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

2011-02-10张惠英

中外医疗 2011年26期
关键词:门诊护士病人

张惠英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门诊 广东惠州 516300)

1 门诊护理的作用

1.1 满足社会需求

北美和英国的门诊护理是在成本控制、减少住院时间和提供更好的出院后康复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下产生的,它们对于高级护理实践护士的需求更多地是从对医生的替代和补充的角度出发,而我国门诊护理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各类急、慢性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各种急性、慢性病病人存活年限和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目前有大量的肿瘤病人、糖尿病病人、急慢性肾脏疾病病人、器官移植后病人以及各种社会人群对自身存在的护理问题和健康问题需要进行健康咨询;同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递增。门诊护理的出现满足了这部分社会需求,缓解了因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相对落后而造成的矛盾。同时,门诊护理的开设对于大量出院病人所担心的随访困难、出院后自我护理技术不到位等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1.2 对就诊者健康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门诊护理可以为就诊者提供专科护理评估、分析病人的个体问题、提供直接护理减轻病人痛苦、提供形式多样的针对性教育指导以及心理咨询等护理服务。就诊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就诊满意度很高。在这一方面,很多研究都有相同的结果。周佩如等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专科护士教育门诊个体化教育后病人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教育前,病人存在的具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何桂娟等的研究也表明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病人糖尿病知识的掌握、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血脂等均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病人对其工作满意率超过95%。糖尿病教育门诊对病人的个体化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解决个体问题,是糖尿病教育方法中有针对性并且受病人欢迎的教育方法。

2 对门诊护理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2.1 社会对门诊护理的了解程度

门诊护理作为新生事物,社会对其的了解和认识较少,并且由于长期重医轻护的观念,门诊护理的潜在服务对象更倾向于遵从医生,而对护士的门诊服务持怀疑态度,影响门诊护理工作的广泛开展。因此,门诊护理需要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在社会上的知晓程度。

2.2 医护同行对门诊护理的认同程度

医生和护理同行对门诊护理工作的认同程度也对门诊护理工作的实践和发展产生影响。因门诊医生是一个既得利益团体,在对门诊护理的定位和作用缺乏了解时,他们可能会担心医生的权益受到损害,并认为护士看门诊是对他们权威性的一种挑战。另外,来自同行的阻力也在所难免,护理工作者可能因对长期基础护理工作的认同而缺乏对门诊护理工作的认同,会出现“门诊护理护士是否属于护理队伍”的疑问,同时,由于目前门诊护理护士很多仍在病房工作,由于门诊护理工作而对其病房工作产生影响,势必对共事的其他护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引发对门诊护理实践的质疑。

2.3 管理部门对门诊护理的支持程度

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护士工作繁重,护理人员在每天的基础工作中投入大,加上分工不明确,兼管工作多,专科护士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只有管理对于护理人才重视并大力培养,提供机会和平台调动门诊护理护士主观能动性,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帮助解决运行、发展中的问题,门诊护理护士才能够发挥所长,做好门诊护理工作。

3 门诊护理的简单措施

(1)门诊护理的工作模式多样。门诊护理及门诊护理护士的行政及人事归属、否需要预约、收费标准、门诊工作开展的形式等均存在一定的区别。

(2)门诊护理是高级护理实践的模式之一,是一种有效有益的医疗卫生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护士有条件与服务对象充分沟通、进行个体化连续性的评估和护理,同时,门诊护士能够与医生以及病房护士建立互助合作的团队工作关系,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共同提高。

(3)门诊护理护士具有的能力与国际公认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的能力相符,在学历水平和资质认证上有所欠缺。

(4)门诊护理就诊的病人满意度很高,该实践模式的出现也提高了护理在服务对象及医疗服务合作者心中的地位。

4 结语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感,加强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善于捕捉工作中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稳定。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5.

[3] 浦菊芬.病区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01.

猜你喜欢

门诊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门诊支付之变
谁是病人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