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2011-02-11卢松
卢 松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前很少能发现,在临床的发生率为0.2%~7.9%,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每年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也有所提高,到目前为止,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依然是外科手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普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比较成熟,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对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纤维外科治疗,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46.3±3.3)岁,病程在3h~6个月,出血1次25例,2次出血3例,3次出血3次,患者大部分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前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C2段7例,大脑中动脉M2段动脉瘤3例,大脑后动脉末端分叉处动脉瘤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有12例患者行MRI检查,有5例患者行DSA检查,通过对动脉瘤的位置的分析,其中采用翼点入路的患者相当多,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分离打开颅底各池,缓慢释放脑脊液,使脑组织回缩,并解除蛛网膜条索对脑组织的牵拉[1],
在手术过程中首先暴露动脉的近端,必要时预置临时的阻断夹,分离保护瘤颈附近的穿支动脉,暴露清楚之后放置适当的动脉瘤夹,后检查动脉瘤夹的位置并进行适当调整,部分且瘤体切除后,电凝止血残端,并使用罂粟溶液冲洗手术区域。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成功夹闭28例,术中过早破裂2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并发脑水肿3例,占10%,随访2年,恢复正常生活19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
3 讨 论
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动脉瘤手术治疗应该在出血后3天内持续性脑出血痉挛出现前或者在3周之后,是因为患者的出血后3天到3周是再次出血的高峰,在此期间不宜手术延迟到3周治疗,但是在此期间发生再次破裂的机率较高,并不能降低总的病死率。红细胞的破坏,明显的提高了脑损伤加重和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的发生率。因此在出血后3d~3周要尽可能的进行手术[2]。随着麻醉医学、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颅底外科技术的引入,现代医学认为只要发现颅内动脉瘤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处理好动脉瘤能预防其他继发性损伤,在本组患者中,均早期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恢复正常生活19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动脉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前循环动脉瘤以外侧裂入路能够达到除大脑前动脉分叉部位以外的所有动脉瘤[3],本组患者均采用此入路,在分离瘤颈时,采取控制性降压,在手术过程中,分离瘤颈困难时,应该在载瘤动脉近心端临时动脉夹阻断,针对瘤体较大的动脉瘤,应该尽可能抽吸除瘤内血液或者切除动脉瘤体,并解除占位,后循环动脉瘤发生率相对低下,因其位置险要且载瘤动脉附近穿支动脉多并且较细,手术的难度相应增大,入路的选择很重要。脑积水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水肿在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处理[4],慢性脑积水一般在术后二周以上发生,需要进行手术分流,为了避免脑积水的发生,要及时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放出血性脑脊液以减少血红蛋白分解造成的颅底蛛网膜粘连,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冲洗蛛网膜下腔等。颅内动脉瘤一旦确诊,应该立即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1] 蔡学见,陈铮立,钱晓凌,等.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6):345-347.
[2] 郭付有,游潮,孙鸿,等.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44.
[3] Le Roux PD,Winn HR.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anagement of the poor grade patient[J].Acta Neurochir,1997,72(Supp1):7-26.
[4] 秦尚振,马廉亭,朱贤立,等.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分析(附72例报告) [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5(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