延伸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直观更立体的感受音乐的魅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利用好多媒体,让它更好的服务于音乐教学,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主题。抓住最佳时机,呈现最好效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视觉功能,做好艺术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性接触教材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教学方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重点、难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和音乐知识等,形象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与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关键。例如,在欣赏高中教材第一单元《高亢的西北腔》时,面对一群只知道流行歌手的九零后,笔者利用春晚小沈阳小品《不差钱》这样的流行要素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熟悉的“星光大道”走出的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索、体验民歌的淳朴、自然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独立性为核心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乐在其中。在欣赏第三单元《丝竹相和》,当学生看到这个单元的主题时,脸上表现出不感兴趣的表情。笔者播放了“女子十二乐坊”组合在日本的演出,当《敦煌》视频放出来时,学生一下子都被镇住了,惊叹原来中国的民乐还可以这样来演奏,江南丝竹也可以很时尚。学生跟着激昂有力的旋律打着拍子,为后面学习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不仅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视觉冲击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下去的兴趣。

二、化静为动,将遥远变成咫尺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是必要的。可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数量多、体积大、教学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实物。为了便于学生熟悉、比较,笔者在网上搜集民族乐器图,做成PPT,并将各种乐器的声音效果,制作进去,使学生能听到这个乐器的演奏音色,了解这些乐器的渊源。比较古筝和扬琴的音色上和外形上的区别,比较笛子和萧的区别,比较琵琶和阮在音色和外形上的不同,认识唢呐和西洋乐器小号的不同等等。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完整、全面地认识这些民族乐器,留下较为明晰的印象。

在学习欣赏《非洲音乐》这一单元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领略非洲代表性的音乐和舞蹈,从视频上学生很快就能领略到非洲的音乐特征,以及风土人情。在课堂上笔者将搜集到的鼓发给学生,让学生照着简单的非洲鼓乐的鼓点节奏来敲击,没有鼓的同学一起随着屏幕上的非洲人摆动身躯,模仿他们的舞蹈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超过了预期的课堂效果。又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节时,在讲到蒙古民歌的时候,笔者将蒙古大草原的风景,蒙古的摔跤,蒙古的舞蹈,马头琴,耳熟能详的歌曲《吉祥三宝》、《牧歌》做成PPT,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啊,这就是蒙古!教给学生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邀请胆大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共舞,让学生动起来,跳起来,整个课堂充满了青春活力。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将遥远的蒙古带到咫尺的课堂,使空洞的讲解化为学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感受。学生课后说,蒙古的民歌真美,这中形式的上课真有吸引人。

三、激发想象,将美好变成现实

音乐需要想象,音乐创造想象。运用电教手段,能将音乐中含蓄的感情外露,化为外景,进而诱发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解意境。周大风教授曾说:“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条件之一就是要看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出鲜活的一代就必须丰富学生的联想。因此,仅仅让学生唱唱歌,感受音乐情绪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必须在他们演唱的基础上发挥其乐感想象。如在教学生唱《青春舞曲》时,就可以启发性的问学生:“你能就歌曲内容说一幅画吗?”有的学生马上就能说;“夕阳西下,一群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子在跳舞。”还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老师一边描述,学生一边联想画面。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天山是什么样子的?美吗?假如你就在新疆,你会怎样唱啊,跳啊?”然后,笔者出示准备好的天山画面,维吾尔族人歌舞的视频,有些学生边看边可以随着旋律动起了脖子,有些双手模仿打着手鼓。很快进入了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激起演唱的欲望,避免了老师的说教。学生在唱唱、想想、看看、动动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发挥了艺术想象,不仅受到了歌曲艺术形象教育,而且促进了学生的音乐联想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听视结合,让音乐课更有时代气息

通俗歌曲现在已经成为大中学生最受欢迎的音乐品种。调查表明,现在大约有80%的中学生能唱10首以上正在流行的通俗歌曲,而大多数学生只会唱音乐上教的少数一些艺术歌曲。演唱通俗歌曲的歌星目前在学生中知名的有百余位之多,而经常演唱艺术歌曲的艺术家,学生知道的却很少。与其让通俗歌曲成为学生课外热衷演唱的音乐品种,还不如堂堂正正引进课堂,不仅为音乐课注入新的元素,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笔者在讲流行音乐的时候,就专门做了一个主题为《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的课件,将周杰伦《发如雪》,《双截棍》,《青花瓷》,《千里之外》等里面的中国风元素分析,还有比如将中国风和流行乐融合的非常好的《北京一夜》里面的京剧唱腔,还有《曹操》,通过分析,学生不仅更深的了解了中国音乐的魅力,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让他们自己有兴趣去做更多的探索和发掘。

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也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感觉的艺术。我们要用艺术的视觉角度来上音乐课,发现音乐中的美。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活跃而有生气,多媒体以传统手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实现了声音,图像,文字的交互,而这种交互又能把老师们要讲的知识点方便直观的传达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与学科内容有关的课件来优化听课环境、提高听课效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突破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用多媒体制作音阶和钢琴键盘,让学生跟着标准的乐音来演唱,减少谬误,是一种非常好而且有效的教学途径,但是他对教师的要求却是极高的,尤其是对跨专业的音乐老师而言,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是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要突破自我,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是教学理念的转化,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理想的环境。其次,教师掌握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法,也增强了自信,充实了自己,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做个积极,向上的新型的教育者。如在学习《现代京剧》这个单元时,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京剧比较陌生,基本不会唱,更别提表演了,笔者将这个单元涉及到的京剧的行当分类,京剧的脸谱,“四大名旦”的剧照都给它做成了PPT,学生了解了京剧知识,通过剪辑电影《梅兰芳》片段,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为了让音乐课更贴近学生,笔者在欣赏课上都用多媒体课件,从一个电脑盲,到现在能比较顺利的做成所需课件,这个过程也锻炼了笔者自己的电脑操作能力。这些课件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提高了备课效率,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永远都是新的。中职学生有明确的音乐偏好,教师如能尊重这一点则会赢得更多信任。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地变化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喜欢你的音乐课,音乐教师课堂授课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能把目光放在眼前的教材上,还需要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给自己充电,加油。

贾爱军,女,浙江科技工程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和形体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1)02-0022-03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音乐课多媒体中职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