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武术文化探骊
2011-02-19李吉远
李吉远
(1.苏州大学 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 苏州 215021;2.浙江农林大学 体军部,浙江 临安 311300)
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武术文化探骊
李吉远1,2
(1.苏州大学 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 苏州 215021;2.浙江农林大学 体军部,浙江 临安 311300)
太平天国运动早期,以“大馆”聚众习武传播革命思想,“团营”筹备起义时以各种拳术、器械及武术辅助训练方法等军阵武艺提高战斗力;革命领袖倡武术、太平将领多高手,上自革命领袖、高级将领下至广大群众,包括妇女、儿童都积极参与武术训练,使其具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武术起到了凝聚群众,传播革命思想,提高作战能力,粉碎清军及地方团练围剿的巨大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武术文化;探骊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次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太平天国农民用自己的鲜血在震撼中外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早期主要指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缔造“拜上帝会”,到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以及起义后在广东、广西一带开展的活动。在太平天国运动早期,为抵抗清军的围剿,太平军主要依靠的是冷兵器刀、枪、矛等,武术在太平天国运动早期为粉碎清军的进攻清剿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与太平天国运动从开始就重视武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武术,以揭示武术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作用。
1 “大馆”聚众习武,传播革命思想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早期,洪秀全、冯云山等人于1843年6月在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创立了秘密革命组织——拜上帝会,这是一个模拟基督教形式的秘密组织,为了宣传其革命思想,他们利用当地农民经常在晚上聚众聊天、打拳习武的习惯,组织农民在一些地方设立“大馆”(即武馆),一方面组织群众习武,一方面在群众中传播其革命思想。因此,早期“大馆”是洪秀全等利用拳馆联系群众习武、传播革命思想的主要场所和方式。洪秀全等在花县设立“大馆”作为发动群众练武、宣传革命思想的地方就在洪家宗祠前面平整开阔空旷场地上,而习练的拳术,是具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洪拳”,相传洪拳大师洪熙官曾在花县传习洪拳。在平南花州还修建了一个“上帝坪”,用以练武专用,这些都是借助当地群众好打拳练武,借以宣传革命思想,也是太平天国早期为积蓄革命力量而开展的武术活动。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五月,洪秀全、冯云山到广西贵县赐谷村宣传其革命思想,他们经常到邻近宣传,并在夜间组织群众练武,不断积蓄革命力量,当时赐谷及邻近村参加拜上帝会的有百余人,尤以客家人最多。冯云山为学习武术,拜当时在桂平设馆授徒的蔡李佛始祖陈享首徒龙子才为师,学习蔡李佛拳,并将龙子才请到金田向群众传授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本就具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因此,许多蔡李佛拳传人加入到太平天国队伍之中。后来太平天国失败后逃往海外的传人,将蔡李佛拳传播于世界,客观上为蔡李佛拳的国际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847年7月,洪秀全第二次到广西,并在紫荆山区发展革命群众,进一步壮大革命力量,结识了石达开,“拜上帝会”会员发展多达三千人。洪秀全在晚上亲自督促,夜间集合会众习武时,他只要一击铜鼓,学拳习武会众便很快赶来集合,并勉励会员要“千祈千练千果然”。由于有明确的“拜上帝会”革命思想,习武练拳的群众热情高涨[1]。
1847年洪秀全到广西紫荆山不长的时间内,以习武练拳为纽带在桂平金田、紫荆山洴田村、平南花州林长拗(现名上帝坪)设立了四个大馆,另外,在贵县、陆川等地也设有大馆。这些大馆作为当时对会众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及军事训练的基地中心,借以宣传革命思想,同时也为太平天国起义进行军事训练,为革命积蓄力量,其中金田大馆由韦昌辉主持,林长拗大馆由胡以晃主持,陆川大馆由拳师赖九主持。这些大馆的主要任务一是打造兵器,二是组织会众习武操练。韦昌辉曾在家里开设十多座铁炉以表面打造农具为名,暗中打造兵器。胡以晃家资富有,并曾考取过武秀才,他一边组织会众进行习武练拳,一边也在家中设炉打造兵器。赖九是一位以打铁为生的拳师,他曾边打铁边拜师学拳,在贵县接受“拜上帝会”革命思想,以打铁为业借以联络群众,练拳授徒入会,投入他门下的有二百多人。
在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洪秀全等早期拜上帝会领袖在岭南(广东、广西)各地都是以“大馆”组织、拜上帝会这种将宣传教会思想与习拳练武相结合的做法,正是太平天国早期对会众进行革命思想教育与武术训练的结合。由于早期教会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大量兵器,故而,拜上帝会充分利用岭南地区农村习惯习武练拳的群众习俗,拳会合一,以拳传教,广布拜教义,大力发展会众,大馆就是以拳馆的形式,按照严格的军事组织编制的秘密组织,大馆设有领导机构,大馆之下分别设有小馆。大馆及小馆中的所有会员在训练时均以红巾包头,因此,红巾亦成为太平天国早期与其他武术组织的标识,而这正是后来太平天国的太平军红巾包头的开始。太平天国早期的大馆组织制度,既保证了会众的革命思想统一,也保证了早期严格的武术训练,为太平天国起义储备了军事力量,随着组织的扩大,大量武器的打造,各地大小馆以武术拳术、器械的军事训练逐步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军事训练也逐渐正规。
2 “团营”筹备起义时的军阵武艺训练
在经过大、小馆聚众习武及革命思想宣传、发展会众后,1850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出团营动员令,号召各地大小馆会众积聚金田“团营”,即集中编制营伍的正规军事训练,各地大、小馆会众潮涌般奔往金田村。主要有:紫荆山区三千多人;秦日纲率领贵县银矿矿工一千多人;石达开率领的贵县客家人三千多人;黄文金率领的博白等地会众二千多人;蒙得恩率领的平南会众及赖九率领的陆川会众几千人。团营积聚大多是举家带族而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先后到达金田后编入不同团营,由杨秀清负责军事训练,组织会众团营、筑营盘、练武和打制武器,指挥会众打败团练围剿,当时准备发动起义的总部设在韦昌辉家中,并要求各团营在营地拜上帝、练武术,开炉打造兵器。韦昌辉家总部开设有12座打铁炉,日夜赶工打造兵器,然后将打造好的兵器藏秘藏于村后犀牛岭下的犀牛潭。各地会众积聚金田后,伐木砍竹,立炉打造刀枪兵器,团营积聚在练兵场习拳练武,骑马舞刀,操练杀敌本领。十里金田平川,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筹备起义景象。
2.1 “团营”时期的武术训练
“团营”是金田起义前的准备时期,这时期由于条件所限,武术的拳术和刀枪器械作为主要的训练手段。这时期的武术训练主要是传统武术的拳和器械,据有关研究表明,拳术以洪拳和蔡李佛拳及其包括的刀、棍、枪、耙、钩、矛等器械为主。洪拳是岭南的第一大名拳,在广东、广西广为流传,其中洪秀全的家乡花县曾是洪拳的重要流传地,而且洪秀全本人也练习洪拳,并在广东、广西等地宣传拜上帝教时传授过洪拳,虽然我们无法得知洪秀全的洪拳练得如何,但至少从他自幼在家乡学习洪拳并借助传授洪拳之际宣传教义,再加之这一时期有许多洪门子弟也加入“团营”行列,故而,这时洪拳作为会众主要习练的拳术。太平天国的冯云山曾跟随蔡李佛始祖陈享的首徒龙子才学习蔡李佛拳,在“团营”积聚时,冯云山即派人到桂平请龙子才到金田为会众传授蔡李佛拳械,龙子才率领众徒到金田传艺。蔡李佛拳本身就有反清之宗旨,因此蔡李佛拳对洪秀全的举动是支持和拥护的,故而蔡李佛拳的首徒龙子才到金田后也悉心将蔡李佛的拳械教授给“团营”会众,蔡李佛拳械具有极强的实战技击性,这增加了“团营”会众的军事实战技能,同时一些蔡李佛弟子的加入,也提高了广大团营会众的武艺水平。
“团营”武术训练使用的兵器大多为单刀、大板刀、钩镰、藤盾等民间传统武术兵器及日常农具,洪秀全曾鼓励广大会众:“杠杆跟着天军走,拿起刀枪是豪杰,赤手空拳擒清将,矛枪打败火绳枪”。太平天国起义前准备团营时期军事武艺训练以武术为主,而且是丰富多样的,既有拳术,又有器械训练,拳术及器械以突出实战技击的洪拳、蔡李佛拳为主,在太平天国的早期正是以南派武术武装起来的太平军,运用日常使用的钩镰、矛枪、农具等器械粉碎了最初清军及地方团练的围剿,这与太平天国初期领袖们对武术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对武术有着严明的规定:“凡各衙各馆兄弟,在馆无事,除练习外,俱要磨洗刀矛,操练武艺,以备临阵杀妖,不得偷安[2]”。
2.2 “团营”时期的武艺实战辅助训练
在金田起义前“团营”军事训练,除了武术训练外,还有一些结合实战的军事武艺辅助训练,主要是提高军士在战斗中需要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这些练习在冷兵器时代也多属于军事武艺范畴,如快速跑、耐力、负重疾走等,目的是增强军队的作战素质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太平天国早期,由于武器及军事上的不成熟,这些军事武艺训练为太平天国避免被清军扼杀在摇篮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快跑,它既是古代军事的训练,也属于武术中“轻足善走”之轻身术。孙武在著名的《孙子兵法·九地》中就有:“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强调了行军攻城掠地,兵贵神速。训练快跑的方法主要有:一为骑马领跑,如杨秀清、石达开等训练部下时让军兵跟着马快跑,要求和马跑的一样快,有士兵跑到马前面的为好兵。二为旗手领跑,首先要挑选训练一些旗手,作战时旗手要手持战旗跑在队伍最前面,战旗均为系在十二尺长的矛杆上,手持战旗,快速奔跑,不仅需要强的快跑能力,而且必须身强力壮,旗手冲锋在最前面,也必是武艺精湛之人,以开路冲锋,故而挑选出训练的旗手必须是跑得最快的。然后由旗手持旗数面各领一队会众训练快跑,以迅疾快跑不落后为合格,有气喘力疲落后者要被鞭笞惩罚。正是得力于这些快跑训练,使得起义后在与清军作战时,“(清军)枪炮齐施,皆伏贴于地。候弹稍稀,雀跃而揉进,转瞬已至枪兵之前,……火器已属无用[3]”。
负重长途疾走,即负重赤足耐力训练。就是挑选会众赤足负重长途疾走,这是一种脚力耐力练习,也是一种力量训练,同时更是一种意志品质的训练。清潘钟瑞在《苏台麋鹿记》中记载这种方法:“(贼)有练脚一法,择年青力壮者,督以担负步行,赢滕(指绑腿布)赤足,穷日之力不许少停。若足茧不前,则以刀破之,血出如缕,翌日仍督行,血淋淋不止。既而皮又结则再割之,如是三五次,血尽皮坚,胜于草履,而举步如飞矣;故贼党无不健行者,虽马队亦难追及[4]”。清倪在田在《扬州御寇录》中有:“贼之健者,袒衣跣足,追迫如飞,至则旁曳马足而覆之,兵立蹶死”。清朝军官朱自孚对太平军这种跣足疾走是耳闻目睹,他在《摩盾余谈》称:“贼纵飘忽,动如脱兔,昼日可行二百里”,可见这种赤脚疾走训练绝非虚言。太平军在起义后的转战中,有日夜行军二三百里的神速,攻敌之不备。太平军早期的这种艰苦训练,使得军士具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及长途行军忍饥耐渴的惊人毅力、耐力和体力,这正是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城陷阵,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法宝。
3 革命领袖倡武术,太平将领多高手
3.1革命领袖倡武术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起义的缔造者,主要的革命领袖。他早期主要利用群众习惯夜间习拳练武,向人们传播拜上帝会思想,他对习拳练武凝聚群众的作用是有深刻认识的,因此,他提倡习拳练武,他本人也乐于习练武术。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官禄布村人,花县也是他最早传播拜上帝会革命思想的地方。花县曾相传是洪拳宗师洪熙官传播洪拳的地方,至于洪拳的起源多认同为洪门内流行的拳术,花县应是洪拳早期的流行之地,这一点至今也可以从当地盛行洪拳得以明证。洪秀全生于洪拳流行之地,当地群众夜间惯于习练洪拳对他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据黄鉴衡八十年代武术挖整时期在花县调查老一辈拳师记述:“相传洪拳宗师洪熙官曾到过花县的炭布传授武艺,附近一带多打洪拳”,从这一调查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花县洪拳的习练之风很盛,洪秀全早期也大概习练洪拳,他早期传播革命思想的地方就在其家乡洪家宗祠的空旷场地上,群众惯于夜晚习练洪拳,为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作为看客而不练习洪拳恐难以融于民众,参与其中习练洪拳并借以传播革命思想应在情理之中。
太平天国早期大力发展武术活动与革命领袖洪秀全的倡导是分不开的。冯云山是洪秀全最早的革命战友,也是花县人。他到广西发展会众,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群众,当他得知蔡李佛首徒龙子才正好在桂平开设武馆,冯云山即投身龙子才门下,学习蔡李佛拳,太平天国起义前的“团营”时,冯云山请龙子才到广西紫荆山传授会众蔡李佛拳,提高了起义军的技击实战能力。在金田起义前叫的最响亮的口号是“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5]”。冯云山在起义后的战斗中,身先士卒,作战勇猛。
3.2太平将领多高手
太平天国的将领中有许多武术高手,据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一书中称:“其刀矛击刺,贼中间有能者[1]”。
胡以晃,广西平南县人,家资富有,好任侠,曾获取武秀才功名。据平南八崆胡琇瑛所藏《胡氏族谱》记载,胡以晃在省考武举时,因用力过猛,将硬弓拉断,致使手臂扭伤而名落孙山,以此足见其勇力不凡。之后跟随洪、杨参加入拜上帝会,积极练兵,打造兵器。金田起义前的“团营”时,胡以晃带领一批瑶、壮、汉族贫苦群众到金田,因其生于瑶族地区,并深得瑶族群众信任,故而其部下有不少瑶族青壮年,瑶族自幼好勇,惯于征战,善狩猎,常与山中野兽搏斗,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其部下作战勇猛。胡以晃自金田团营始,戎马生涯,雕鞍常与,不论是作为开路先锋,还是出任辅助偏师,都是尽忠职守,为太平天国征战流血负伤,散尽家财,后被封豫王。
石达开,广西贵县人,可谓文武兼备,对其武功野史及民间传说多有传颂。其中以力能碎碑传为佳话,野史及传说,虽不可全信,但我们从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到石达开的武功之高深。另外,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与他同时期的人物对他均有很高的评价,无论其武艺还是韬略,为我们了解这位千古评说的末路英雄提供了更多的视野[5]:曾国藩言石达开为“逆首狡悍为诸贼之冠”;左宗棠称石达开:“石逆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李秀成也称:“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英国人麦高文对石达开的评价是:“英雄狭义,勇敢无畏,正直耿介”。由此可见,敌我中外均对石达开有着所论一致的评价,足以表明石达开武勇谋略过人,绝非仅为野史传闻,必有其历史的真实一面。石达开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作战时冲锋在前,势如破竹,后在大渡河为保全部下被俘,死时仍然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毫无作摇尾乞怜之举,正气凛然,英雄本色不改。
萧朝贵,广西武宣县人,壮族,身长多力。李滨在《中兴别记》对萧朝贵这样描述:“貌恶性悍,且多力,耕牛脱阵(指拴牛的绳索)逸畔,追握牛尾,牛从而倒行[1]”,可见萧朝贵有倒挽牛尾之力,其勇力过人,足以与三国猛将许褚力逆曳牛尾相媲美。陈微言在《武昌纪事》中对萧朝贵的评价是:“(太平天国将领中)最著者为西王萧朝贵,负胆力,凶悍异常,尝单骑片时杀百数十人如行所无事[1]”。参军时即为萧朝贵麾下的陈玉成称他“勇敢刚强,冲锋第一”。金田起义后萧朝贵一直充任先锋,统领雄师冲锋破敌,屡挫强敌。文献均记载他是一位孔武有力,富有谋略,忠勇刚强之人,为太平天国早期五军主将,堪称太平天国第一流的军事将领。
太平天国的许多将领都是精通武艺,英勇善战之辈。如东王杨秀清是高要县的武生;天宫正丞相秦日刚也是曾充任乡勇,力举百钧之人。
3.3太平天国起义中的巾帼英雄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革命运动,它之所以能坚持时间如此长,影响面之广大,与太平天国注重武术是分不开的。在太平天国平等、平均的思想指导下,武术训练对男女的要求也是一样的,所以太平天国队伍中的女兵训练亦有很多武艺的内容,“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袊扎袴走如风”,这便是太平天国女军的写照[6]。为充分发挥女兵的革命作用,洪秀全曾经发出“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的号召,在太平天国起义时的金田兵营有男营,也有女营。女营的训练有武术训练,其中刀术训练占有较大比例,这与刀在战斗中利于砍杀的威力有密切关系,也与刀在民间是日常生活用具,便于使用有关,在广西曾发现不少太平天国遗留的刀[7]。女兵的装束与男子有所不同,皆上身着短衣袖,脚蹬草鞋,腰扎长刀。太平天国曾组织规模达十万的女兵,因此女营中曾涌现出不少能征惯战、威震敌胆的巾帼英雄将士。
太平天国怀王周春的妻子阿凤,幼年时便学得多种武艺,尤其善使飞铊,人们称她为“飞铊凤”。1841年三元里抗英作战时,她手舞飞铊如流星闪电,打得敌人头破血流。又惯舞双刀,刀法“双飞蝴蝶”和“草上飞”,曾在当地流传。
洪宣娇是洪秀全的妹妹,她武艺高强,常在战斗中“解衣纵马,出入清军,刀术妙速,一军骇目[8]”。在汉口牛排岭战斗中,她率领女军勇猛杀敌,取得胜利。所以在广西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妇女去跟洪宣娇,会打火炮会耍刀;牛排岭前大摆阵,杀的清兵跑断腰”。广西老一辈拳师说:“乾隆年间,洪拳宗师洪熙官曾到过花县的炭步传授武艺,附近一带多打洪拳。当时在村里练习武艺的,刀枪剑棍样样都有,而练得最刻苦、最勤奋的,算是洪秀全的妹子——洪宣娇”。
李陈娘,常“空闲下来练刀枪”,打仗时手提一把钢刀在阵中纵横驰骋,往来冲突,骁勇异常。她在南京栖霞山战斗中立下奇功。有人写诗赞她:“女大帅,李陈娘,出兵栖霞动刀枪。大火烧红半边天,栖霞妖兵发了慌。死的死,伤的伤,杀的妖兵精打光,李陈娘当上女大帅,带领包头众儿郎”。就连当时上海有家外国报纸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世界上得未曾见之奇观,即人类幻想亦未能形状之伟大”。
苏三娘,勇悍异常,“侠声遍八桂”。《横县志》记载她“腰横秋水雁翎刀,手执丈二铁三叉[9]”。在每次战斗中,她总是敢于冲锋在先,奋力杀敌,往往可以以少胜多,大败敌军。曾有诗赞曰:“路人争看苏三娘,灵山儿女好身手。两臂曾经百余战,一枪不落千人后。两百健儿听驱遣,万千狐鼠纷藏逃[10]”。
杨二姑,是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妹妹。每逢战斗,“辄以黄巾裹头,大红战裙,与其夫并辔而出,冲锋陷阵,人莫能敌。又能于马上刺人,百发百中,中者莫不立倒。刀长七寸,锋利无比。每临阵,胸前垂一革囊,囊中累累者,皆利刃也。自称飞刀神手[2]”。在清代学者徐珂的《清类稗钞》中的技勇类对杨二姑有所记载。
杨云娇,在金田入“拜上帝会”后是紫荆山女会众的首领,她颇晓武艺,其拳术、刀术皆“妙速”,金田起义时她领导的女兵已经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女兵。清方曾惊叹:“贼素有女军……勇健过于男子,临阵皆持械接仗,官军或受其血刃[11]”。
太平天国队伍中不仅有许多膂力过人、精通武艺的著名男将,他们个个身先士卒,攻城掠地,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如力能碎碑的翼王石达开、倒挽牛尾之力的萧朝贵;也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如洪宣娇、李陈娘、苏三娘、杨二姑等,从这些巾帼女将的武艺记载中,我们从一个侧面审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中的武术,女辈尚且如此英勇,男将自不待言。探讨太平天国中的巾帼英雄是我们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武术活动的一个侧面,通过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涌现的巾帼英雄,表明在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中,其中也有巾帼英雄的一份功劳,我们不应忘记这些在革命斗争中表现不俗的巾帼英雄,她们在民间广为传播,化作为民间歌谣,流传为民间故事、传说,依然流淌在人们的记忆里。
3.4太平军中“童子军”
太平天国早期的金田团营时,从四面八方集聚金田而来的会众多是举族或全家而来参加的,到达金田后,男子便编入男营,女子编入女营,而少年儿童则跟随女营,并编成太平军的“童子军”。
太平军也是比较重视这些“童子军”的武术训练,主要内容是童子军击铜鼓、竹蒿枪,以及一些攀爬等身体素质训练。金田起义前的几次粉碎地方团练及清军的战斗时,这些“童子军”在战斗中“皆不畏死,无不以号叫跳跃为乐。且手足轻便,往往登高涉险如履平地,更有捷如猿之童子,倏忽至前,为人所不防,转瞬而去,为人所不及追。……或我兵稍挫,童子率众穷追,驰逐甚急,……青少年喜动,膂力方刚,久经战斗,数见不惊,……至死不悔,临阵勇往直前,无不以一当十”。当然,太平天国早期的“童子军”还算不上可以委任作战的一个单独兵种,最多可以当作单个、松散的非作战人员,但太平天国早期这些“童子军”存在的事实是无可置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昔日的“童子军”成长为青壮年被补充到正式的太平军中,成为与清兵、洋人正面展开殊死较量的英勇太平军战士。这些自幼就在残酷战争中生活的童子兵,由于战争环境的现实,迫使其父母从小就需要对童子的安危考虑,童子自小习武练兵成为首要功课,在这种刀光剑影中成长起来的童子兵司空见惯了战争的残酷,逐渐形成了一种勇猛善战的性格,可以不断补充到太平军中,成长为作战勇猛的战将。
4 小 结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我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所罕见。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领袖敏锐地抓住了武术在凝聚群众、传播革命思想的巨大号召力,这与革命领袖与广大群众,包括妇女、儿童重视武术训练有着密切关系,武术活动在太平天国的早期显示了巨大作用,这与其重视武术训练是分不开的,它在早期充分认识到习拳练武的凝聚力,在广大习拳群众中传播革命思想,并得到了广大贫苦习武者的热烈拥护。
在太平天国早期,武术起到了凝聚群众和提高作战能力的作用,太平天国从革命领袖、将领,下至广大群众,包括妇女、儿童都积极参与武术训练才使其具有了极强的战斗力。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曾打得曾国藩的湘军损兵折将,打得李鸿章的淮军一再溃败,打得清政府精锐王牌军龙骑兵僧格林沁全军覆没。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强音,他们用农民的鲜血,谱写了一部历史光辉篇章。历史给予我们启示:武术文化在借助一定思想的指引下,所凝聚爆发出来的力量何等巨大,足以成为改变历史前进的动力,书写历史篇章的新一页!
[1] 易才卓.太平天国的军事体育[J].广东体育史料,1988(4).
[2] 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卷七)[M].上海:文明书局,1923.
[3] 李成银,申玉山.论近代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3):21.
[4] 潘钟瑞.太平天国·苏台麋鹿记(卷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281.
[5] 盛巽昌.太平天国文化大观[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6] 罗时铭,崔乐泉.中国体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3.
[7] 李新,董谦.图说近代中国[M].光明日报社,1991:66,76,92.
[8] 莫朝迈.太平天国将领的武技[J].中华武术,1995(9):45.
[9] 体育学院专修教材.武术(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85-86.
[10] 三结合编写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45.
[11] 《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编委会.太平天国(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8.
WushuCulturalStudyontheEarlyStageofTaipingHeavenlyKingdom
LI Ji-yuan1,2
(1.Post-Doctoral Station of Sports Subject,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ZhejiangA&F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
In the early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big ball was the main place to gather people practicing Wushu and spreading revolutionary ideas, all kinds of Quanshu, weapons and Wushu supplementary training methods improved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military in the preparation for Group Camp uprising, many revolutionary leads advocated Wushu and Taiping generals were mast-hands, the leads, senior offices and even women and children took active part in Wushu training, all those made Taiping army have strong fighting.Wushu in the early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y in increasing the cohesion of masses, disseminating revolutionary ideas, improving combat capability, smashing the attack from the Qing’s army and local military.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Wushu culture; explore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TY022);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0FR074);2010年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0RC06)
2011-04-25
李吉远(1976-),男,山东泗水人,讲师,苏州大学体育学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武术历史与文化.
1004-3624(2011)04-0079-04
·武术·
G852.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