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2011-02-16徐丽丽尹义彬赵白丽
徐丽丽 尹义彬 赵白丽
黑龙江牡丹江市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马铃薯已经成为牡丹江市优势农产品。2008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5 533 hm2,2010年增长到1.1万hm2,马铃薯平均市场价格也从2008年的每千克0.7元,增长到1.04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制约着马铃薯单产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建议,着重推广马铃薯复种栽培技术和大垄单行标准化栽培技术,以促进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1 目前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种薯质量差 实际生产中种薯的自留自用情况比较多,多年不进行种薯更换,种薯退化现象比较严重,此外,脱毒种薯还未有效地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全市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只达到10%。
1.2 加工型品种少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都以高产、鲜食为主,主栽品种有早大白、黄麻子、尤金885、克新13、克新19等,但用于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很少。如用于淀粉、粉条加工的品种只有克新12、克新13、黄麻子、奎山1号,淀粉含量在16%~18%。用于薯片加工的品种只有大西洋、克新16。用于薯条加工的品种只有克新17。
1.3 栽培模式落后 生产上主要以传统的65~70 cm小垄栽培模式为主,田间管理比较粗放。由于小垄栽培不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中耕培土又不及时,块茎极易顶出地表,造成青头薯较多。全市马铃薯每667 m2产量近几年一直徘徊在1 300~1 400 kg,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每667 m2产量达2 000 kg,同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1.4 施肥方法不当 施肥以“两头重两头轻”为主,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偏施氮肥,致使植株上部茎叶生长繁茂,下部叶片不见阳光出现腐烂,头重脚轻,倒伏严重,并造成结薯晚,薯块淀粉含量降低,产量下降。
1.5 晚疫病发生普遍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常引起田间大量烂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牡丹江市7月中下旬~8月上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蔓延。
2 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2.1 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一是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的品种。必须选用经过审定的高产、抗病、质优的2代以内的标准脱毒种薯。
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型龙头企业的需要,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品种:白皮白肉(早大白、克新18、克新 19)、黄皮黄肉(尤金 885、克新 13、黄麻子)、加工粉条(克新13、奎山1号)、加工淀粉(克新12、黄麻子)、加工薯片(克新16)、加工薯条(克新17)、特色种薯(牡紫薯 1号)。
三是根据栽培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品种。一茬到底的可选择一些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复种栽培、一年两茬的可选择极早熟品种如东农303、早大白、克新21号等。大垄单行标准化栽培选用中晚熟品种,如克新12、克新13、克新19等。
2.2 科学选地选茬 为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的偏酸性沙壤土地块,pH值5.5~6.0为最适宜。
马铃薯不宜重茬,应实行3 a(年)以上的轮作。前茬以玉米、麦类、谷子为最好,其次是大豆茬。与其他蔬菜轮作,最好的前茬是胡萝卜、萝卜、大葱。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与马铃薯轮作。
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氯嘧磺隆(豆磺隆)、咪唑乙烟酸(咪草烟、普施特)、烟嘧磺隆(玉农乐)、唑嘧磺草胺(阔草清)、氟磺胺草醚(虎威)、莠去津、氯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2.3 深耕整地,施足底肥 马铃薯是喜肥水作物,整个生育期需肥、需水量大,要求土壤具有较好的通气、透水条件。因此,应深耕整地,合理施肥。一般以秋整地为宜,做到翻、耙耢、起垄、镇压等连续作业。底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 000 kg、磷酸二铵 15~20 kg、硫酸钾 20 kg、硫酸锌 1.5~2.0 kg,或施用氮、磷、钾各为15%的三元复合肥30~40 kg,或用撒可富马铃薯专用肥(N16-P10-K16)50 kg。
2.4 适时播种 一茬到底栽培: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春旱年份可稍提前,9月中下旬成熟收获。一般行距65~70 cm,株距25~30 cm,每667 m2保苗3 100~4 100株。
复种栽培、一年两茬:一般为早熟马铃薯复种秋大白菜(或晚西瓜),马铃薯选用早熟或极早熟品种,并采用暖棚催大芽地膜覆盖栽培。于4月20日左右带芽播种,6月末至7月初收获。一般行距65~70 cm,株距20 cm左右。秋茬大白菜7月中下旬播种。晚西瓜则于6月末至7月初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
大垄单行标准化栽培: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行距80~90 cm,株距17 cm,每667 m2保苗4 300~4 800株。采用平地开沟、施肥、点种、覆土(合垄)、镇压等顺序作业。覆土厚度10 cm左右。
2.5 加强田间管理 覆土较厚的地块出苗前可耙掉表土,不仅能提高地温,兼有灭草的作用。苗基本出齐时及时深中耕,少培土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15 d(天)左右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不要过厚,防止压苗。植株现蕾封垄前第3次中耕,要浅耕多培土,做到垄沟窄、垄面宽,以利于块茎生长。
大垄单行标准化栽培:通过分层培土,变单层结薯为多层结薯,增加结薯数量,提高单产。苗全后10~15 d(天)进行第1次培土。苗全后20~25 d(天)进行第2次培土。第3次培土在花期前结束。每次培土5 cm厚。合理追肥,苗高15 cm左右时,每667 m2施尿素8~10 kg。花期叶面喷施2~3次马铃薯块茎膨大素(山东昌邑或上海天正生产的氨基酸复合肥)600~800倍液。缺肥时可结合膨大素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马铃薯栽培中忌用含氯的肥料(氯化钾、氯化铵等),因氯有促进纤维化的作用,可使薯类淀粉转变成纤维素,显著降低马铃薯品质。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晚疫病的防治:在7月中下旬要切实做好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马铃薯现蕾期或叶面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药剂有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69%烯酰·锰锌(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2.2% 霜霉威(普力克)水剂,隔7~10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进行消毒;另外,在播前用硫酸铜浸泡种薯10 min(分),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地下害虫:播种时施用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