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民主的绩效

2011-02-19黄天柱

治理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杭州市杭州民主

□ 黄天柱

“谁统治”、“如何统治”、“统治得如何”是政治科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有关谁是权力主体以及权力在各个主体之间如何配置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有关权力主体如何组织及权力如何运用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则是有关权力运用的实际效果及对这种效果如何评价的问题。本文讨论杭州民主实践的绩效,主要“着眼于民主的效果,民主将导向什么。”①[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9页。

民主绩效如何衡量?王绍光从总体上将民主绩效的衡量标准分为两类:一是用工具性标准来衡量,如民主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是否有利于增进人们的幸福感等;二是用民主本身的尺度来衡量,即现实的民主制度多大程度上是按照民主的原则和方式运作的。②参见王绍光:《民主四讲》,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91页。前者是结果导向,后者是过程导向。然而,从经验观察来看,这两类标准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互不关涉的,恰恰相反,两者之间是紧密关联、互相影响的。因此,本文对杭州民主绩效的分析,对民主结果和民主过程两方面的因素予以了综合考量。

一、民主促进民生

杭州把民主政治建设同务实的工作、民生的工程结合在一起,在国内率先提出“民主促民生”并把它作为政府发展战略,从而使民主回归了其原意,即人民当家作主。对中国政治而言,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治理方式。作为一种特别强调人民性和参与性的治理方式,它首先必须有助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民生问题,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各项权益。中共十七大既突出强调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又高度重视民主,把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因此,“民主促民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杭州提出“民主促民生”并将其作为一项城市发展战略,是有相当远见的。

杭州把“民主促民生”概括为“四问四权”,即通过“问情于民”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问需于民”落实选择权,“问计于民”落实参与权,“问绩于民”落实监督权,使公共政策从制定、执行到评估监督都有民主的机制和程序,从而保障民生问题得到符合民意的有效解决,使民主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保障和动力。

“民主促民生”战略的确立及相应的工作机制的构建使“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有了切切实实的制度保障和实现机制。尤其是在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和生、老、病、死等与普通民众生活、生计休戚相关的公共民生事务中,民众享有了比较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成为了公共民生问题决策和实施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新世纪以来,杭州先后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背街小巷改善、危旧房改善、庭院改善、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停车新政”、“免费单车”系统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民生,有力推动了城市发展。而每一项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的实施,都离不开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保障。

二、民主优化治理

“民主促民生”既是杭州城市治理的新理念,也是一种民主治理模式,它包含了公民参与的众多面向,从决策参与、合作生产到直接治理,是一系列民主参与机制的总称。杭州围绕“民主促民生”所形成的发展实践,在杭州的城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直接推动了一大批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改善了党的领导,改进了政府管理,推动了职能调整,扩大了公民参与,推进了合作治理,从而从总体上推动了地方治理的创新和优化。

1、改善党的领导,促进党的执政方式和政府施政方式的转变

党政机关在工作中代表人民利益,回应人民要求,向人民负责,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因而在思想上、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对于从事具体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党政机关来说,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能够及时发现、科学解读和合理整合民众的呼声和诉求,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部署和资源配置,最终要接受人民对自身工作的检验和评判。民主治理的实行,有效改进了党的领导,提供了一个让各阶层、各方面的人士向党和政府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机制,使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者能够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进而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去制订方针政策。因此,实行民主治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过程。

实行民主治理,使民众能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促进了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人民当家作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举,即民主授权;另一种是民主治理,即以民主的方式执掌和行使国家权力。①余逊达:《民主治理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余逊达教授基于对杭州经验的多年跟踪研究指出,杭州实践“给人印象最深、最值得思考的,是它围绕公共民生问题,以政府绩效评价和管理为中轴,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公民广泛、深入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为基础的民主的工作制度,这与近代以来西方民主着力于代议制和选举制度不一样”。②余逊达:《公民参与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杭州实践的研究和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在杭州市,每年通过问卷调查、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征集、公开电话、面对面的访谈、电子信箱和网上政务论坛等途径,都有数十万条各类反映人民普遍愿望和个别要求的信息被收集和传递到政府,政府在经过调查核实后,确定自己的施政方针和内容。这些施政方针和内容及其实施的成效,在新一轮评估或意见征集中,重新接受人民的评判。人民在评判的同时,又向政府表达出新的意愿和利益诉求。政府与人民之间这种经常的、制度化的、平等的互动,已成为政府权力运行的基本路径,一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精神的民主治理方式,已经成为杭州市治理公共事务的基本方式。

2、改进政府管理,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改革的基本目标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就一直处于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之中,政府的服务性、责任性和法制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杭州市,民主治理的实行,进一步加快了这一改革的进程。并且,由于民主治理网络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型的进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各部门相互之间的严格监督之下,对于依然坚持官本位、滥用权力和各种目无法纪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改变了以往对于违规者缺乏严格制裁的状况,从而把政府体制改革和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现在,在杭州,传统的管制政府、权力政府和当权者意志决定一切的政府已经消退,服务政府的雏形已经形成,同时在建构责任政府与法治政府方面也都迈出了新的具有标志意义的步伐。

3、推动职能调整,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个时期内,经济建设成为各级政府的中心任务和主要职能,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由此也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对经济建设的过度偏重,导致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严重弱化,为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实现留下了隐患。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三十多年来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大量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问题,失业问题,部分社会阶层增收困难、负担过重甚至长期背负制度性歧视问题等,变得越来越突出,导致相当比例的人民群众感到就业不安全,收入不安全,养老不安全,社会不安全,使各级政府肩负沉重的社会压力。因此,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保障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从杭州市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经济秩序已基本形成,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解决与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公共民生问题成了人民群众主要的利益诉求,而这些公共民生问题基本都是属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范围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不放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回应人民要求,向人民负责,杭州市强化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把解决以“七难”问题为主的公共民生问题确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并逐步使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保障社会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杭州市的这些做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做法。

4、深化公民参与,扩展和提高公民参与的范围和制度化水平

从杭州来看,民主治理的实践有效推进了公民参与的深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扩大化,二是参与有序化。参与扩大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的扩大。如“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的投票层面,从2000年的4个层面、5000余人扩大到2009年的9个层面、15076人;民情民意调查网的调查户从一开始的4000户扩大到现在的8000户;市长公开电话、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市民免费电子邮箱则实现了全开放性。二是参与层次的扩大。从起步阶段的市长电话、信访投诉,到发展阶段的专家咨询、满意不满意评比、评议公示项目,直至市民直接参与市政府常务会议决策过程。三是参与领域的扩大。随着民主实践的稳步推进,民众不仅参与那些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治理(如“七难问题”),而且还开始参与到那些影响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的公共决策中去;从开始主要集中在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等基本生活需求层面,到关注背街小巷改造、庭院楼宇改善等利益攸关重大决策,直至进入到市政府常务会议参加涉及产业规划、西湖申遗等事关杭州中长远发展的重大政务议题的讨论。

杭州在推进民主治理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比如,在“开放式决策”方面,涉及到政务公开、事先公示、市民参与、网络直播等与政府常务会议开放决策相关的创新,都尽可能通过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文件,明确相关规定、流程和法律约束性,制订实施了《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实施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开放式决策有关会议会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类似的规范性文件还包括:《关于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的通知》、《关于对市直单位实行综合考核评价的意见》、《杭州市人民建议征集和奖励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建立杭州市民情民意调查网络的若干意见》等。通过制度化的努力,公民参与的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和保障。

5、推进合作治理,形成党政、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公共治理格局

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和动态化,随着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单纯靠政府已无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而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通过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协商和互动去处理公共事务,就成了一种有效的选择。杭州市在推进合作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除了前面已讲到的在“破七难”过程中形成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工作方法之外,还有几种做法比较典型:

一是积极发展社会复合主体。通过社会复合主体,吸纳党政人员、专业人员、企业界、媒体人士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将多种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在实施民生工程,发展特色行业,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复合主体的实践所以能取得显著效果,关键就在于搭建了一个合作治理的制度化平台。

二是“党委、政府、社会、社区、市场‘五力合一’共建社区”的运作模式。在这一运作模式之下,党委、政府、社会、社区、市场既相对独立、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发挥着党委的方向性、政府的协调性、社会的促进性、社区的基础性和市场的活化性作用;同时,又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与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社区自治和市场运作互动整合成统一体,在全面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相互促进、共同行动中,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民间社会组织。杭州的民间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对于转移政府部分职能和协助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此外,政府还积极鼓励基层社区探索建立“居民自治小组”、“住户协商会”、“义务监督员巡查小组”、“民间庭改办”、“草根质检站”等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它们来解决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调整问题,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这些协会组织和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构成了杭州的公民社会,它们和政府通过合作治理,逐渐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

三、民主创造和谐

中国是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规模巨大、内部存在多重差异的国家,因而保持发展的全面性、持续性和协调性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面对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协调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把握发展的本质,创造科学的发展形态。这是新的国家发展战略。①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页。国家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是发展所需要的最大资源和能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持续的动力。杭州市从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出发,在各个领域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形态,通过民主构建共识、凝聚社会,优化治理、创造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共享,开发协商、平衡利益,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真正成为民主实践的主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的主体。

1、民主共识凝聚社会

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社会共识以推动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是任何转型国家的基本需求。在现代民主条件下,社会共识的构建,不可能依靠外来力量的强加,也不能仅仅是部分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的价值创造和道德论证,必须要由人们在平等的沟通、交往过程中逐步建立、获得认可、并及时依据人们的意愿加以修正。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不仅是一个利益整合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充分的信息、自由的协商、平等的互动、理性的妥协基础上构造社会一致性、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不是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识,都是难以确证其合法性的,也不会是和谐的。②刘义强:《民主和谐论:以民主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杭州市坚持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走在时代前列、顺应人民期望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定位上,提出了“生活品质之城”;在城市人文精神上,提出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在城市发展模式上,提出了“和谐创业”;在城市发展战略上,提出了“六大战略”;在改善民生上,提出了“破七难”;在城市发展载体上,提出了构建“社会复合主体”等等。而所有这些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少数领导拍脑袋决策的结果,而是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和讨论的结晶,是民主的产物,从而赢得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认同和支持。同时,市民参与和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训练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战略,将更加有助于地方公共生活共同体的构建。

2、民主治理创造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贯穿这两者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这种发展,既表现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民生才能得到改善,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从杭州实践来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是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第一,激发主体活力,创造发展动力。杭州民主实践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把民主完全现实化、生活化,明确提出将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构建民主参与平台,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在生活中提高民主素质和参与能力,使社会各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各方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从而充分激发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此外,杭州还提出将民主作为一种创业方式,提出“和谐创业”发展模式,将民主发展直接切入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平民化、大众化的途径,启用民智、民力,使创业和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追求,成为一项社会性事业。

第二,提供创业平台,整合发展资源。要把主体的活力和创业的动力转化为实践,就需要构建让各群体、各层次之间具有较强互动关系的社会主体和运作机制。近年来,杭州市坚持资源整合,着力搭建社会各界民主参与的平台,其中最突出的实践就是构建社会复合主体。通过社会复合主体建设,大专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展示中心、特色街区等多种主体纵横交错、优势互补,形成网状结构,实现有效整合,既降低了协调成本和运作成本,又提高了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截至2008年末,共培育社会复合主体20多个,陆续完成了西湖、西溪、运河三大综保工程,培育了大量行业联盟,创造了西博会、动漫节、休博会等多个金牌会展,实现了城市的全面发展。

第三,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发展环境。从公共管理角度看,发展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主要是一项公共产品,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因此,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发展环境建设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而这就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推动机制。2003年以来,杭州市连续获得三个投资环境评比第一名:2003年9月,萧山区被台湾机电电子同业公会评为“极力推荐投资城市(城区)”第1名;2003年10月,杭州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两个城市之一;2004年3月,杭州经济开发区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中国75个开发区投资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中排名第一。事实表明,实行民主治理对改善杭州市的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三个评比所采用的评价投资环境的具体指标,有近一半直接或间接地与政府行为有关①比如世界银行的报告中运用的基础设施、国内进入和退出限制、非正规付款、司法效率、税收负担等指标,台湾机电电子同业公会运用的基础建设、公共设施、社会环境、法制环境等指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运用的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政府作风、法制环境等指标。,杭州市在这些方面的改进,离开政府的有效参与是无法完成的。民主治理在改善发展环境方面的这种积极作用在“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实践表明,“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对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行为、管理体制等方面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在2003年度的评选中就评选活动与投资创业环境的改善之间的相关性做了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有82.05%的评价者认为,评选活动对杭州市投资创业环境的改善作用“很强”或“较强”。

3、民主民生实现共享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原则的进一步阐明。近年来,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战略为载体,以“破七难”为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协调、再分配机制,使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在经济生活方面,主要表现为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创造机会均等,鼓励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创新,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促进社会公正。再如,在社会生活方面,积极推进以“七难”问题为主的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杭州而言,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心与关键是维护和保障包括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此,杭州市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把维护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作为公共政策的重心,以“破七难”为主要载体和抓手,着力解决公共民生问题,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了全市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领域的均衡化发展,使广大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共享杭州改革发展的成果。

4、民主协商平衡利益

“一元领导与多元社会的协调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而开发协商,发展协商政治,是解决应对这个关键问题的最有效选择。从这个角度讲,协商是创造和谐的重要资源。”②林尚立:《协商政治与和谐社会:中国的国家建设之路》,《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杭州通过实施“民主促民生”战略,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推进城市建设、民生工程,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好方法。

杭州市“停车新政”的决策过程就是通过民主协商平衡利益冲突的典型案例。“停车新政”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多元而复杂,新政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涉及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调整和利益平衡,都需要从短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多数与少数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为此,杭州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摸底调查。因话题的公共性和利益的多重相关性,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普通民众、电动车行业协会、汽车销售老板、社区、有车族和预备买车族等都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之中。杭州市委市政府主导的“停车新政”,虽然目前尚未从根本上破解交通难题,但由此引发的社会大讨论,却成为杭州市宝贵的政治资产和社会资本。它加强了社会对话和协商,培育了公民参与意识,为破解世界性的城市难题奠定了难能可贵的民主基础。

四、结 语

经验观察和理论研究都表明,民主的确立、深化和巩固是有条件的。通常认为,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相当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联系的是诸如高生活水准、高文化程度和庞大而稳定的中产阶级等)①[美]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7-54页。、充满活力的市民社会②[美]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深厚浓郁的公民文化。③[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后来,学者们发现,对那些在西方现代化发展潮流推动下开始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后发国家而言,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发展性是其稳妥地迈向现代化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④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复旦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王绍光:《有效的政府与民主》,《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郑永年:《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2期;[美]林茨、斯泰潘:《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Larry Diamond:The Spirit of Democracy,Times Books,2008.中国社会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论现在与未来都将面临繁重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因而,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依然需要国家的有效推动,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和风险更需要国家的有效应对。这就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不仅要具有人民性,而且要具有治理性和发展性,即应该时刻具有保证人民作主,创造治理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的发展都有自己的亮点,如果搞“单打一”的比较,可以找到不少比杭州单项指标领先的城市。但就整体发展质量而言,杭州的表现确实让人振奋。近十年来,杭州市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两位数,投资环境不断改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科技迅速发展,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文化建设成就突出,社会治安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杭州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全国治安最好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十大科学发展优秀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40多项全国性乃至国际性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被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

应该说,杭州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成就与杭州复合民主的实践与创新密切相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构成民主化和治理转型的压力,而地方民主的推进和政府治理的创新,反过来有力地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在民主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中,一大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提上了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杭州的城市治理模式日渐优化,政党领导绩效、政府管理绩效、公众参与绩效、合作治理绩效不断提升,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最终,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实现了政治主体(政党、政府)、市场主体(企业)、社会主体(社会组织、民众)和自然主体之间的高度和谐。杭州民主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民主是可以创造出治理和发展的绩效的。对杭州而言,民主不仅保证了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权利,而且也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创造社会和谐的重要政治资源。

猜你喜欢

杭州市杭州民主
杭州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