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
2011-02-19孟芮溪
文/本刊记者 王 蕾 实习记者 孟芮溪
简史
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FLO)是一个由多方参与式的关系人所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拥有20个团体会员、生产者组织、贸易商和外部专家。它用以协助生产者在市场上获得利益与维护公平贸易商标的权利,促进跨国贸易及简化生产者及进口者之间的程序。
世界上第一个“公平贸易”标识1989年在荷兰诞生。此后,许多欧洲国家也先后引入了自己的公平贸易标识,但名称和标识各不相同。1997年,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1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公平贸易组织联合成立了“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总部设在德国波恩,作为公平贸易标准制订和认证的主要机构。各国的公平贸易组织被FLO其他成员认可后成为FLO的正式成员,有权给产品加贴公平贸易标识,在其国内推行。为了便于消费者辨认和进行跨国贸易,该组织2002年决定,推出全球统一的“公平贸易”标识。
近日,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在北京召开“关于促进中国公平贸易的研讨会”,开始着眼于中国的专业合作社,研究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开展认证工作,探讨在中国促进公平贸易认证的有效模式和途径。这个对国内大多专业合作社来说还非常陌生的组织,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和运作模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认识它。
“公平贸易”标识的获益方
第一,小规模农场主和农业工人。获得公平贸易标识,不但意味着产品的生产者能以公平价格将产品售出,使其实现了经济独立,而且获得的补贴资金还使生产者能够通过下列途径优化自己所在社区的条件:增加低息或无息贷款;为建设与生产相关的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持;购置通信系统及共同拥有的运输和加工设备;改善医疗和教育条件;为参与合作的成员及家属提供各种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机会;对社区或组织必需或有益的任何项目追加投资。
第二,消费者。世界各地的人们会选择购买带有“公平贸易”标识的产品,因为他们知道,产品的生产者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和酬劳。所以公平贸易体系使消费者具有按照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进行购买的选择权;使他们能够在全球贸易不公平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作用;使他们能够获得高品质的产品;使他们消费的伦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三,环境。公平贸易鼓励对环境有益的可持续耕种和生产模式,如使污染、杀虫剂和除草剂减到最少的一体化耕种管理系统、有机农业技术以及禁止使用大多数有害的杀虫剂等。
公平贸易VS公平贸易补贴资金
公平贸易能使生产者享受有保障的、可持续性的生计,发挥他们的潜力并决策自己的未来。让生产者在更公平的条件下进入出口市场,加强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参与能力建设项目,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在生产者、贸易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公开及交换意见的机制。
公平贸易补贴是指在产品价格以外,向小生产者组织支付的额外的、在小生产者组织销售某项公平贸易产品自动获得的补贴。金额通常是公平贸易最低价格的5%-30%,它以销售的单位公平贸易产品数量为基础进行支付。小生产者组织寻求的公平贸易补贴总额,取决于具体公平贸易商品的销售量。公平贸易补贴将由公平贸易支付方(通常是出口或者进口商)支付给小生产者组织,而并非生产者个人。
公平贸易补贴是一项发展和赋权的工具,它为生产者赋予了投资于小生产者组织、组织成员、工作人员以及其家庭成员在经济、社会或环境发展方面的机会。
公平贸易的标准
公平贸易是一种永续发展及减轻贫穷的策略,它的目标是为那些在经济上处于弱势或在传统贸易系统中被边缘化的生产者创造机会。促使公平贸易认证发展的关键在于,FLO的标准包涵了生产组织必须符合最低门槛才得以授予认证,同时认证程序也会要求生产者必须不断进步。
针对弱势的生产者,发展出分别针对属于自耕农的小农组织和拥有受雇者的农场等两种公平贸易认证的标准。针对小农组织的公平贸易标准,其要求包括民主决策,确保生产者对于公平贸易组织所投入的补贴的运用有发言的权利。针对拥有受雇者的农场,其标准需确保劳动者拥有适当的工资,以及加入工会和团体协商的权利。公平贸易认证的农场必须确保没有强迫劳动、雇用童工、危害健康与安全的情况。根据公平贸易认证的标准,拥有受雇者的农场必须设置一位中间人代表劳资双方。这位中间人决定如何将公平贸易组织所投入的辅导金分配予农场的工人。
某些产品,例如咖啡,只有小农组织可以申请公平贸易认证。 其他类似茶叶,则两种组织形式都可以申请认证。
公平贸易的标准制定与授权程序均由FLO的标准委员会所执行,那是一个由所有FLO的关系人(标签倡议者、生产者和贸易商)以及外聘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外部委员会。公平贸易所订定的标准与程序,符合“ISEAL(国际社会与环境鉴定标签联盟)”中“良好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标准的程序是经由广泛的协商过程,并兼顾各种不同成员的意见,譬如:生产者、贸易商、外部专家、监察人、工作人员等等。
公平贸易的认证系统
带有公平贸易认证标签的产品,意味着它通过了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给予公平贸易标准的独立认证程序:公平贸易认证组织对所有生产者组织进行认证;公平贸易认证组织或者国家级别的公平贸易标签行动组织则对贸易机构进行认证。公平贸易认证组织是首家通过ISO 65标准的道德责任认证机构,ISO 65是一项全球领先、国际认可的专门针对产品认证机构的标准体系。
目前,公平贸易认证体系已经涵盖了日益广泛的产品,包括香蕉、蜂蜜、橘子、可可、棉花、干果、新鲜水果、蔬菜、果汁、坚果、油籽、藜麦、稻米、香料、糖、茶叶和葡萄酒。
公平交易合作案例
帮助我国江西婺源销售绿茶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绿茶的重要产地,“大鄣山茶”是婺源绿茶中的极品。茶叶自古以来传统、松散的生产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今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大鄣山绿色食品公司专门成立了原料基地部,先后建立AA级绿色食品基地53个,组建定点初制加工厂60座,并组织成立了大鄣山有机茶农协会,使公司、基地、农户之间形成一条联系的纽带。
在协会成立之初,大鄣山有机茶农协会就向FLO递交了公平贸易认证申请。2001年,经过详细的视察,该协会取得了公平贸易认证。最初,加贴了公平贸易标识的大彰山茶叶的出口量是很有限的,但是,后来逐年增长,目前出口市场集中在欧洲、日本和北美。
出于对品质和品种的青睐,公平贸易茶叶的购买者不得不为此支付一个较高的价格,不仅要弥补所有的生产成本,而且还要为协会的计划和项目多支付每千克0.5-1欧元的额外费用。截至2005年,协会总计得到了57000欧元的额外收入。选举产生的成员代表决定如何使用这笔资金。2006年,所有成员都递交了他们对协会计划和项目的意见书。成员及其代表的意见是高度一致的,他们建议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民子女的教育上。除此之外,还要开展针对成员的小额信贷计划;通过岗位培训提高茶叶的品质,如有必要将添置新设备;为提高收入水平,使自己更具竞争力,许多种植户也希望能有机会参加有机耕作方法的培训;一些成员指出,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也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