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糖尿病的药物应用护理

2011-0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4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口服

刘 丹

(辽宁省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8)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以上,中国是当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居民糖尿病患者超过3100万,而且患病率在逐年上升阶段。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糖尿病成为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高达11%以上。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和脑出血;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肾病及肾功能低下;患者易遭至各种感染如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肾盂肾炎、肺结核等;部分患者因微血管损害,导致视网膜病变及末梢神经炎改变。糖尿病本身及诸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是继痛症、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之后的老年人得主要死亡原因。对于老人糖尿病的治疗,必先对症下药,才能控制病情。但是许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平时症状不明显,对糖尿病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对用药不认识、不理解,服药不能持之以恒,服药后血糖稍降或症状稍减轻即停药,严重耽误了糖尿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恶化。为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药物治疗,我们应了解一些正确的药物应用护理方面的知识。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

老年糖尿病是指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中,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没有热量摄入)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症状不典型需另一天再次证实[1]。

2 老年糖尿病的药物应用及护理

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充分了解,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治疗目的是使血糖到达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延长生命,降低病死率。糖尿病的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配合其他疗法辅助治疗糖尿病。

2.1 药物胰岛素治疗和护理

2.1.1 胰岛素给药方式的选择

胰岛素通常皮下注射给药,其注射部位是护理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选双上臂外侧、腹部两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采用皮下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最好超过2周不用同一点,以免局部皮下吸收能力下降。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温度及运动等因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与注射效果,其中腹部胰岛素吸收率最快。腹部对胰岛素的吸收迅速均衡,面积大,温度恒定,也不受运动的影响,对患者来说腹部较其他部位更具有可视性,便于患者自我操作和护理,特别是老年人,腹部较其他部位更容易注射,因此腹前壁皮下注射为较理想的方法之一。长短效胰岛素混合时,应先吸短效胰岛素,再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而影响其速效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胰岛素吸入剂经过多年研制后也与2006年1月27日获得FDA批准上市,其生物利用度可达9%。

2.1.2 用药时间及剂量的选择

糖尿病根据类型、轻重程度不同给药时间不同,通常根据尿糖和血糖的测定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有严重并发症还应考虑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给药时间多采用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2.1.3 制剂保存

胰岛素很容易失活,是以要有适当的保存方法,一般低于25℃,1个月内效价不会受到影响;2~8℃时,活力可维持2~3年;已开封的只须保存在室内阴凉处。

2.1.4 药物疗效的观察及护理

用药期间要定期监测空腹或夜间血糖及尿糖,观察血糖控制情况。以防血糖剧烈波动,引起严重后果。另外胰岛素还应注意其不良反应的产生。①低血糖最为常见,多由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未按时进食所致。当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惊厥、休克。一旦出现,轻者马上进食或口服糖水,重者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20mL进行抢救。尤其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缺乏典型症状,迅速表现为昏迷,称“无警觉性低血糖昏迷”。②过敏反应一般轻而短暂,常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偶见过敏性休克。必要时用H1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更换高纯胰岛素或人胰岛素。③胰岛素抵抗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由创伤、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引起,应清除诱因,并加大胰岛素量;慢性型形成原因复杂,处理方法是换用高纯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并调整剂量。④脂肪萎缩主要表现为红肿、硬结等,女性多于男性;长期注射胰岛素必须有计划的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改用高纯度胰岛素也可减少这类反应。

2.2 口服降糖药治疗和护理

2.2.1 口服降糖药选择

口服降糖药常用有四类[2]:①胰岛素增敏剂:本类药物能改善B细胞功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均有明显效果,临床常用罗格列酮等。②磺酰脲类:可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常用药物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如格列吡嗪服后1~2h血药浓度达峰值,药效持续6~10h,灭活排泄快,较少发生低血糖,为快速短效降糖药。格列本脲口服后2~6h血药浓度达峰值,药效持续15h以上,每天用药1~2次,为快速中效降糖药。③双胍类: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降低葡萄糖从肠道吸收及抑制糖元异生。适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④其他降糖药:阿卡波糖可抑制糖苷水解酶,具有降低餐后高血糖作用。还有依克那肽、醋酸普兰林肽等新型的降糖药。

2.2.2 用药时间的选择

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相似,多采用餐前服用,以防餐后血糖升高或防止低血糖的出现。

2.2.3 药物疗效的观察及护理

应用口服降糖药要定期监测空腹或夜间血糖及尿糖,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口服降糖药都有一些共同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因低血糖引起机体损伤;同时要注意观察各类降糖药特有的不良反应,如胰岛素增敏剂有严重肝毒性;磺酰脲类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症状;双胍类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 讨 论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配合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如糖尿病患者在应该用适当的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应该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肥胖等辅助治疗措施。必要的护理介入也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老年患者作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还应注意血压、心脑血管、肾脏、眼底、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表现,应定期到医院作血糖、心电、血三脂、酮体及眼底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也是继癌症、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之后的老年人得主要死亡原因。不少老年糖尿病都是在出现视力下降等并发症或者是因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诊住院时发现糖尿病的。这使许多老年糖尿患者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良机,因此,老年糖尿病的防治,还要从定期健康检查做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日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由于对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充分了解,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为保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掌握老年糖尿患者群的治疗药物应用护理情况,了解降糖药的使用方式,对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809-810.

[2]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368-372.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口服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口服避孕药谨防不良反应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