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0例临床分析
2011-02-11郑建勋
郑建勋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汝州 467500)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同属于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二者均可导致代谢紊乱。糖尿病合并甲亢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两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糖尿病在先,或甲亢在先。由于两病的症状有部分重叠,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误诊、漏诊较多。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共收治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40例,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共收治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21~70岁,平均48.2岁。糖尿病与甲亢同时发病者11例,先有糖尿病3个月~8年后有甲亢者13例,先有甲亢2个月~6年后有糖尿病者16例,有糖尿病家族史者l9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甲亢的诊断则依据高代谢症候群、突眼及有无甲状腺肿大,并结合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增高,促甲状腺素(TSH)降低确诊。
1.2 临床表现
本组4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其中38例有多饮、多尿、多食症状,35例有乏力症状,30例有怕热、多汗、心悸症状,29例有甲状腺肿大(其中14例伴有血管杂音),18例有突眼,10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2例有甲亢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者20例,合并感染者3例,甲状腺危象2例。
1.3 实验室检查
本组40例患者空腹血糖(FBG)8.3~22.1mmol/L,餐后2h血糖13.5~32.7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9%~l4.7%,其中24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均呈糖尿病型糖耐量曲线,同时做胰岛素释放试验呈低平曲线或高峰延迟出现。全部病例查血清FT3、FT4均升高,FT3为11.8~44.6 pmol/L,FT4为25.5~78.4 pmol/L,而血清TSH则明显下降,均<0.01 mU/L。
1.4 治疗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采用糖尿病饮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美吡达16例,达美康11例)和胰岛素长期注射治疗8例,用量为16~48U/d。对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及2例甲状腺危象患者则给予小剂量(0.1U/kg·h)胰岛素静脉滴注,待病情好转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本组患者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口服丙硫氧嘧啶、他巴唑或盐酸普奈洛尔等,同时对伴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2 结 果
本组4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疗效较好,临床症状多在治疗后1~2个月显著缓解,体质量增加,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得到较好的控制,血清FT3、FT4、TSH均恢复正常。
3 讨 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其发病时间可先可后,但临床上多以甲亢先发或者同时并发。目前有学者认为二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可能由于遗传缺陷和易感性,以及免疫平衡的破坏,从而发生免疫疾病之间的免疫重叠现象,加上病毒感染、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对两病并发起着重要作用[1]。因此,两种疾病并存时,相互影响,症状重叠,导致病情加重。而大多数学者认为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导致糖尿病[2],其可能机制为:①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肝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加快,从而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围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而致血糖升高;②甲状腺激素还可激活肾上腺β型受体,增强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由于儿茶酚胺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进而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导致血糖增高;③甲亢时的高代谢状态使胰岛素分解加速,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导致储备有限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3]。因此,甲亢通过以上机制,导致糖耐量异常而发展成为糖尿病或者使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若临床上糖尿病控制不佳时,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容易诱发或加重甲亢[4]。
甲亢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糖尿病则无明显性别差异,两种疾病并发,临床上还是以女性较为多见,这和本组病例资料中女性占67.5%(27/40)相一致,这可能与青年女性患者易引发内分泌失调有关。对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若病情突然恶化,同时出现心慌、怕热、多汗、烦躁、手颤等症状或三多一少症状加重,变得明显消瘦,有眼征或者引发酮症酸中毒时,都应怀疑合并甲亢的可能性,并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进一步确诊。一旦诊断明确后,对此类病人应给予正规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及时合理地调整患者的饮食,由于此类患者属于高代谢状态,饮食可适当放宽,鼓励患者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同时还应有规律地定期检查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给予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在甲亢控制后,由于其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特点,也应及时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症[5]。对于抗甲状腺药物的维持时间一般要比单纯甲亢者长1~2倍[6],并且剂量要大些。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时,也应密切观察甲状腺缩小情况以及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以便调整口服药的剂量,预防甲减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疗效较好,临床症状多在治疗后1~2个月显著缓解,体质量增加,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得到较好的控制,血清FT3、FT4、TSH均恢复正常。这些表明本组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可行的。总之,由于本组的所观察的糖尿病合并甲亢并不少见,应加大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同时应完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其诊断。与此同时,临床治疗时,需要注重抗甲状腺药物及降糖药物两个方面,根据个体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1] 冉晓丹,肖万泽,陈景辉.二冬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2):57-58.
[2]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5.
[3] 魏巧兰.糖尿病合并甲亢10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131-132.
[4] 付士玲,姚莉敏.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30(6):111.
[5] 卜东明.糖尿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和治疗[J].淮海医药,2009,27(4): 315.
[6] 穆亚东.甲亢继发合并糖尿病甲状腺激素、血糖水平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