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制剂的有效成分及临床药理
2011-02-10赵梅
赵 梅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蒙自 661100)
复方丹参制剂为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功效,多用于心脑系统血管疾病。临床有片剂、胶囊等多种剂型,大多数剂型收载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有效药物之一。
1 组成及有效成分
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丹参的作用点侧重于血管,三七的作用点侧重于心肌;丹参与三七配伍后存在协同互补效应,用以增强药物疗效[1]。
1.1 丹参
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的功效。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成分,这两类成分都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脂溶性成分有主要有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I、丹参羟基酯、二氢丹参酮I以及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I;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酚酸B等。药典规定:丹参酮ⅡA含量不得少于0.20%;丹酚酸B含量不得少于3.0%[2]。
1.2 三七
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含有三七皂苷类和黄酮类等成分,三七皂苷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有效成分,总皂苷含量约为7%,单体皂苷以人参皂苷Rgl(含量为3%~4%),Rbl(含量为2%~3%),Rd(含量为0.5%)和三七皂苷R1(含量为0.5%)为主,4种单体皂苷约占总皂苷的80%。药典规定: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l、三七皂苷R1的总量不得少于5.0%[3]。
1.3 冰片
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主要含有龙脑、异龙脑等。药典规定:龙脑含量不得少于55.0%。
2 临床药理
2.1 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丹参素等能明显增加正常及部分再灌注心肌血流量,增加缺血周围区血流量,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的钙聚积,具有钙拮抗的作用,保护线粒体以及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生成,减少梗死面积及心肌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释放等。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还是一种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抑制DNA加成物的生成,减轻对心肌细胞的毒害作用,保护心肌细胞。原儿茶醛、丹参素的扩张心脑血管作用较二萜醌类的丹参酮强,是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成分[4-6]。
三七总皂苷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T波升高,显著减轻心电图ST段的偏移和病理性 Q波的出现,改善心电图(ECG)的缺血,抑制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的进一步升高,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抑制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KB的活化,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2.2 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作用
实验研究显示丹酚酸B与冰片、三七等配伍可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能较好地抑制VEGF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通过血脑屏障,改善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细胞内钙含量增高,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血栓形成所致的局部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改善卒中症候,减轻脑水肿,抑制缺血后脑组织β-内啡肽的升高,对内源性阿片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抗血栓作用环节包括了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Ca2+、5-HT等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释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7-9]。
丹参中主要抗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为丹酚酸、丹参素; 三七为三七总皂苷,总皂苷作用优于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b1强于人参皂苷Rg1。
2.3 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复方丹参制剂能使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有明显降低,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其机制与干扰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的活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变有关,能改善微循环,使血液黏度下降,解除微血管痉挛,增加微循环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静脉血液瘀滞,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迷迭香酸及脂溶性成分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8]。
三七皂苷能明显扩张软脑膜微血管,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增加局部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2.4 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原儿茶醛、丹参酮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三七皂苷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特异性阻断血管平滑肌上受体依赖性的钙通道,减少Ca2+内流,二者共同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降低动脉压,提高心室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减少心肌耗氧量[9-11]。
2.5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
丹酚酸B能抑制溶血磷脂酰胆碱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浆血栓素浓度,增加前列腺素浓度,具有明确的内皮细胞保护效应。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螯合Cu等有关。
三七总皂苷能明显改善主动脉内膜病变,降低血小板血栓素A2含量,纠正前列腺素I2-血栓素A2间的平衡,稳定血内环境,抑制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2,13]。
2.6 组方中的冰片为辅药,具有抗心肌梗死的作用,能减慢心率,促进四甲基吡嗪(TMP)的吸收,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延长耐缺氧时间,并促进丹参、三七的水溶性药物向脑内的转运。
[1]袁恒杰.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5):604-606.
[2]王根发,王文安,周永伟,等.三七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9):1268-1269.
[3]陈北阳, 李花, 熊艾君.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损伤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4(4):4-6.
[4]胡利民,张艳军,王威,等.冰片与丹酚酸B和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VEGF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5):263-266.
[5]沈央,方晓玲.三七总皂苷脂质体的生理适应性及其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5):269-273.
[6]何蔚,朱遵平.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区ICAM-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J].中药材,2005,28(5):403-405.
[7]林参,张允岭,陈志刚,等.三七皂苷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1):1048-1050.
[8]向秋玲,陈健文,马仁强,等.三七中人参三醇皂苷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6):705-709.
[9]张昱,王绵之,黄启福,等.复方丹参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J].河南中医学刊,1997,12(6):15-17.
[10]姚小皓.三七中人参三醇苷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71-373.
[11]吕亚青.丹参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12):947.
[12]张玉军.三七总皂苷的药理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9,31(4):589-591.
[13]张喜伟.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与现代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5(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