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 文学教育

2011-02-19李永平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中学语文文学作品

■ 李永平(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

我们经常能听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建议,其中,文学教育占了很大比重。那么,应当怎样理解文学教育,怎样确定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呢?

一、文学的魅力

中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文学教育。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文学给中学生打开了认识人生和自然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中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需要文学教育。文学鼓励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学生只有吸收文学作品中形象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滋养,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和语言,进行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文学教育。世界各国母语教育都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是规范、优美的语言,是理想的母语教育范文。我国百年语文课本中一般有一半以上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语文学科包容文学教育,这是世界范围内母语教育的普遍规律。

文学教育对学生认识生活、养成审美情感、发展个性、健全人性起重要作用,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内容。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学科固有的部分,排除文学教育的语文教育是不健全的语文教育。文学作品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尚,表现社会各阶层人物的风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基本上反映这个时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哲学、科学文化等,是那个特定时期的缩影。因此,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获得具体生动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张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提出要在中学语文中进行文学教育。他洞察到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目前的语文教材里有比例很不小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连古典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作法。”他认为“应当向儿童、少年、青年进行文学教育”,提出在开设语文课的同时“从初中起,增设文学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

吕叔湘先生的看法集中在一句话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文”应包括两个“文”:一个“文学”,一个“文言文”。他说:“文学和语言比较,语言是重要的,文学是次要的。读文艺作品首先是把它作为范文来学习。”人们已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价值,主张中学必须进行文学教育,用“文学是人学”的理念来改造当前中学的文学教育。

二、文学教育的内涵

中学语文学科有自己的学科教学目的,包括智育的、美育的、德育的目的。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中学语文教育目的服务的。它的教学目的是学习我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语言的语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性;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喜爱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陶冶崇高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三、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1.有关中国文学发展、文学成就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概况,熟悉、喜爱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崇敬为中国文学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作家,是使他们整体认识文学价值的重要教育内容。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养成,也有利于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及其成就,既包括古典的、近代的,也包括现代的和当代的。前者是文学中的历史,这“历史”本身就极具鉴赏价值。同时,它又是欣赏现实文学艺术的“铜镜”,实在很宝贵。后者是文学中的“现实”,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为贴近,教育功能也更强一些。

2.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样式文学作品的特征,把握鉴赏方向和重点

语文教材几乎包容了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各种样式,尽管他们都是以语言文学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读物,但是,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式、素材处理手段、艺术加工特点不尽相同,但个性化特征是非常鲜明的。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应遵循一般的阅读法则,还必须针对阅读对象的艺术特征,采取“对位”的阅读方法。所谓“对位”阅读方法,是破译作品中艺术形式及文学语言所存载的内容信息的有效手段。

3.突出文学语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理解、鉴赏文学语言的水平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传达感情,批判丑,歌颂美的。事实证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核心。

(1)文学语言是生活语言再加工的艺术产品,它富有形象性,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学语言不仅能客观地描述自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想活动,而且能够艺术地展现“人物形象”,反映作者的观念、情感并深刻揭示生活的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个性、情操和审美特质的真实反映,是他们的思想结晶和灵魂雕塑。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徜徉恣肆,杜甫的每饭不忘君国,鲁迅的冷眉热肠,钱锺书的幽默博学,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文学作品是作者人生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直接显现,寄寓着他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念。在他们所叙述的跌宕开阖、曲折多变的情节里,在他们所抒发的爱憎分明、入木三分的议论里,在他们所着意的精雕细镂、栩栩如生的描绘里,无不浸透着其鲜活的生命汁液,显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辨证透析、对时代兴衰的评判、对人间荣辱的思索。学生在接受文学教育的时候,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必然会引起他们美好的或丑恶的、悲惨的或幸福的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活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识文学语言特征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深入挖掘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的习惯。古今中外的伟大教育家们都很重视运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18世纪德国诗人、美学教育家席勒终生以诗和戏剧作为教育的武器,认为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我们的感性能力和精神能力的整体达到尽可能有的和谐”。

(2)文学语言中词语的“临时意义”出现几率较高,这是特定内容的合理产物。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环境是极富艺术性和动态性的,词语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临时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中词语的艺术特点和涵盖价值正是由所谓“临时意义”来体现的。

(3)文学语言的隐含信息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学语言中的隐含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人类表意行为的特定方式。这类语言具有推动读者深入阅读的功能,这类语言往往通过反常化的途径向读者的心智发出吁请,鼓励人们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进行,为读者创造再创造及评价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正因为如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学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所起到的作用。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文学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时说:“文学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提高文学的理解力、鉴赏力以及联想力与想象力,更可以启迪思维,非常有益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种深层阅读能力应具有明显的理性化特征。通观文学类课文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把握明示性信息的基础上破译隐示性信息;合理运用与阅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体悟作者写作动机;根据不同文体的创作规律,评价作品社会价值等,都需借助深层阅读来完成。反之,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主要是在上述的阅读活动中体现和完成的。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贯穿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也构成了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体内容。

综上可知,中学文学教育重在阅读文学作品,重在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重在文学素质的积累,重在陶冶情操、健全人性。因此,文学教学法也得遵循感受形象—理解形象—想象形象—情感共鸣—评价形象或陶冶情操的思路,重在形象思维、情感审美、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中学语文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现状简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