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拔罐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1-02-19陈义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刺络拔刺络臀部

陈义良

刺络拔罐的临床应用体会

陈义良

刺络拔罐;腰椎间盘突出症;臀上皮神经炎;痛证

刺络拔罐是将刺血术与拔罐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刺络即刺络放血法,是以三棱针、梅花针等针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的浅表静脉,放出适量血液,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特殊的外治法;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本人在工作中使用的针具为苏州产环球牌一次性梅花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产竹罐,竹罐使用后用戊二醇浸泡1~2h消毒。

1 操作方法

①治疗前先将要针刺的部位常规消毒,再用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以掌握方向。用中指指端抵住针身下端,以控制针刺深度。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行穴位叩刺,叩刺做到平、快、有节奏、腕部用力弹刺,叩刺频率70~90次/min,叩刺范围小于罐口。叩刺后拔罐,留罐10~15min。起罐后擦去血迹,再用酒精消毒,拔罐当天嘱患者局部避水避风。

②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病之新久与虚实等方面综合考虑出血量的多少,一般病人体质强壮,病程较短,属实证者,出血量可以较多,叩刺时用力重,选用多个火罐(可3~5个)同时拔出瘀血;若病人体质较弱,慢性病,属虚实夹杂,或症状表现出虚证明显时,则出血量宜少,选择症状最重的部位拔1~2个火罐。临床上出血量由多变少,往往提示疾病向愈。留罐时间一般 10~15min,时间过短则不易拔净瘀血,时间过长则易出现水疱。对于辨证为湿邪偏重的风湿痹痛病人,可有意将留罐时间延长,使局部出现水疱,但水疱挑破后,要注意消毒,保持创面清洁、干燥,直至创面结痂愈合。出血颜色鲜红、不易结块,则表示病情较轻;颜色黑紫、块大粘腻,则表示瘀阻较重。水份多则表示湿重,若为黄水则为湿热,若为清水则为寒湿。

2 刺络拔罐注意事项

正气极度羸弱(如年老体弱、久病、大出血、大泄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5万以下、糖尿病5年以上、严重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等)、孕妇产前产后等为刺络拔罐禁忌症。刺络拔罐应避开大动脉大静脉,治疗前,医生对患者应加强解释介绍工作,解除患者的恐惧及畏惧心理,减少晕针及意外的发生。目前各种血液传染病较多, 故医生应加强自我保护,刺络拔罐治疗前后应做好严格消毒防护措施,避免血液传染病交叉感染。晕针的预防与处理同针灸。

3 刺络拔罐的临床作用及适应证

刺络拔罐的临床作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具有祛瘀通络(如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急性扭伤等)、清热泻火(如治疗带状疱疹、酒渣鼻、神经性皮炎等)、祛邪解表(如治疗感冒等)等作用,刺络拔罐对早期、急性期病症,病理变化为可逆性,治疗效果较好,迁延日久,神经轴突和髓鞘发生变性反应,病变发展到不可逆性,治疗效果不佳。故应掌握好其适应证,刺络拔罐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瘀阻不通的各种病症,不论寒热虚实,临床辨证只要有气血瘀阻征象者,均可用之。如各种痛症,包括外科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这些病症往往有明显的压痛点,且固定不移;另外浅表静脉显露处,这往往是内脏疾病在体表的反映;背俞穴的反应点,如压痛、痉挛结节、丘疹等,往往反映了许多内科、皮肤科等疾病。刺络拔罐的适应证是非常广泛的,只要辨证正确,就可以采用本法异病同治。

4 验案举例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朱某某,女,38岁。2010年2月20日初诊。左侧腰臀部牵及左下肢疼痛渐行加重3天。3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腰腿部麻木疼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口干不欲饮,但欲漱口不欲咽,舌质绛紫,脉弦。查体:L4~5左侧压痛及放射痛,左侧直腿抬高30°,加压试验阳性,右侧直腿抬高70°,加压试验阴性,双侧“4”字试验阴性,左侧足拇指背伸减弱,左侧小腿前外侧感觉下降。腰椎CT示:L4~5向左后突出。中医诊断:腰痛病(瘀血阻络);西医诊断: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1]:①牵引针灸推拿;②刺络拔罐。牵引针灸推拿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刺络拔罐每周 2次,周日休息。前 2次刺络拔罐,每次均能拔出3~5ml的黑紫色瘀血,块大粘腻,第2周始,叩刺后出血转鲜红色。治疗 2周后患者疼痛大为缓解,左侧臀部偶有酸胀感,已经无左下肢疼痛,下床行走正常,左侧直腿抬高70°,加压试验阴性,右侧直腿抬高70°,加压试验阴性,又巩固治疗1周后,临床痊愈。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病”、“痹证”范畴。牵引、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疗效确切肯定[1]。该患者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治疗应用刺络拔罐,菀陈则除之,从而疏通筋脉经络,活血祛瘀,调和气血。早期患者体内邪气壅盛,气血瘀滞不通,重度叩刺拔罐后出血瘀黑。随着治疗的进展,邪气渐衰,气血渐通,症状及疼痛逐渐减轻,叩刺后出血转鲜红色。刺络拔罐促进局部出血、水肿、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和炎性反应物及化学致痛性物质的排出,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的受压,使局部营养增加,利于组织的修复。同时刺络拔罐具有较强的活血、祛瘀、通络、镇痛作用,该患者第一天治疗后疼痛就大为减轻,迅速解除神经根压迫及刺激,减轻神经根的损坏程度。

[1] 陈义良,刘学龙,夏建忠.刺络拔罐合牵引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40(8):47-48.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7.025

1672-2779(2011)-07-0037-02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仪征211400)

4.2 臀上皮神经炎陈某某,女,50岁。2010年8月6日初诊。右侧腰臀部酸痛,持续性钝痛半月。半月前因不慎摔倒,臀部着地,遂出现臀部、腰骶部酸痛,持续性钝痛,活动或坐位时右侧臀部疼痛更甚,弯腰受限,自服止痛药后疗效不著。查体:右侧髂骨中部有压痛,局部无明显红肿,可触及条索状物,温度觉无异常。中医诊断:痹症(瘀血阻络);西医诊断:臀上皮神经炎。治疗方法:①针灸,取患侧秩边、胞肓、会阳、殷门、承扶、委中。常规消毒,秩边直刺2~3寸,施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下肢传导,余穴直刺0.5~2寸,平补平泻,得气后接电针,疏密波,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加TDP照射,留针 30min;②刺络拔罐,秩边、阿是穴重度叩刺,胞肓、会阳、殷门、承扶中等叩刺。针灸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刺络拔罐每周2次,周日休息。前2次刺络拔罐,每次均能拔出3~5ml的黑紫色瘀血,块大粘腻,第2周始,叩刺后出血转鲜红色。治疗1周患者疼痛即大为缓解,但弯腰时臀部仍牵拉痛,又巩固治疗2周后,临床痊愈。

按:臀上皮神经炎又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走行的各固定点受牵拉和卡压而引起的腰、臀、腿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臀上皮神经由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在股骨大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至臀部皮下。患者多有腰臀部闪挫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急性腰扭伤时,臀上皮神经受累,神经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炎症导致粘连肥厚,压迫周围营养组织的血管以致供血不足或直接压迫神经而产生疼痛。此时在患侧髂嵴最高点内侧2~3cm处压痛明显,局部可触及条索样硬结。体检时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但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针灸加刺络拔罐对病变部位、粘连及嵌压组织进行较强刺激,可阻断疼痛对神经的不良刺激,并提高局部组织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水肿及炎症的吸收和消散,缓解臀上皮神经受压状况。

本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发现根据疾病不同,结合其他不同治疗方法效果会更佳。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早期刺络拔罐同时配合牵引、针灸、推拿;带状疱疹配合抗病毒营养神经,会事半功倍。

2011-01-28)

猜你喜欢

刺络拔刺络臀部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刺络拔罐疗法的临床运用概况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对称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手到病除
激活臀部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