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2011·20学术论文导读
2011-02-16
ISSR标记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李建武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中国蔬菜》2011(20)
基于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共显性、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简述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重点对马铃薯SSR引物的开发及其在马铃薯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与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广东省菜薹(菜心)育种研究进展
李光光等(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08)—《中国蔬菜》2011(20)
广东省菜薹(菜心)育种主要采用系统选育法、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组织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抗性及品质育种,各种育种方法均得到了一些目标性状的品种,但运用远缘杂交、单倍体培养、基因工程,创新菜薹资源还有待深入研究。
黄瓜核心种质对白粉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程嘉琪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1(20)
在春、秋两季大棚内,对263份黄瓜核心种质进行了成株期白粉病田间抗性的鉴定。结果显示:春季表现免疫、高抗和抗病的种质共计56份,感病和高感种质181份,分别占全部鉴定种质的20%和68%。秋季两类种质分别为86份和112份,占33%和42%。比较春、秋两季的评价结果发现,76份种质在不同季节对白粉病的抗性表现为同一级别,抗性稳定率为28.9%。158份种质在秋季的抗性级别高于春季,29份种质的变化趋势相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和不同季节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表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重复鉴定,共筛选获得16份高抗白粉病黄瓜种质。
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耐热性评价
陈青君等(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北京102206)—《中国蔬菜》2011(20)
在露地和大棚两种环境、春季和初夏两种栽培季节下,对110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同时以中心柱长、抽薹天数和热害指数3个指标综合评价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田间耐热性。结果表明:散叶莴苣叶尖、叶形、叶色、株高、叶柄长、叶柄厚、单株质量、净菜质量和莲座叶等叶片性状变异较大,显示了散叶莴苣在种质变异和创新方面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结球莴苣品种间相似程度较高,仅在叶柄厚、莲座叶、净菜质量(球质量)存在变异。在初夏散叶莴苣比春季分别提前12~36 d抽薹,结球莴苣提前18~38 d抽薹。在大棚高温胁迫更强时,散叶莴苣抽薹期进一步提前,而且82%的品种在10 d内抽薹,表现出对高温的敏感性,结球莴苣部分品种因热害而死亡,热害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结球莴苣品种间的耐热性。抽薹天数、中心柱长与单株质量、净菜质量、叶形比等呈显著的相关性,也是评价叶用莴苣耐热性的重要指标。春季大棚种植采用热害指数、抽薹天数,能够较好地评价叶用莴苣品种资源的耐热性。
黑龙江省瓜类白粉病菌IGS-RFLP分析
魏尊苗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11(20)
应用通用引物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甜瓜、黄瓜、南瓜和西瓜等16份瓜类白粉病菌进行基因间隔区(IG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IGS区存在长度异质性和数量多态性。应用MspⅠ、AsuⅠ、Hinp1Ⅰ3个限制性内切酶对IGS扩增产物进行酶切(IGS-RFLP),不同菌株的酶切位点不同,电泳后产生多样性丰富的图谱,成为菌株特有的DNA指纹。利用NTSYS-PC软件对IGS1-RFLP酶切图谱进行数据分析,各菌株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46~0.80,表明白粉菌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遗传相似系数0.60为阈值,供试菌株可区分为3个类群。初步确定葫芦科白粉病菌致病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对应关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地理来源、寄主来源及设施类型亦无明显的直接关系。
松杉树皮、玉米秸秆堆肥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温丹等(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园艺作物生物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中国蔬菜》2011(20)
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松杉树皮、玉米秸秆堆肥对番茄的生长、产量、根结线虫发病情况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杉树皮、玉米秸秆堆肥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松杉树皮、玉米秸秆堆肥混施效果最好,同时各种堆肥的施用均增加了番茄的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根结线虫与微生物数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产生了抑制作用。
不同施氮条件下嫁接对茄子生长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周宝利等(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110161)—《中国蔬菜》2011(20)
以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为砧木,茄子(Solanum melongena)品种西安绿茄为接穗进行嫁接,测定 6 个不同尿素浓度(0、7.728、15.456、30.912、61.824、123.648 kg·hm-2) 及同一尿素浓度(30.912 kg·hm-2)下不同生育期的嫁接和自根茄生长指标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素条件下,嫁接茄较自根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分别增加了9.17%~28.75%、10.9%~26.18%、36%~92.83%,施氮量为30.912 kg·hm-2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嫁接极显著地增加了茄子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嫁接茄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施氮量为30.912 kg·hm-2时达显著水平,而嫁接降低了叶片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但差异不显著。随着植株的生长,嫁接茄的株高、茎粗、生物量在蕾期后与自根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随植株生长而增加,且嫁接茄极显著高于自根茄。
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水分利用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娟等(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中国蔬菜》2011(20)
以生产上的经验灌水量每次30 m3·(667 m2)-1-未覆膜(G30N)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水分利用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渗漏量、蒸发量、蒸腾量增加,其中膜孔灌处理(除蒸发量外)均大于裸地灌溉,而土壤贮水量降低;裸地灌溉下增加灌水量可以提高甘蓝的干物质量,增加0~10 cm和0~30 cm土层根质量,20~30 cm土层根质量则减少,膜孔灌处理增大灌水量则降低甘蓝的干物质量,而减少灌水量能有效地增加各层根系干质量;减少灌水量,甘蓝产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则提高,且膜孔灌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裸地灌溉。综合甘蓝生产和节水两方面考虑,裸地灌溉每次 20 m3·(667 m2)-1,或者膜孔灌溉每次 10 m3·(667 m2)-1处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花椰菜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幼苗光合色素对NaCl胁迫的响应
朱世杨等(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325006)—《中国蔬菜》2011(20)
以花椰菜银农70天自交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 7种 NaCl胁迫浓度(0、34、68、102、136、170、204 mmol·L-1)对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幼苗光合色素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叶绿素a/b(Chla/Chl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值呈线性降低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线性增加趋势。②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幼苗干鲜质量以及 Chla、Chlb、Chl和 Car含量随NaCl胁迫浓度增加呈“钟形”抛物线变化规律,在 68~136 mmol·L-1NaCl胁迫下出现最大值;相对盐害率变化相反,呈倒“钟形”变化特点,在34 mmol·L-1NaCl胁迫下出现最小值。③种子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NaCl胁迫浓度增加呈多项式变化规律,即在中度NaCl胁迫(136 mmol·L-1)下活性升高,而重度 Na-Cl胁迫(204 mmol·L-1)下降低。综合分析表明,种子相对盐害率,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幼苗Chla、Chlb、Chl和Car含量不仅能较好地指示Na-Cl胁迫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及相关生理生化的伤害程度,并且可反映其受NaCl胁迫伤害的强度水平,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Chla/Chlb和Car/Chl值则无法指示;102~136 mmol·L-1NaCl胁迫浓度是花椰菜种子活力及相关理化代谢受到伤害的盐胁迫阈值。
脯氨酸对高温胁迫下菜薹耐热性的影响
曹毅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系,广东佛山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广东佛山 528000)—《中国蔬菜》2011(20)
研究了不同浓度脯氨酸处理对501号菜薹苗期及田间耐热性的影响。苗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菜薹幼苗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不断增高,高温胁迫8~12 h,脯氨酸浓度在150~200 mg·L-1处理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降幅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脯氨酸浓度在150~200 mg·L-1处理可明显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叶面积、薹鲜质量和根鲜质量,以及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VC含量。结果说明脯氨酸能增强菜薹的抗氧化能力和维持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缓解高温胁迫对菜薹的伤害。
复硝酚钠、DA-6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燕丛等(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中国蔬菜》2011(2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DA-6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硝酚钠、DA-6均可显著促进生姜的生长,但生长前期以促根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生长的进行,生姜植株各器官鲜质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生姜收获时,复硝酚钠、DA-6处理的生姜株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59%和14.02%,分枝数分别增加24.59%和28.69%,产量分别提高18.53%和22.30%,但复硝酚钠、DA-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复硝酚钠、DA-6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姜根茎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
大棚蔬菜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种类
郝晨彦等(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1(20)
对北京地区大棚栽培蔬菜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天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春茬甜椒在定植1个月内,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但进入开花期,其数量迅速增长,到6月后持续保持在高数量水平。秋茬甜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春季,也主要集中在花中取食。观察到西花蓟马的天敌有瓢虫类、草蛉类和花蝽类,以花蝽类昆虫最多,并对西花蓟马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