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语言教学的路上——中学语文文学语言赏析浅谈

2011-02-19陶晓菲浙江省嘉善县丁栅中心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白蝴蝶赏析文本

陶晓菲 (浙江省嘉善县丁栅中心学校)

在世界语林中,汉语的字形、读音和表现力是出类拔萃的。文字本身并不等于音符,但经文学大师们的巧妙组合,就会跳动出美的节奏,回荡起美的旋律。正如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其中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句。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名人名家的经典之作,赏析这些文章,就要抓住各样的语言美。所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这一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例如散文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练,议论语言的严谨,说明语言的精确,抒情语言的感人等,体现了各种语言文字的美,培养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日积月累之后,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又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悟和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一线老师也正是从语言入手 (即赏析语言),进而全面掌握相关内容,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效果看,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只是“水过地皮湿”,他们并没有真正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妙所在。也就是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我们经常可以在不同的课堂上听到同样一个问题:“阅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这个问题在一时间被当做最具有语文味的问题而被许多老师认可和采用。究其原因,是大家都感受到了语言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不同风格的课文,不同风格的老师,用同样的问题进行语言赏析,语言的丰富性体现在哪里?

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就是一种语言赏析的假化。从表面上来看,老师所做的似乎也就是语言赏析,但如果深究一下,就会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语言赏析。我曾听到过一节公开课,老师教授的是刘白羽先生的《白蝴蝶之恋》。课堂上她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白蝴蝶?找出能体现它美丽、勇敢的句子。”学生读后纷纷回答:某某句子,体现了白蝴蝶怎样的特征。最后,老师把学生的回答一综合,总结出了白蝴蝶的性格特点。这是语言赏析吗?不是。这样做,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是表层的,还停留在模糊的阶段,而并没有真正走进语言。词语的内部感受,语言形式是怎样表现文本内容的,学生对白蝴蝶的认识是概念化的,只是若干词语的罗列,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语言。这样,学生头脑中恐怕只会有刘白羽先生的一只白蝴蝶,而不会有千千万万只白蝴蝶。散文教学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这样蜻蜓点水式的语言赏析教学,是不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

所以,我们的语言赏析教学应该少一些假化,少一些单纯的欣赏和赞美,而应该跟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那么,如何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呢?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赏析呢?以下将从四个方面举例浅谈。

1.在品析词句中把握语境

由于客观事物的纷繁多变,语言显示出概括性、多义性、灵活性等特点。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指代性往往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揣摩,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用词的精当,炼句的精妙。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酝酿”一词原意是造酒,而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各种气味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这才是春天田野里弥漫的味道。闭眼一吸,同学们仿佛闻到了在阳光下微微发酵的各种混杂的味儿,进而感受到春天的生意盎然。这里,作者把很难捕捉的气味通过“酝酿”一词描写得非常有神韵。由此,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既能准确地把握其“意”,又能正确地感悟其“韵”。

2.在换位对比中领悟语感

汉语言博大精深,一个意思往往有好几种表达方式,一句话中增添或删去一两个词,或是词序发生变化,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尽相同,甚而迥异。这改变有时看上去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前后一比较,便会发现意义其实有所区别。

琦君在《春酒》一文中是这样收尾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换位对比中领悟语感,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是“真正”的 “家醅”呢?如果去掉“真正”可不可以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走进文章,走近作者。学生很容易理解到,“家醅”指自家酿的酒,而作者渴望的是一杯怀念母亲的酒,一杯思念家乡的酒,一杯回忆童年的酒,这才是真正的“家醅”。所以,如果去掉“真正”一词,学生就很难找准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情感了。这样的比较,既能加深对文章意蕴的涵泳,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3.在联系生活中揣摩语义

文本语言能激活读者封存的记忆,读者的生活经验又能促使文本语言进行思维上的重新组合和创新。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文本语言。这样才能化艰深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

又如《春酒》里的一段:“母亲是从不上会的……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这段文字对农村那种淳朴乡情的描写非常生动。从阿标叔的“很乐意”“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我们读出了乡间节日弥漫的喜悦,正是这种喜悦才是最淳朴的,最丰盈的。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村里有节日聚会时的感受,结合感受谈谈自己的理解。有些学生甚至能从文中的人物联想到现实中的人物,感受到淳朴的乡情,感受到暖暖的心。在阅读中,对于这种颇有内涵的句子,如果一读了之,不去细细品味,那么,学生的理解只能既简单又肤浅,何谈语感的形成?当然,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以此拓宽视野。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就不会囿于狭小的空间。

4.在索幽探微中体会语韵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情味浓烈,意象灵动,品悟是其内化的重要手段,即重体味,重咀嚼,重揣摩。只有这样,才能在索幽探微中体会语韵,能摸到语言文学的质感,领悟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倾听文学背后的声音。

在语言赏析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语言文字是如何表达情感、创造形象的。通过 “语言——形象——语言”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欣赏到语言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砥砺学生锤炼词句的能力。

猜你喜欢

白蝴蝶赏析文本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飘飞的白蝴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白蝴蝶
步辇图赏析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