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治疗大肠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2011-02-11徐存美王秀莲
徐存美 王秀莲 栗 鹏*
(1 锡林浩特市人民医院内科,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2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病房,内蒙古 包头 014030;3 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尤以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最,但肠息肉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肠息肉的检出率也不断增加。就大肠息肉而言,一般有条件者,均应予以摘除,内镜治疗因其经济、创伤小、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肠息肉的切除治疗。常根据息肉的部位、形态及息肉的大小等临床特点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法,其中又以高频电凝电切术为最常用的方法[1]。现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内镜检查发现并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9~76岁,主要以便血、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14例),其次是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46例)。多发息肉25例,最多者有20余枚;单发息肉35例,共约123枚。最大息肉为6.0cm×4.0cm,最小为0.3cm×0.6cm;息肉直径≤1.0cm者100枚(81.3%),1cm<息肉直径≤2cm者15枚(12.2%),息肉直径>2.0cm者8例(6.5%)。其位置分布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最多(64枚,52.0%),依次下来是横结肠(33枚,26.8%)、降结肠(18枚,14.6%)以及升结肠(8枚,6.5%)。按病理活检分类,则以乳头状腺瘤为最(27例,45.0%),依次下来为炎性息肉(21例,35.0%)、绒毛状腺瘤(6例,10.0%)、混合性腺瘤(5例,8.3%)以及幼年型息肉(1例,1.7%)。
1.2 治疗方法
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及形态等特点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电切术、高频电灼术及活检钳咬除等。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经内镜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包括息肉的复发及癌变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2 结 果
2.1 本组病例中,44例患者行高频电凝电切术,13例患者行微波凝固术治疗,3例患者行活检钳咬除,123枚息肉全部摘除。
2.2 息肉电切后大多出现局部少量渗血,多能自行停止而无需特殊处理。7例患者出现电切中出血,但均在内镜治疗下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需输血或手术治疗病例。内镜治疗中的止血方法有于局部喷洒或注射肾上腺素,或用尼龙线圈套结扎,或用止血夹等[2]。
2.3 本组中最常见的病变是乳头状腺瘤,占45.0%,其次是炎性息肉,占35.0%。全瘤病理证实,部分腺体发生癌变2 例,行手术予以切除,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本组共随访病例55例,随访率达91.7%,并复查肠镜。随访时间6~60 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9例随访患者息肉复发,再次在内镜下行电切治疗。
3 分析及讨论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肠息肉的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直肠及乙状结肠为大肠息肉的好发部位。大肠息肉以乳头状腺瘤为最。
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其复发率及癌变率均较高。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其癌变率达1.4%~9.4%。在本组资料中的癌变率为3.3%,与此相符。从腺瘤发展到癌大概需要花10年的时间,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对其术后复发较难处理。内镜下切除治疗因其经济、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肠息肉的切除治疗,解决了以往外科手术无法处理的难题。
目前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有很多,且每种方法都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常根据设备的特点,息肉的解剖部位、数目、大小、形态以及息肉表面和基蒂的特征等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手段。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优势,我们认为高频电凝电切术对组织的破坏较小,有利于收回全瘤进行病理检查。微波凝固术则较难取得满意的活组织以作病检。对微小无蒂或亚蒂的息肉(直径< 0.5cm),可直接在肠镜下用活检钳摘除(单发息肉)或行微波凝固术治疗(多发息肉),若是多发息肉大小不一则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直径> 0.6cm的有蒂或亚蒂息肉根据日本山田分类,Ⅲ型与Ⅳ型采用高频电一次切除,Ⅰ型和Ⅱ型根据具体情况分次切除,若残基较大,则辅以高频电灼术或微波凝固术予以彻底治疗;对于宽基蒂息肉行微波治疗时,应施以灼烫并达黏膜水平面为宜,以避免术后溃疡出血或影响创面的愈合时间,对亚蒂腺瘤烧灼面深度可适当放宽。若息肉较大很难悬空于肠腔时,则选用息肉与肠壁密切接触法予以切除,并使息肉接触肠壁面积>切割面积,避免损伤对侧肠壁。对于巨大广蒂息肉或癌变不宜选用内镜下切除者,则取活检组织送病理诊断,以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息肉解剖部位、大小、数目、以及头端指向选择直接圈套法、顺套法、逆套法或分次圈套法予以切除。对于术中不能离断的蒂息肉,不应强行收紧圈套器将其蒂部离断,避免电凝不彻底而导致出血,只需将蒂部圈套器收入组织内,术后自会因组织缺血坏死、溃疡而自行脱落。本组1 例降结肠近脾曲处直径为2.5 cm 的蒂息肉,术中未能完全离断,术后一周复查息肉已脱落。
内镜治疗大肠息肉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及穿孔,术后应仔细观察凝切部位是否有出血,若有出血应及时处理。治疗结束尽量抽尽肠内气体,以免术后诱发肠穿孔,本组全部病例均无出血或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术前应做好肠道准备,做到清洁无残渣,并保证达到充分换气,本组病例均以甘露醇做肠道准备,未出现气体爆炸。术后患者应避免过早进食,避免诱发迟发性出血及穿孔。本组患者术后均禁食24h,流质饮食2~3d,术后1周根据切除息肉的解剖部位、大小、形态等特征决定是否复查及复查的方法。
由于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不显著,因此内镜治疗后的随访多通过肠镜检查完成,但因术前准备及检查过程中的痛苦,使患者的依从性受到限制,增加了术后随访的难度,因此应制定出合理、简便、痛苦较小的复查方案,以保证随访的顺利进行。复查可发现初诊遗漏和复发病灶,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的病变。术后首次随访时间应根据切除息肉的情况具体而定,炎性息肉一般时间可稍长,6~12个月;腺瘤性息肉因其复发率及癌变率较高,则随访时间以术后3~6个月复查一次为宜。复查2~3次后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随访及随访时间。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其复发率及癌变率越高,因此对高龄及多发较大息肉或宽基蒂息肉的病例,随访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而非肿瘤性息肉且无异型增生者,因无恶变可能,则不必常规复查,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资源浪费。
[1] 吴和顺,陈键林,马佩炯,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5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8,6(5):477-478.
[2] 汪朝惠,王艳惠,杨凯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895例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09,47(1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