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02-10颜花蕾
颜花蕾 徐 冰 于 润
(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250200)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缺氧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多见于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的患者。可使糖尿病加重,抗感染力下降,伤口不易愈合而形成坏疽,导致恶性循环,致使患者截肢致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全方位系统精心地护理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使糖尿病截肢率降低。
一般资料
2006~2010年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60岁;病程5~30年。
主要治疗方法:①严格控制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定时监测。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外科处理。②生理盐水250ml加前列腺素E1100μg静滴,每日1次,疗程4周。③温补药性的中药早晚各服1次。
护理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因病程长,足部坏疽伴有恶臭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负担,常伴有自卑心理,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很容易丧失生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充分理解患者的处境和情绪状态,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安慰鼓励;适时疏导,使其心态稳定,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及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总热量,按每日总热量严格控制饮食的摄入;同时要根据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等富有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溃疡愈合。但要控制好血糖。烹调要少油、少盐、少糖;食不过量,三餐分配要合理,每天足量饮水,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不抽烟,如饮酒应限量。
皮肤护理:让患者认识到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和足部并发症的严重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其预防措施如下:①选择质地软、合脚、透气性好的鞋。②穿棉线袜,且袜应宽松。③注意足的保温。④切忌赤脚走路。⑤剪指甲不要挖得太深,角质层不要用剪刀剪。⑥足部承受负荷不宜过大,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站立过久等。⑦对于没有溃疡的患者,每日用温水(水温低于40℃)充分洗脚。洗后用柔软纯净的毛巾擦拭干净。保持双足及下肢清洁,以免细菌滋生。⑧睡前做足的按摩、保健。⑨对各种脚病(如脚癣、鸡眼、水疱等)致足部小创面和外伤要积极进行治疗,每日要注意观察双脚及下肢变化,特别是颜色的改变、足背动脉搏动,检查双足是否有水疱、伤口划痕等。
足坏死的护理:对坏死组织应分期清除以保持创口和切口引流通畅。①清洁换药,控制感染。根据创面坏死情况可加用抗生素、胰岛素外敷以使药物持续作用于局部,降糖抗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污染。②抬高患肢30°~40°,利于血液回流,防止下肢水肿。③患肢制动,避免溃疡部位受压。④保护患肢皮肤,禁用胶布直接贴于创面周围皮肤。⑤由于皮肤末梢循环障碍,忌用热水袋保暖、热敷,以免烫伤。⑥寒冷时注意保暖,可用棉袜或棉手套套于肢端。
观察病情的注意事项:糖尿病足患者常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等多种并发症,可因各种应激反应导致猝死。因此,要做好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出院指导: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神经受损,足的感觉减弱,甚至没有感觉,造成自我保护作用的减弱,比正常人更易受损。而糖尿病本身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较低,再加上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使组织供血不足,造成损伤后修复困难。出院时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以下几点:①坚持按糖尿病饮食疗法进食。②教会病人或家属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进针。注射器与皮肤的夹角应在45°~75°,缓慢注射药物,注射完毕在皮下停留6~8s后缓慢拔针。要依次多部位轮换注射,以免产生硬结或脂肪肉瘤,导致吸收率降低。胰岛素在进餐半小时皮下注射,嘱患者或家属注射前准备好食物,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③要留意身体的其他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瘙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④有末梢神经受损的,要选择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B12。⑤运动可以提高五脏六腑的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每天应进行30min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⑥每天检查双脚,穿鞋之前检查鞋子,防止外伤。⑦学会测量尿糖。有条件者学会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发现异常者及时到医院就诊。⑧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