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性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1-02-11张勇
张勇
(四川省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五官科 四川德阳 618000)
在眼科门诊中,对于无明显原因出现视力模糊或头晕、眼酸胀等患者,在常规验光,视力矫正后,出现戴上所配眼镜严重不适,或单眼视力矫正良好,而双眼同时视物时出现视力模糊或头晕、高低不平,用眼不能持久等视疲劳表现,笔者对其进行规范的医学验光[1]和双眼视功能检测,找出其病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矫治,开具较适合的处方,达到了满意的矫正效果。现将近5年本院眼科门诊中双眼肌性视疲劳患者53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双眼肌性视疲劳患者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在6~56岁;平均矫正视力为4.96;患者来源:2006年来眼科门诊的患者,采用普通验光方法不能矫正的严重不适者;主要症状表现有:单眼矫正视力良好,双眼视物不清或视物不适、易疲劳、阅读不能持久,字迹跳动或串行,歪头视物,头痛眼胀,恶心等。
1.2 方法
在客观验光基础上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测定屈光状态,在准确矫正的基础上,采用MADDOX杆加三棱镜法测定看远看近的隐斜度数,单位为棱镜度(△表示法),远距为5m,近距为40cm,并用梯度法测量调节性辐辏调节比(AC/A);用移近法测量调节范围。
1.3 眼部检查
眼部常规检查,除外其他眼部非屈光不正的器质性疾病,并排除麻痹性斜视疾病。
1.4 视力及屈光检查
矫正视力双眼≥1.0者37例,0.8者9例,0.6者7例;单纯近视者31例,复性近视散光9例;单纯远视者5例,复性远视散光6例,混合散光2例。
1.5 隐斜检查
MADDOX杆加三棱镜检查看远、看近的隐斜度数。看近时外隐斜10△以下者7例,10.0△~20.0△者10例;看远外隐斜10△以下者5例,10.0△~20.0△者4例;看远内隐斜者7例,10△以下者5例,10.0△~15.0△者2例;上隐斜5.0△以下者10例,5.0△~10.0△者3例,其中1例为上隐斜6.0△合并外隐斜10.0△。
1.6 治疗
53例患者中,外隐斜26例,内隐斜14例,垂直隐斜14例;在本组病例中外隐斜而调节力又较强的近视患者给予近视过矫或三棱镜矫正;内隐斜全部采用三棱镜矫正;垂直隐斜给予三棱镜矫正;具体为:近视外隐斜调节力强给予近视过矫者7例,分别过矫-1.00D~-4.00D;外隐斜给予三棱镜矫正者11例,棱镜度数在4.0△~10.0△,平均分在双眼;另8例外隐斜给予近视过矫联合三棱镜法矫正;内隐斜14例,棱镜度在3.0△~12.0△,全部三棱镜矫正;垂直隐斜者14例,棱镜度在1.00△~10.00△,全部三棱镜矫正;所有水平性隐斜者均给予测量的三棱镜度数的1/3~1/2进行矫正。
2 结果
患者中有50例经过1周左右适应期后,戴镜后自感视力清晰,视力疲劳感减轻或消失,能坚持持久的阅读(2h以上)获得满意矫正,取得良好效果。另有2例垂直隐斜为10.0△,适应时间较长,2周多才能完全适应;1例为上隐斜6.0△合并外隐斜10.0△,没戴镜前视近看书时字迹跳动、串行,不能写字阅读,戴镜后虽然能看书写字,但自感头晕眼胀,走路轻飘感,让其每天戴2h,逐渐增加时间,适应半个月后才能轻松自如的行走和阅读写字。
3 讨论
常规的验光程序并不能解决一些疑难的复杂的验配不适的[2]个例,尤其对有聚散障碍和垂直位平衡失调等肌性视疲劳患者。对这些疑难患者,应全面检查其眼部状况,排除器质性眼病,避免误诊;再进一步检查其原戴眼镜的各种光学参数,排除引起不适的光学因素的影响,结合应用视光学理论与方法,全面检查其调节、辐辏、注视移开等方面的参数,如水平位和垂直位远近距离的隐斜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辐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梯度性AC/A等,综合分析患者视力矫正差和配镜不舒适、不适应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处理,防止误诊误治。对这些有眼部疲劳不适症状的肌性视疲劳患者,应在客观验光(如电脑验光、检影验光)基础上,进行规范的医学验光及全面的双眼视功能检测,获得准确全面的眼动参数,才能正确的诊断、分析和处理聚散障碍、垂直位平衡失衡等双眼视觉异常。双眼视觉功能障碍的处理:对于外隐斜有人主张用笔尖训练加强融合[3],但这本身就是一个疲劳过程,临床已证实效果较差,患者也不容易接受。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进行屈光矫正,原则是近视高矫,远视低矫,散光全矫,以利于加强其正向融合;双眼戴底向内的三棱镜能明显缓解此类患者的视力疲劳,处方原则为消除症状的最小度数[4]。这个度数一般为测定的外隐斜度数的1/3~1/2为宜;对于内隐斜,视觉训练并不能改善症状,多数需要三棱镜矫正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组的外隐斜病例,三棱镜度数较低者,而且眼而且眼调节力较大的近视者,通过过矫近视获得了眼位的正常,缓解了眼疲劳症状,最大的一位患者甚至过矫4.0D也能耐受;而对于调节力一般的而且三棱镜度数较高者,通过部分近视过矫加三棱镜矫正,其近视过矫度数和三棱镜度数要根据AC/A来计算;调节力差的,年龄较大者全部给予三棱镜矫正。对于上隐斜,度数较小者只有通过三棱镜矫正才能改善症状,度数超过10.00△以上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内隐斜患者,大多数学者认为视觉训练效果较差,患者也不能坚持,主张给予棱镜矫正[5]。总之,我们的体会对屈光不正患者异常双眼视功能的诊断要在规范主觉验光的基础上进行检测双眼视功能,结合融合范围和调节力的大小来综合判断、分析治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处理才能使患者双眼获得戴镜清晰的视力,舒适和持久的阅读。
[1]褚仁远,瞿小妹.医学验光的含义与实施[J].眼视光学杂志,2002,4(2):116~117.
[2]朱彤,王勤美.屈光不正矫正的评估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3,5(1):58.
[3]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52.
[4]DavidA,Goss,吕帆.双眼视觉问题分析与处理[M].台北:国祥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99,117:228~230.
[5]张晓林,王淑敏.视疲劳102例原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5,5(3):60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