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肠结核临床分析
2011-02-10丛林
丛 林
(黑龙江省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鹤岗 154107)
肠结核(Intra-abdominal Tuberculosis) 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肠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肠结核的临床表现早期不明显,所以误诊率较高,达到20%~50%[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肠结核患者中,男25例,女33例,男女比例1∶1.3。年龄12~69岁,平均40.5岁。病程1周~6个月。入院时初步诊断为肠结核者21例,腹痛待进一步确诊者14例,急性阑尾炎7例,肠炎、结肠炎6例,腹部有肿块待查5例,卵巢囊肿2例,结肠癌2例,克罗恩病1例。
1.2 临床表现
腹痛46例(79%);发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25例(43%);腹泻与便秘交替24例(41%);腹胀22例(38%);月经紊乱或闭经6例(10%);腹部有肿块11例(19%)。
1.3 实验室检查
58例患者全部进行纯化结核菌素实验(PPD),阳性者36例(62%)。58例患者中,贫血27例(47%),白细胞升高24例(41%),血沉增快31例(53%)。经胸片检查,35例为肺结核(60%),其中活动性肺结核15例。
1.4 病变部位
58例患者全部进行肠镜检查。全结肠6例(10% )。回盲部、末端回肠18例(31% )。同时累及回盲部及升结肠12例(21%),4例(7%)患者因为升结肠狭窄,肠镜不能通过,然后进行钡灌肠检查,3例回盲部受累。横结肠、回盲部6例(10%), 3例(5%)患者因为横结肠狭窄,肠镜不能通过,然后进行钡灌肠检查,1例回盲部受累。降结肠、回盲部5例(9%),3例(5% )患者因为降结肠狭窄,肠镜不能通过,然后进行钡灌肠检查,1例回盲部受累。直肠1例(2% )。
1.5 诊断和治疗
1.5.1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四项中的一项即可诊断为肠结核:①肠镜检查符合肠结核改变,肠道病理组织检查可以发现有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②经过手术切除的发生病变的肠段有干酪样坏死;③肠镜或钡灌肠检查符合结核样改变,有结核中毒症状,血沉增快,纯化结核菌素实验(PPD)阳性;④与克罗恩病不能区别,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见效。
1.5.2 治疗
44例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首先口服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3个月,然后接着口服异烟肼、利福平6~12个月。14例患者手术治疗,7例因为急性阑尾炎,5例因为腹部有肿块行剖腹探查,2例由于结肠癌。
1.5.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病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病灶明显缩小;无效:症状未见减轻,肠镜检查病灶没有变化甚至扩大。
2 结 果
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44例患者全部痊愈。14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13例痊愈,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结肠癌。
3 讨 论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①腹痛。腹痛是本病常见症状之一,疼痛多位于右下腹,反映出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的病理特征.疼痛性质一般为隐痛或钝痛,有时在进餐时诱发[2]。②大便异常。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在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此外,间有便秘,大便呈羊粪状,腹泻与便秘交替。③腹部肿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系极度增生的结核性肉芽肿使肠壁呈瘤样肿块。腹部肿块常位于右下腹,一般比较固定,中等质地,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④全身症状。常有结核毒血症,以溃疡型肠结核为多见,表现轻重不一,多数为午后低热或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伴有盗汗。患者倦怠、消瘦。
肠结核的确诊应在肠黏膜组织中证实有结核杆菌的存在。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肠结核:①青壮年患者有肠外结核,尤其是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或原有病灶好转后又复出现结核的全身表现。②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右下腹压痛,也可有腹块,原因不明的肠梗阻,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状。③X线钡餐检查发现回盲部有激惹、肠腔狭窄、肠段缩短变形等征象。④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⑤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3]。
总之,虽然肠结核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只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仍然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的辅助检查予以确认,以减少误诊率。肠结核预后良好,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一些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则需手术治疗。
[1]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7.
[2]姜杰.肠结核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135.
[3]王泽春,潘吁胜,赵宏.肠结核26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 13(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