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联合倍他乐克、地尔硫卓、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分析
2011-06-21赵剑峰
赵剑峰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丹阳 212300)
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2例心力衰竭患者中4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心力衰竭患者212例中舒张性心力衰竭42例,发生率19.8%。男22例,女20例,年龄39~80(59.5±20.5)岁,高心病18例(42.8%),冠心病16例(38.1%),瓣膜性心脏病6例(14.3%),肥厚性心肌病2例(4.8%);病史3~19年;NYHA心功能分级:II级12例,Ⅲ级25例,IV级5例。单纯舒张性心衰32例,舒张性心衰并收缩性心衰10例。
1.2 诊断标准
42例患者均基本符合2008ESC心衰指南,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诊断舒张性心衰:有慢性心衰的症状及体征;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LVEF≥45%~50%);存在舒张功能受限的证据(左室舒张僵硬或松弛异常)。
1.2.1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有乏力、气急、心悸、纳差。其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0例;肺部有罗音36例;频发室早8例;持续性房颤3例;高血压16例(BP 205~166/158~95mmHg);二尖瓣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4例;胸片42例示两肺纹增粗。
1.2.2 心脏彩超 连续测三个心动周期而后取平均值:左房增大42例;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正常32例,增大10例;二尖瓣EF斜率降低、E/A<1者42例;左室EF>50%32例,EF<50%10例。
1.2.3 心电图 Ptfvl负值增大36例;QTd增大30例。
2 治疗及结果
2.1 方法
42例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利尿、扩血管、强心、控制血压及吸氧休息等处理,但治疗效果欠佳,入院两周内诊断为舒张性心衰后即停用或减少洋地黄类药物,同时加用倍他乐克缓释片11.875~23.75mg/次、1次/d,地尔硫卓15~30mg/次、3次/d,贝那普利2.5~10mg/次、1次/d。在症状体征改善而且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倍他乐克缓释片剂量增加到47.5~95mg/次、2次/d,地尔硫卓增加到30~45mg/次、3次/d,贝那普利增加l0~20mg/次、1次/d。疗程均为8周。
表l 舒张性心衰换药前后心功能改善比较[例(%)]
表2 舒张性心衰治疗换药心功能参数变化比较(±s)
表2 舒张性心衰治疗换药心功能参数变化比较(±s)
注:治疗前后比较t>2.758,**P<0.01
参数 换药前 换药后LA(mm)42.54±4.88 (33.12±5.25)**E/A 0.69±0.10 (1.21±0.10)**Ptfv1(-mm.s)0.041±0.005 (0.032±0.006)**QTd(ms)69.24±15.01 (49.32±7.68)**
2.2 结果
2.2.1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和心功能改善状况。显效:心功能改善II级;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
2.2.3 疗效39例疗效满意,心功能得到较大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别(P<0 01),见表l。
患者肺部罗音等体征减轻,LA(左房)大小、E/A、Ptfv1值、QTd等反映心功能的参数改善,换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见表2。
3 讨论
舒张性心衰治疗特点此42例患者刚住院时按常规心衰处理效果不明显,舒张性心衰确诊后用倍他乐克、地尔硫卓及贝那普利。倍他乐克为选择性βl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室率,延长舒张期,增加冠状动脉充盈,及负性肌力作用,明显减少心肌氧耗,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心律失常。地尔硫卓为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以减轻舒张期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损伤,加速舒张期钙离子复位;减慢心率改善心肌血供,延长舒张期;负性肌力作用能减少心肌耗氧,阻止心脏过度收缩所致的构型异常,增强舒张活动协调性;扩张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及增强心肌供血等从而改善心脏舒张功能。贝那普利是RAS系统拮抗剂,不但可降压,降低交感活性,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缺血,并且对心肌局部RAS有直接抑制作用,因而能逆转心肌肥厚,改善心脏舒张功能。说明βl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一线约物。
[1]康艳智.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