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明福主任医师辨证论治头痛经验*

2011-02-12何昌生贾晨光刘丽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2期
关键词:蔓荆子王师行头

何昌生 贾晨光 刘丽杰

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王明福主任医师辨证论治头痛经验*

何昌生 贾晨光 刘丽杰

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头痛 辨证论治 王明福 经验

王明福先生为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明福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市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头痛、中风、糖尿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人跟从王师2年余,将其治疗头痛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多风多湿 太阳行头之后,少阳行头之侧,阳明行头之前,特别是太阳和少阳为气血虚少之二经。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金匮翼》曰“偏头痛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故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此必因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头为诸阳之会,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此《内经》对头痛就有“首风”、“脑风”记载可见一斑。又汗出当风,或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或由嗜酒成癖,过食生冷,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湿为阴邪,具有伤阳,易阻气机、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临床多见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出现头痛、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等症状;病程迁延时日,缠绵难愈。正如唐代《外台秘要》中所云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之头痛。故多风多湿是头痛的基本病因病机,且在临床中最为常见。

1.2 头部多瘀 头为肝胆二经所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又头部的位置特点,易受外伤,损及头部脉络。此外,久痛入络,久病入络,均可引起头部瘀血,不通则痛,而发为头痛。因此,头部多瘀是头痛又一重要病因病机。此合王清任先生首倡之瘀血头痛描述。

1.3 与五脏相关 头与脏腑相通,又有诸窍与脏腑相连,“五官者,五脏之阅也”,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脏腑有病皆可引起头痛。有因脾虚痰湿内生,阻碍清阳上升,则清窍失养;脑为髓之海,若肾虚则髓海空虚,发为脑转耳鸣头痛;血虚或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不荣则痛;或阴阳虚衰则清阳不展,寒从内生;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乃发头痛。

2 辨证要点

头痛部位多为一侧,或左或右,或在眉棱之间,或在巅顶,或太阳穴两侧,或在头项部。头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刺痛等,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呈反复发作等特点,可伴随肢体困重,体倦乏力,目痛等症状,舌淡红,苔白或厚腻,脉滑等。

3 辨证论治

王师认为多风多湿是头痛的基本病因病机,可兼见瘀虚表现。治疗大法是祛风除湿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原则,选方喜用元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载羌活胜湿汤为主方。原方主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王师认为独活偏于祛下半身湿邪,防风偏于疏风不宜,故临床上减去独活、防风。方中羌活为君药,辛苦温燥,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其中羌活善祛上部风湿,能散一身上部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臣以藁本,入太阳经,上行巅顶,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头痛不离川芎也;蔓荆子祛风止痛;使以甘草补虚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总结为头痛四君:羌活、蔓荆子、藁本、川芎。

因《伤寒论》将头痛按六经命名,李东垣在《东垣十书》则明确将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王师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在选方同时配合定位诊断思考,据此分经论治以及引经报使:头巅顶连及双目痛,则属厥阴头痛,可用藁本、白蒺藜、菊花;头后部连及颈项部痛,则属太阳头痛,可重用羌活、蔓荆子和川芎;前额及眉棱骨痛为主,则为阳明头痛,可用葛根、白芷、知母;以头之两侧连及耳痛为主,则为少阳头痛,可用柴胡、黄芩。兼风寒者加细辛、麻黄;兼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兼瘀阻脑络者合通窍活血汤;兼痰浊上扰者加半夏、天麻。头痛剧烈者可选用全蝎、白芍;疼痛时间较长者可选用白附子、白芷。

4 典型病案

贾某,男性,44岁,主因头痛1月来诊。头痛部位在巅顶,以及两侧太阳穴,头痛性质多为隐胀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且反复发作。伴头沉重如裹,肢体困重,体倦乏力,头晕,胸闷,口干饮不多,纳食一般,大便稀溏,口不渴,平素无怯冷怯热,梦多,小便不畅,舌质淡,舌苔腻,脉弦缓。查头颅CT未见异常。治法:祛风胜湿止痛。方予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g,蔓荆子10g,藁本10g,川芎 10g,细辛 3g,白芷 10g,天麻 10g,甘草 6g,茯苓 15g,白术10g,半夏10g,酸枣仁20g。7剂,水煎后温服。

按:王师认为本例其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头痛身重。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止痛为法。方中羌活为君药,辛苦温燥,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善祛上部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痛。臣以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天麻平肝,肝主风也,茯苓、半夏取二陈之意在化痰健脾升清,酸枣仁安神。使甘草以缓诸药辛散之性,则湿著之邪,亦得从之缓去,无藉大开汗孔,急驱风邪之法,使肌腠馁弱无力,湿邪因之内缩,但风去而湿不去也,并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止痛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缓取微汗通阳而解,故可1周而愈。

R249.8

A

1004-745X(2011)12-1935-02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2009-JC-21)

2011-06-13)

猜你喜欢

蔓荆子王师行头
蔓荆子黄素通过上调miR-1193表达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①
满族冬季传统项目“踢行头”教学的改革研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蔓荆子药材与炒蔓荆子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行走人生的最好行头
晾 箱
他谱写了人生最壮美的华章
——琐忆王富仁先生
种植蔓荆子增收好点子
2013最想收入囊中的潮流新品一一呈现
蔓荆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