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药炮制

2011-02-10王良知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4期
关键词:苦寒凉血炮制

王良知

(四川省仁寿县中医院药剂科,四川 仁寿620500)

中药炮制,临床应用十分重要。同一种药材,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性能功效差别甚远,用途更加广泛。

1 古代医家为炮制奠定了牢固基础

古称“炮炙”。炮,中药“修治”法之一,炙,烤也[1]。据《说文》:“炮毛炙肉也。毛炙肉,谓肉不去毛炙之也。”《说文、礼运》注曰:“炮,裹烧之。抗火曰炙。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也。”可见早期炮制主要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之方法。

南朝刘宋时期(420-479),雷学支总结了前人炮炙方面之经验,撰成《雷公炮炙记》三卷,载药三百种,记述了药物的性味、炮炙、煮熬、修治等理论和方法[2]。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对蒸、煮、浸等并进一步加以阐述:蒸分清蒸、酒浸蒸、药蒸;煮分盐水煮、甘草水煮、乌头汁煮;炙分蜜炙、酥蜜炙、猪脂炙、药汁涂炙;浸分盐水浸、蜜水浸、米泔水浸、药汁浸、酒浸、醋浸等。

2 现代医学重视炮制与发展

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版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中药炮炙》1985年部颁标准,《中药炮炙研究》、《古今中药炮炙》等;特别是《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的出版,体现了历代学者们对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视[3]。该书集历代炮制资料之大成,为一面了解中药炮制的发展,正确开展现代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

3 中药炮制具有显著特点

是中医临床用药特点之一。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显示其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具有多方面的生理特点。而从药物方面考虑,凡气厚力大之药物,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为使符合立方遣药之需,针对药物本身性质,采用不同方法去炮制药物,使之适合临床需要。

3.1 对药物形体的炮制,能满足剂型适量中“药力其出”之要求。

3.2 炮制能抑制药物偏性,以便适应治法要求。

3.3 气味为临床用药依据之一,故为了满足用药要求,采用炮制,对其固有的味进行影响调节,以“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3.4 剧毒药物亦广泛用于临床,常通过炮制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或副作用。

3.5 炮制能对药物气味和功能产生影响,改变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趋向,并通过制其形、质、性、味等改变其固有性,使药物按照用药意图,有选择性地去发挥最佳疗效。

4 炮制品的临床应用

它在临床中有着无法取替的重要地位,炮制品与生品作用功效相差甚大。如《本经》文南所载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e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4]。生品性味苦寒,以清热泻火力强,多用于风热湿症和痛疽疔疱;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滕之力,治疗且赤肿痛,瘀血壅盛,上部积血失血,上焦肺热及四肢肤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导致腹痛;炒黄芩可祛寒性,以清热燥湿,和胃安胎力胜,多用于湿瘟、痢疾和胎动不安,炒炭后清热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衄血。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生用善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多用于风湿初期之热病和疤痈;炒焦可缓和苦寒之性而不伤脾胃;炒炭则增强凉血止血之效,临床常配方用于出血症。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ccphala Koidz.的根——生用燥湿健脾,麸炒增加健脾作用,土炒增强补脾止泻之力。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L.的花蕾——生用以散寒止咳作用佳,蜜制后作用温和,能起协同作用,增强润肺止咳之功。

综上所述,炮制从远古至当今,在临床应用中均起到重大作用,与中医临床乃至中医药学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为此,笔者呼吁,重视中药炮制,还炮制应有之地位。

[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省温江地区分会.简明中医字典[M].1981:102.

[2]甄志亚.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4.

[3]何廉臣.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

[4]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1.

猜你喜欢

苦寒凉血炮制
苦寒也有芬芳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观菊赏鹦有怀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