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1-02-11张晓华
文│特约记者 张晓华 王 彪
辽宁是北方重要的草原区之一。据1982年调查统计,全省有草原面积508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3.3%,主要分布在朝阳、阜新、葫芦岛等辽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草原属性不清,权属不明,监管不力,毁草种树、垦草种粮、滥垦乱占现象严重,加之受气候干旱及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全省草原资源面积大幅减少。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实现草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全省生态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全省紧紧围绕草原权属确定、承包经营、沙化治理工程等方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草原确权取得阶段性成果
1.草原确权工作进展顺利。2005年以来,省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畜牧业倍增计划和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把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经营,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点。为了有效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经营,经省政府同意,2005年省动物卫生监管局、省农委、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林业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草原权属确定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有代表性的县(市)启动了草原确权试点工作。在各有关市、县政府和草原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试点县草原确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2008年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草原权属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普遍开展草原确权和承包经营制落实工作。各级政府和草原管理部门认真落实指导意见,按照公开公正、程序规范、四至明晰、权责明确的原则,依法推进草原权属确定工作。2010年底全省草原确权工作基本结束,3年累计完成草原确权面积1327万亩,占全省2009年土地资源第二次调查草原面积的80%,其中90%以上确权草原落实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实现了“草定性、地定权、人定心”的预期目标,为实现草原依法监管和永续利用、促进农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草原确权工作会议,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草原权属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使草原确权由部门推动上升到政府行为。省财政投入2000余万元,对草原确权工作实行专项补贴。省畜牧局把草原确权承包作为对各市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了各地推进草原确权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操作。在做好调查摸底和资料收集工作的基础上,省畜牧局编印了《辽宁省草原确权工作指南》,从确权组织发动、制定方案、勘界测量、公示认定、登记发证、建立档案和承包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
三是大力宣传。通过各种形式扩大草原确权工作的社会影响,让各级政府真正认识、关注和重视草原,明确草原确权是政府职责,提高各级政府对草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充分利用农村集市、电台报纸、印发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扩大宣传面,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牧民宣传草原确权的意义。
四是深化草权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原则,深入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深化草权制度改革,逐步把草原保护、管理、利用主体明确到户,实现责权利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确权草原全部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真正实现草有人管、地有人护、责有人担。
二、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效果明显
1.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2002年,省畜牧局在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等县选择典型沙化草原,开展了一系列草原沙化治理试点试验工作,采取草原围栏封育、多品种补播改良、鼠虫害防治等措施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2008年,省政府在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实施草原沙化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省财政投资340万元,每亩补贴100元,在彰武县率先治理沙化草原34000亩,为大规模开展草原沙化治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8年,省委、省政府从保护全省生态安全、促进全省尤其是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决定2009—2011年省本级投资3亿元,每亩补贴100元,在辽西北土地沙化严重的沈阳市康平县,锦州市义县,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朝阳市北票市、朝阳县、喀左县、建平县、凌源市,葫芦岛市建昌县等10个半农半牧县(市)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采取人工补播、围栏封育、鼠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治理沙化草原,计划治理沙化草原300万亩。通过3年乃至更长时间,打造环科尔沁沙地南缘网状分布的草原阻沙带,有效改善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2.工程建设效果显著。2009年5 月初工程开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科学实施,扎实推进草原沙化治理工作开展,工程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截至目前,治理区完成草原补播面积300万亩(不含复播),草原围栏278.6万亩。2009年、2010年工程补播、围栏任务全部完成。2011年工程补播任务已完成,目前,各工程区围栏施工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已建围栏78.6万亩,占全年任务的78.6%,预计10月15日前围栏施工建设全部结束。
项目实施两年多来,通过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鼠虫害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区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据监测,2009—2010年治理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20%提高到70%以上,牧草高度由35厘米提高到50厘米,产草量由每亩20千克以下提高到70千克以上。治理区内流动沙丘基本被固定,4~5级风不起沙尘。治理区牧草长势十分喜人,浓密的草原植被如绿色地毯牢牢盖住了下面的黄沙,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效果明显。
三、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辽宁省封山禁牧规定》,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全力抓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深入开展草原普法宣传活动,扎实推进草原灾害防控工作,重点做好草原围栏建设和管护工作,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效果,使全省草原生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广牛羊舍饲圈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以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面开展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狠抓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工作,大力推广秸秆“三贮一化”“长秆短喂”,为牛羊业发展提供粗饲料保障,确保半农半牧区在封山禁牧的大环境下牛羊业稳步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草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