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对策探讨*

2011-02-18孙安平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村官考核大学生

孙安平

(中共安徽芜湖市委组织部 安徽 芜湖 241000)

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对策探讨*

孙安平

(中共安徽芜湖市委组织部 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各地大学生村官管理初见成效,但管理中仍然面临着主体内在动力不足、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不足、期满出路不畅等困境。为此,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着力激发主体动力、提升客体能力、激发客体活力、优化管理环境,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大学生村官;管理;问题;对策

2008年,中央作出连续5年共选聘20万名大学生村官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大力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这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拓宽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来源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一、当前大学生村官管理存在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管理主体内在动力不足。大学生村官管理主体主要是各级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团组织和乡镇、村基层组织。目前,“上热下冷”与部门管理不到位现象同时存在。镇、村重使用、轻培养的实用主义倾向较重,部分镇、村负责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认识不足,有的村干部甚至害怕他们“夺权”,不愿意授权。此外,少数协管部门责任意识较弱,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联系帮扶制度落实不力甚至流于形式,有的帮扶人员敷衍应付,有的缺乏帮扶能力,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状况并不了解。

(二)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不足。大学生村官普遍有热情、想干事,但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发挥一般,履职能力尚显不足。对各级管理人员、基层干部共237人的问卷中,对“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较好”的选项中,“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文书处理、远程教育等)”占82.3%,“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占51.5%,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则只有31.6%、12.2%、9.7%。

(三)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实际难通畅。中央规定了留任村干部、择优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考研等“五条出路”,安徽省增加一条“到乡镇事业单位”。但芜湖市第一、二批48名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的只占4.2%。座谈中,无论是各级管理人员,还是大学生村官,普遍认为囿于个人能力、人脉等因素,竞选村干部难度非常大。自主创业虽是重要出路,可是多数大学生村官不愿创业、不会创业,41%的大学生村官表示“还未考虑或不会去创业的”,普遍存在创业“三难”(项目难选、资金难筹、时间难保证)问题。

二、形成大学生村官管理难题的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形成大学生村官管理困境,既有管理主体、客体的原因,也有管理手段和政策环境的原因。

(一)管理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目前中央、省、市、县、乡等各级管理主体之间,以及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在教育培养、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责任划分还不够明晰,造成大学生村官管理上缺位、错位,工作缺乏长期性、系统性。而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实绩考核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管理部门和帮扶人员内在动力不足。此外,市级以下选聘办与组织科、农组办、选派办“四办合一”,工作力量与日益繁重的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

(二)选拔培养方法不够科学。一方面,由于选拔门槛较低,重考试、轻考核,导致少数大学生村官岗位适应性较差,难以发挥自身优势。问卷中,48名大学生村官认为“制约自身作用发挥的主观因素”,“学非所用”、“没有农村基层工作方式方法”、“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分别占78.2%、82.4%、77.6%。部分大学生村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52%的大学生村官报考原因“先就业、再择业”,期满后选择“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占63.8%。另一方面,特岗身份不明晰,“工作秘书化”倾向,是大学生村官生力军作用难发挥的客观原因。许多大学生村官说,“游离于决策圈外,什么事都在干,但又不知道干了什么,更像‘高级杂工’,群众工作能力得不到锻炼”。

(三)管理手段相对较为滞后。目前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各级管理主体多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有形手段,而心理关怀、精神激励等“无形手段”欠缺。大学生村官座谈时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自我角色的转换、打不开局面的压力、生活习惯的差异,多数人有过精神上的孤独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感、对前途的迷茫感,而解开这些心结,很大程度上靠自我调适。此外,考核结果的准确度还需提高,存在“考用脱节”现象,考核激励不足,难以有效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先争优热情。

(四)相关政策制度和外在环境存在障碍。一是出路政策存在缺失。从村民自治制度看,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由于部分大学生村官并非任职村村民,竞选村干部面临身份尴尬。从人事编制政策看,安徽省规定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事业单位的前提是“缺编”,而目前芜湖市的乡镇事业单位均满编。此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二是创业扶持政策存在缺位。市、县两级或者缺少相关扶持政策,或者配套政策不完善,创业指导力度不够。三是社会舆论环境存在偏颇。有的基层干部并不清楚大学生村官工作,还有的认为他们是“下来镀金的”;社会上对大学生村官知之甚少,一些村民甚至亲友把他们当“下放知青”,使他们“倍感压力”。

三、走出大学生村官管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村官是中央“长期性”、“战略性”举措。中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2009年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当前,大学生村官管理面临的困境带有普遍性,既要积极应对,也要对症下药,综合施治。从根本上看,走出大学生村官管理困境,关键是要把中央“长期战略”上升到全社会的“战略高度”。一方面,要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动员党政部门、高校、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形成管理合力。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激发队伍活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目标,着力在激发管理主体动力、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激发队伍活力、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促使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一)要健全管理责任机制,在激发管理主体的内在动力上下功夫。大学生村官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主体的积极作为。因此,要健全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评机制,把大学生村官管理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使这项工作由靠管理主体的自觉行动变为靠制度性措施来推动。

一是要建立完善分级分层、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指导、县负责、乡镇为主、村协助”的责任制,形成联动联管的工作机制。省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市级管理部门侧重综合协调、指导督查;县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落实教育培养规划、方案,加强考核管理;乡镇主要承担教育培养责任;村级负责具体培养。进一步细化县区委组织部长“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组织委员“具体责任人”的相关职责要求,并作为考核依据。要加强对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具体管理者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二是要建立考核机制,把大学生村官管理与政绩考核相挂钩。要把大学生村官管理纳入县级以下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目标考核,细化考核指标,逐步加大考核权重。要注意考察了解帮扶人员工作情况,将其作为评先评优的内容。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到专项资金划拨、评选表彰名额分配向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先进地区倾斜。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大学生村官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合力、社会参与。一方面,要利用好“体制内”力量。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吸收地方高校、相关经济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赋予其联系帮扶、创业扶持等责任,使大学生村官管理与党政后备人才培养、创业富民工程等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编制范围内,可设立大学生村官管理专门机构。另一方面,要挖掘“体制外”的社会力量。比如,动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探索企业与大学生村官挂钩帮扶机制;鼓励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志愿者组织;鼓励有条件的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村官工作。

(二)要健全科学合理的选拔培养机制,在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基础在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从源头上说,应当结合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机制,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选择部分高校开设村官课程,在村(社区)建立实习基地,以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人才,使优秀毕业生“下得去”。当前,要遵循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规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成长期,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履职能力。

一是要完善科学选聘机制,促进人岗相适。针对大学生村官选拔中仍然存在“高分低能”、“人岗不适”的弊端,一要科学设置条件,解决“选什么人”的问题。开展专业需求调查,尽量以农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为主。同等条件下,应向具有党员身份的、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适宜农村发展的、本地生源倾斜。二要科学设置选聘程序,解决“怎么选人”的问题。坚持和完善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选拔方式,提高面试科学化水平。考试以笔试、面试为主,成绩可按照5:5合成,也可增加“进村蹲点调研”环节,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和改进考察工作,采取面谈、到毕业院校溯源考察等方式,把有志向、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选拔出来。

二是要推行递进培养模式,提高履职能力。一要科学设岗定责。针对“特岗”身份定位较模糊的问题,采取个人申报、村级审核、镇级审定方法进行设岗定责,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确定大学生村官年度任务,这样既可增强培养的针对性,也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二要创新培养模式。任职初始阶段着重抓好适应性培养,履职阶段着重抓好提高性培养。可实行“三步”培养法,即:1.整理档案资料,熟悉村情;2.下村组见习,参与中心工作;3.逐步交担压担,参与村级决策,相对独立处理村务。镇级建立大学生村官培养档案,确定个性化培养方向,一般每年报县级管理部门备案。三要突出实践锻炼。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思想品德、作风教育、基层工作实务等为重点,把组织需要、岗位需求、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案例式、体验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县级管理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践锻炼意见,明确实践锻炼的形式、期限、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地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三是要完善科学考核机制,推动干事创业。考核是“指挥棒”。由于大学生村官既非乡镇公务员,也与在职村干部不同,为此,要探索建立体现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要科学设定指标,解决“考什么”的问题。应以设岗定责目标、村级组织建设、创业富民、基层干群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指标权重,以考核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二要改进考核方式,解决“怎么考”的问题。按照知情度、关联度等原则,注意听取直接管理人员、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采取定期述职察其言、个别访谈汇民意、实地走访观其效等方式,增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三要注重结果运用,解决“为何考”的问题。把考核结果作为教育培养、激励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物质奖励,在提拔任职、定向招考、评选表彰、发展党员上予以倾斜,优先列为镇、村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对考核不称职的,也要批评教育、适度惩戒,并加强跟踪培养。

(三)要强化激励约束,在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活力上下功夫。大学生村官虽然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优势,但也有抗挫折能力差、娇气较重等不足。因此,在坚持“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关爱激励等“软”手段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是要加强待遇保障,注重物质激励。从芜湖市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均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的标准,保障性较好。下一步,要按照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养老保险制度化的方向,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绩效与工资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出台续聘大学生村官工资、补贴浮动的办法。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比照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建立大学生村官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

二是要加强人文关怀,强化精神激励。这是增强大学生村官归属感的必须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定期走访慰问和谈心制度,帮助大学生村官解思想疙瘩、除后顾之忧;开设热线电话、建立QQ群,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联谊会等活动,安排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基层干部与其“结对子”,加强情感沟通和思想引导。要建立心理关怀机制,聘请心理健康顾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大学生村官因恋爱、生活等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是要建立约束机制,重视负向激励。目前聘用合同对大学生村官还只是“软约束”,一方面,各级管理部门花费很大成本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有的轻易就“跑槽”;而另一方面,少数不胜任岗位的大学生村官,却很难退出。对此,一要规定最低服务年限,一般服务期至少两年,防止大学生村官随意解除合同。二要建立正常退出机制,制定不胜任岗位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明确不胜任岗位的情形、处置办法。对于考核不称职、群众满意度低、工作能力差、工作作风不实的,经组织考察确认后予以解聘。

(四)要优化管理环境,在营造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上下功夫。消除大学生村官管理环境的障碍,必须加大舆论引导的效度,加大政策制度创新的力度,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教育宣传,着力优化舆论环境。一要抓主体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真正重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二要抓政策宣传。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使全社会真正理解、自觉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要抓典型教育。各级管理部门要及时总结和宣传能吃苦、讲奉献、有作为的大学生村官典型和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典型,增加社会认可度。

二是要加强制度创新,形成整体有序流动的政策环境。期满后有序流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要给大学生村官出路,但不能包出路,必须体现竞争择优,打通多向流动的“出口”。一要建立扶持机制,“自主创业”一批。创业富民,既为流得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有效避免大学生村官期满“挤官桥”的现象。因此,各级管理部门要把大力扶持自主创业作为工作重点,坚持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的办法,探索建立集项目筛选、技术指导、资金帮扶、政策激励于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相关部门要筛选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适合农村创业的项目,组建以成功企业家和政府部门领导、专家为主体的导师团,在注册资金、土地租赁、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对县、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建设予以政策倾斜,探索实行“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龙头企业+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等形式,积极畅通大学生村官融资“绿色渠道”,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二要制定鼓励政策,“定向招考”一批。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大从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工作人员的力度,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多拿出指标,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人员或招考研究生。要完善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选拔办法,增加考核权重,促使大学生村官干得好的出得来。三要突破政策瓶颈,“民主选任”一批。要制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具体办法,有计划地将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纳入村“两委”班子。建议在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时,允许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委会工作。省级在制定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意见时,也可探索村干部职数实行“X+1”(即大学生村官不占职数),以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住人才。

三是要健全基层干部培养选拔链,拓展大学生村官成长空间。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面向基层干部尤其是优秀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长效机制,形成人才到基层培养、干部在一线选拔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完善选调生制度,改为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择优考录选调生,从而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责任编辑:铭 尘)

D262.3

A

1672-1071(2011)02-0088-04

本文系安徽省党建研究会2010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的部分成果。

2010-11-23

孙安平(1979-),男,安徽省芜湖县人,中共安徽省芜湖市委组织部研究室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村官考核大学生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大学生之歌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