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为诗——高中现代诗歌教学谈
2011-02-19张永斌浙江省开化中学
■ 张永斌(浙江省开化中学)
朱光潜先生说过:“我相信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而且相信生命如果未至末日,诗也就不会至末日。”海德格尔也曾说过:“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当前现代诗歌却在课堂上遭冷遇。学生对现代诗歌兴趣不大,而且年级越高兴趣越小。有老师曾这样形容:小学生大声读诗,初中生小声读诗,高中生默默地看诗。教师也普遍不重视现代诗教学,首先是因为现代诗歌高考不考,有的教师一节课教完了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的四首现代诗;其次编者对现代诗也不重视,苏教版选入的少数几首现代诗大都列入选学篇目,有的教师干脆不教列入选学篇目的现代诗;再次,教师普遍觉得现代诗难教,难设计,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关于诗的教学设计缺乏诗味与艺术性……诗歌的教学与诗歌本身的韵味之间有着很大的落差。”
然而,中学现代诗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在培养学生感受和积累美的语言,品味和运用美的语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课堂上岂能忽视现代诗教学?
如何让我们的中学生喜欢现代诗、学会鉴赏现代诗?语文教师首先应该重视现代诗的教学,重视现代诗教学设计艺术的研究,把握现代诗教学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下文结合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颂歌的变奏”里的四首现代诗,从四个方面谈谈现代诗歌的教学。
一、以鉴赏为宗旨
为什么要教现代诗歌呢?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现代诗歌教学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鉴赏是对文本的欣赏和感受,它的目的是使人喜欢并领略文本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鉴赏教学有三个层次:喜欢不喜欢作品,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三个层次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在现代诗教学程序上也可以这样依次展开。在现代诗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余映潮老师设计的环节很值得借鉴:他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旨,设计出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和美美地说四个步骤。李海林老师评析这四个步骤时认为,前三个步骤都是紧扣如何鉴赏展开教学的:美美地听是让学生喜欢这首诗,美美地读是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好在哪里,美美地品是让学生明白这些地方为什么好。
依据以上理由,笔者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以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为主要目标,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听名家朗诵,说说你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喜不喜欢这首诗,并说明理由。2.读文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加以解读。3.品味这首诗意象选择的特点和组合的特点。上述三个步骤就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目的而设计的。
二、以诵读为主线
现代诗是适于诵读的。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诗的节奏是音乐的,也是语言的……纯粹的抒情诗都近于歌。”诵读诗在西方甚至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学生通过诵读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诵读的表现如何又能显示学生对作品理解的程度。我在教学现代诗时,一般设置三次诵读:
一读,初读。这一步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完以后,要请学生谈初读感受,包括对诗的原始理解。教师作简评。
二读,品读。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诗。这些问题以准确理解诗的思想情感、懂得诗歌的艺术特色为目的。如在教学《祖国土》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主问题:1.《祖国土》属于“颂歌的变奏”这一版块,你从哪些诗句中品出这是一首颂歌?歌颂了什么?2.作为“颂歌的变奏”,这首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是“变奏”?3.这首诗一直用第三人称“它”来指代祖国土,能不能像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样用第二人称“你”来指代祖国土呢?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诗作的思想情感,为下一步诵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读,美读。叶圣陶先生曾有关于美读的论述:“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每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觉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在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先指导学生设计朗读方案。既可以整体指导,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朗读方案。然后是学生展示,师生评议。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朗读设计上可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让学生个人展示外,还可以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朗读方案,然后集体展示。这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尤受学生欢迎,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四人小组朗读,既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一人读,三人合;还可以设男领、女领,男分、女分、男女合。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有好的表现,都会认真揣摩诗歌情感,设计抑扬顿挫。在必修三“颂歌的变奏”这一版块四首诗的教学中,美读这个环节或一个学生读,或小组读,热热闹闹,学生非常喜爱。
三、以品味意象为重点
诗歌的艺术,是意象经营的艺术。意象可谓诗歌的生命。现代诗往往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意象来抒发思想情感。要让学生理解诗意,往往要从解读意象的内涵入手。一首现代诗艺术成就的高低,往往也和意象选取是否精妙新颖有关,所以对意象的选取和艺术分析也是品味意象的重要方面。对现代诗的教学,把握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住了重点。
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如首节“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这两个意象表现的是数百年来中国的落后,“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表现的是数百年来中国的贫困,寄予了作者的叹惋。第二节用“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个意象表现中国渺茫的希望,寄予了作者绝望中的希望。第三节又用“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表现祖国的新生和希望,寄予了诗人欣喜的情感。解读出了这首诗意象的内涵,也就解读出了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鉴赏这首诗的妙处,离不开对意象选取艺术的分析。全诗的意象都是普通的事物,但诗人运用得非常巧妙。如首节用“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这两个意象表现数百年来中国的落后,前人从未用过,而且分别从农业生产的落后和工业生产的落后两个角度来表现,非常巧妙。
再如,教学《祖国土》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在意象选取上的特点,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来写歌颂中国的诗,你首先会想到用哪些意象来表现?(学生纷纷答“长城”“长江”“黄河”“泰山”之类)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学生答“崇高伟大”)《祖国土》选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意象?这样一比较,学生就体会到这首诗在意象选择上的巧妙处、独特处。
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让学生转换身份,从阅读者变成作者,他们就更能体会诗歌创作的艺术,体会到优秀诗歌的魅力。少年心事当为诗,年轻人本应是属于诗歌的。但因为对诗歌创作的距离感,学生总觉得诗歌创作是难事,视为畏途。为了打消学生这种心理,激发写诗的兴趣,我在本版块教学时,有意识地安排了三次循序渐进的诗歌创作,每次创作都是和文本教学结合起来。从实践的情况看,效果不错,产生了一些好诗,涌现出不少喜欢写诗的学生。
第一次诗歌写作,我安排在讲授完艾青的《北方》后,目的是消除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畏惧感,让学生初步懂得诗歌创作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模仿《北方》写作题为《江南》的诗,当时教室里嘘声一片。为降低难度,我作了写作指导,提了这几个要求:《北方》抓住了北方是悲哀的特点来写,你的诗要抓江南的一个或多个特点来写;《北方》为表现北方的悲哀,用“沙漠风”“荒漠的原野”“孤单的行人”“驴子”等意象,你为了表现江南的特点,也要选用一些适宜的意象;节和句子可模仿《北方》,不少于12句。学生创作这首诗时普遍兴趣较浓,也涌现出了一些好诗。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及时讲评,并将优秀的诗作及我的点评贴在教室后的学习园地里。通过这次创作,学生基本消除了对诗歌创作的畏惧感,懂得了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觉得写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
第二次诗歌写作,安排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的教学之后,布置学生仿舒婷的诗写《家乡赞》,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诗歌意象经营的艺术,同时兼顾诗歌的情感、修辞和语言。要求学生学习舒婷诗中的意象,但不能直接套用。由于学生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意象经营艺术有较深的感受,创作诗歌时对新颖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格外讲究,艺术味更浓。
第三次诗歌写作,安排在必修三第一专题诗歌板块学完后,布置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某一物象(如校园的银杏、春天的雨等)为题目来写一首诗,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只要有诗情,万事万物皆可入诗。这次诗歌写作的难度比较大,我设置了两个步骤:首先,四人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创作一首诗,教师作讲评;然后,学生个人创作。由于有了前面集体创作的铺垫,个人创作相对容易些。
我将学生三次诗歌创作的好作品,汇编成一部诗集。写诗较一般的同学,请他从自己的三首作品中挑一首最满意的加以修改,也编入诗集,人人成了小诗人(为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让学生自己用教室的电脑输入作品)。特别优秀的,推荐给当地的报刊或杂志。从活动来看,学生的踊跃超出我的想象,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也初步掌握了现代诗歌创作的方法。
当然,现代诗歌教学的内容不止这些,如艺术手法、语言、想象和联想等。但我以为,把握住了上述四个方面,也就把握了现代诗歌教学的核心。
参考资料:
1.李海林《李海林讲语文》,语文出版社。
2.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