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教与诗意

2011-02-19陈素明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诗境诗情品味

陈素明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诗言志”“诗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于读者,追求的则是在阅读时,能品味、捕捉到诗情。鉴于这种认识,我们呼唤诗歌教学要教出诗意,这有助于学生高尚志趣与美好情操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如何让诗歌教学更具诗意,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描绘意象,再现诗境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歌创作是“披情入文”,诗人有创作激情后运用语言再现经历的景象,抒发内心勃发的情感,而诗歌教学则是“入文披情”。诗歌教学就是首先要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意象,再现诗境,这显得尤其重要。这种描绘能使学生读出佳味、品出美感。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描绘,可以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

杜甫《岁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写情景,再现诗境: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战事推到了雪岭,敌人残酷杀害江城百姓,江城到处血流成河,战争血腥而惨烈。面对如此惨烈的场面,诗人不禁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通过描绘意象再现诗境,让学生更加明白面对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的境况;而诗人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通过描绘诗歌的意象,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逐渐地进入词的意境,贴近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在感情上,在整体感觉上与作品产生共鸣,以致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诗境得到再现,诗意自然明了,诗歌教学更具蕴味。

二、品味语言,感受诗意

“诗是抒情的。诗与文的相对分别,多与语言有关。诗的语言更经济,情感更丰富”,因而诗歌教学要教会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诗意。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在回忆读辅仁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时,他觉得就是跟教授读台词:四年期间,逐字逐句读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台词。诗歌教学亦然,品味语言,才会感受诗意。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品味那些“破铜烂铁”竟然变成 “翡翠”“桃花”,那些 “剩菜残羹”却泛出了“罗绮”“云霞”,不难理解诗人用此美丽的语汇来写绝对的肮脏,造成让人恶心的反效果,因为诗中还写到“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死水》的深沉诗意是通过精心选用的语言来表现的。诗歌教学教会学生品味这些诗歌语言,诗意学生也就自然明晓。

三、依法诗教,升华诗情

朱自清《论诗学的门径》一文写道:“诗是特种的语言,它因音数的限制,便有了特种的表现法。”萧涤非先生曾说:“《关雎》序一篇,不但当必读,且当先读,因为如果不知道赋、比、兴为何事,便将不知诗歌为何物。”赋、比、兴是诗歌常见的写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由此可见“法”在读诗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对于诗歌教学中升华诗情有重要作用。

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通过比喻描绘一幅幅充满诗意的优美画面:秋江澄澈,净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江上轻帆,如几片苇叶,轻灵疾如飞箭;庐山巍峨高耸,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飞如闪电。诗歌教学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常用的修辞手法,更容易让学生走进诗的境界,升华诗意。

刘秉忠《〔南吕〕干荷叶》:“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诗人在此用了借景抒情 (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秋江上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年华老去、漂泊无依的伤感,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了解了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更便于体味诗人的情感。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本是抽象的,直接说它多少大小,我们很难有具体的印象。这里把“愁”化为具体形象的“烟草”“风絮”“雨”,化虚为实,虚实结合,还渲染了一种气氛,烘托了愁情,仅三句之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诗意盎然,表意具体明确。

诗歌的创作手法与表现手法还有很多。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诗歌创作手法与表现手法,依这些手法进行诗歌教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诗歌教学才能更好地升华诗歌情感。

诗歌教学呼唤“诗教”的回归:让学生描绘意象,再现诗境;品味语言,感受诗意;教师 “依法诗教,升华诗情”。只有这样的诗歌教学才会有诗意有诗情,使学生充分体味到诗趣。

猜你喜欢

诗境诗情品味
营造闲静的诗境
佘景峰
诗境
品味桂峰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