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春大白菜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1-02-16张淑霞孙兆法司朝光张清霞王德森杨晓云
张淑霞 孙兆法 司朝光 王 媛 张清霞 王德森 杨晓云
青岛地区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春季3~5月平均气温为10.5℃,春季大白菜生产中进行简易的田间覆盖即可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对韩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加,市场对大白菜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由于春季气候冷凉,选用品种适宜,大白菜一般较少发生病害。但从2010年春季起大白菜黑斑病开始零星发生,2011年春季在胶州、平度和即墨等地普遍发生,据调查,严重发病地块发病率可达37%,病情指数达10.0左右。虽然病情指数不高,但大白菜黑斑病发生后影响外观,降低品质,影响产品加工和出口,因此在生产中应引起重视。
目前青岛地区早春利用耐低温弱光、耐抽薹、早熟丰产抗病的大白菜品种,于日光温室内育苗,定植于拱棚中,或春季露地直播,播后覆盖地膜或加扣小拱棚,进行春大白菜生产,获得了良好收益,近几年的种植面积在5 300 hm2左右。
1 发病症状及病原菌
春大白菜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生近圆形褪绿斑,后逐渐扩大,呈褐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的轮纹,轮纹较稀。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灰褐色霉层。有时病斑相连形成较大面积枯死斑,发生于叶缘时易与黑腐病混淆。将病叶取回保湿后镜检,发现致病菌为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 raphani Groves&Skolko),这与以往发生的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引起的黑斑病不同。该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分生孢子个体较芸薹链格孢小,分生孢子短倒棍棒状或卵状,具有横竖隔膜,大小(36.5~50.8)μm×(10.2~14.8)μm,暗褐色或黄褐色,多数有短喙,但很短,区别于芸薹链格孢。次级分生孢子多数较短,卵形,黄褐色,也具有横竖隔膜,大小(23.5~33.6)μm×(10.9~17.2)μm。分生孢子梗多单生,这与芸薹生链格孢(A.brassicicola)的链状串生不同,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浅黄色。
2 发病原因
2.1 种子及土壤带菌 前几年大白菜黑斑病在青岛地区极少发生,而近两年发生普遍主要是引进使用的多为外地品种带菌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形式存在于病残体或土壤中。由于连作造成田间菌源累积,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再侵染,导致大白菜黑斑病流行。
2.2 气候条件适宜 萝卜链格孢在10~35℃条件下均可存活,尤其喜欢较低温度,适温为17℃,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土壤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壤表面可以存活1 a(年)。青岛地区4月平均气温约在14.5℃,适合该菌生长,而且春季栽培大白菜多采用棚室或地膜覆盖,湿度较大,导致萝卜链格孢黑斑病的发生。
2.3 田间操作不当 对田间病残株未及时进行清理,或对田间发病株未及时进行防治,致使病原菌进入土壤中造成再侵染。
3 防治方法
3.1 加强预警防范 由于大白菜黑斑病此前在青岛地区极少发生,因此要通过宣传与培训使种植户认识该病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3.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黑斑病的关键。目前生产上抗黑斑病的春大白菜品种主要有青研春8号、青研春37号、潍春白1号和希春等。3.3 种子消毒 播前可进行温汤浸种,将种子在冷水中浸泡10 min(分),再放于50~54℃的温水中浸种30 min(分)后移入冷水中冷却,然后捞出放于通风处晾干待播。也可使用相当于种子质量0.3%~0.4%的58%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杀灭种子上携带的病菌。
3.4 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春季露地种植时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 a(年)轮作,播种或定植前深翻土壤,及时平整土地,减少田间积水。增施腐熟有机肥,注意磷钾肥的足量施用,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大白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处理。
3.5 药剂防治 可于发病前或发现病株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3%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如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合发生时,可选用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每667 m2施用药液60~70 L,每隔7~10 d(天)施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