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口蹄疫防控技术培训班学习体会
2011-02-10张银田何奋义鄂承钧车小蛟豆思远病段晓红
张银田 ,何奋义 ,鄂承钧 ,车小蛟 ,豆思远病 ,段晓红
(1.中国动物疫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2.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 730046;3.兰州正大,甘肃兰州 730000)
2011年8月8—12日,由农业部兽医局举办、兰州兽医研究所承办的中欧口蹄疫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兰州举行,培训班历经5天,培训班由农业部兽医局孙研调研员主持开班仪式,有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的有关专家以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口蹄疫防控技术骨干100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1 情况介绍
这次培训班是由农业部兽医局和欧盟消费者健康总署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迪瑞思咨询有限公司、家畜疫病病原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OIE/中国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承办,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有来自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哺乳动物病毒实验室负责人、诊断病毒学家Chris Morrissy博士;澳大利亚西澳洲首席兽医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东南亚区协调官、默多克大学动物和生物医学院院长、中澳商会教育委员会主席John Edwards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OIE/中国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的有关专家进行了口蹄疫防控技术相关方面的授课。采用英语授课,同步翻译;中英文对照,课堂互动等形式授课。同时对OIE/中国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
2 学习内容
2.1 口蹄疫疫情
2.1.1 世界口蹄疫流行情况
北美、澳洲和大洋洲无口蹄疫,欧洲多数西欧国家无疫。亚洲、非洲大多数地区是口蹄疫的重灾区。O、A、C型流行于全世界,南非1-3型,流行于非洲,亚洲1型流行于亚洲。2010年发生型别鉴定结果表明:O型占68%,A型占16%,南非1占10%,南非2占6%,C型、亚洲1、南非3均为0%。2010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韩国、日本、蒙古、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都有流行发生,且都以O型为主。非洲南部地区主要流行南非型毒株,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也流行O型和A型。
2.1.2 东南亚流行情况
口蹄疫疫情在东南亚流行比较活跃。亚洲1型近年来少见发生;A型近年来在越南和韩国暴发;O型非常活跃,流行范围大,危害严重,东南亚多个国家地区暴发。2010年越南、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发生的都是O型流行。序列分析显示:新近在东亚流行的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均源于东南亚地区。
2.2 中国口蹄疫防控对策
口蹄疫的防控政策取决于政府态度,而控制口蹄疫属于政府行为。政府来自于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我国政府在防控口蹄疫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文件,在防疫经费、装备、人力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而且在有先进的科学防控技术做保证的同时,建立了一支懂政策、懂技术能深入实际的防疫队伍。我国目前实行的防控政策主要为:免疫防控+扑灭根除。具体来说一是对易感动物实行免疫接种;二是限制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移动;三是严格强化动物卫生措施等。防控措施的要点:免疫预防是核心,扑杀病畜是关键,严格控制疫源移动并且加强监测是保证。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0-2020)制定好重大动物疫病—口蹄疫防治计划,并组织实施。
2.3 OIE/EU口蹄疫诊断指南
口蹄疫病毒(FMDV)分为 O、A、C、亚洲 1、南非1、南非2和南非3共7个血清型,型与型之间不能交互免疫。FMD与一些水泡性疫病,如猪水泡病、水疱疹、水疱性口炎等在临床上难以区别。典型口蹄疫的症状是发热,在口腔粘膜、乳房以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泡。不同动物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新生幼畜通常以死亡为结局。
2.3.1 口蹄疫样品采集 首选的诊断样品是未破裂的、新鲜的水泡皮或者水泡液。如果采集不到上述材料也可采集血液或用探杯收集反刍动物的OP液,用拭子收集猪的咽喉液。对于死亡病例,可采集心肌组织或血液,但如果有可能还是以水泡皮为好。可疑病例样品必须在安全条件下按照国际规范包装运输,样品应送到权威机构检测。
2.3.2 口蹄疫的确诊 只有分离到病毒,或者在组织或者水泡液样品中检测到口蹄疫病毒抗原或者核酸才能确诊。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也可以诊断。检测病毒非结构蛋白(NSPs)抗体也可以确定动物是否感染FMDV,不需要考虑动物的免疫状态。
2.3.3 病原鉴定 检测到FMDV抗原和核酸就可以作出阳性判断。由于FMD具有高度的传染特性以及对经济的重大影响,实验室诊断和病毒血清型鉴定应当在OIE 4级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2.3.3.1 病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FMD病原检测和血清型鉴定。横向流系统可用来快速高效地检测FMD抗原。如果样品量过少或者诊断结果仍无法判定,可对样品进行RT-PCR检测或进行病毒分离。
2.3.3.2 血清学检测 口蹄疫血清检测有两种:病毒结构蛋白抗体检测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结构蛋白检测具有血清型特异性,疫苗免疫和感染都能检测出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方法有病毒中和实验(口蹄疫检测方法中的金标准方法),固相竞争ELISA(SPCE)和液相阻断ELISA(LPBE)。这些试验具有型特异性,如果使用的病毒或抗原与检测流行的毒株很接近(如A/Malaysia/97,SE Asia),血清学试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结构蛋白检测是贸易中指定的检测方法,也用于对非免疫动物曾经或正在感染的确诊,还用于免疫后的效果监测。非结构蛋白(NSP)抗体检测,OIE手册中介绍了南美广泛应用的方法:(1)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酶联免疫点转移印迹技术(EITB),确认试验。尽管NSP ELISAs没有被指定为贸易中的检测方法,在尚不知病毒血清型或亚型的情况下,非结构蛋白ELISA是一个有价值的辅助检测方法。其它检测牛3ABC抗体的间接和竞争性ELISA方法等具有同等性能。
口蹄疫血清学检测目前有以下四个主要目的:(1)进出口前动物检疫;(2)确认疑似口蹄疫病例;(3)证实感染的情况;(4)证明疫苗的效力。
2.4 口蹄疫诊断与控制
2.4.1 疫情诊断 暴发疫情后,田间兽医负责临床诊断,收集信息/病史,免疫与最近动物的移动情况,采集实验室诊断样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检疫、移动控制和消毒等处理。实验室负责临床诊断的确诊,包括血清定型ELISA、PCR与序列测定、病毒分离、分子流行病学与特征分析、疫苗配比、向参考实验室送样本,并且将诊断结果信息共享。
2.4.2 疫情监测 田间兽医做好疫病发生状况的血清学监测和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收集信息、病史、免疫与疫苗使用情况,并且调查疫苗免疫失败的可能性,将采集样本用于实验室诊断。实验室确认疫病流行状况,确认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进行病毒特征分析(带毒动物)。
2.4.3 病原检测方法 参考OIE/EU标准细则,主要有:病毒分离(要求具有专门用于操作病毒与细胞培养的设施)、分子检测技术(PCR的应用)、电子显微镜和抗原捕获ELISA(定型ELISA)。
2.4.4 血清学检测方法 参考OIE/EU标准细则,主要有:测定结构蛋白抗体的竞争ELISA(OIE)(由于血清型特异性至少7种ELISA试剂)、液相阻断ELISA(是测定疫苗免疫保护水平的标准方法)、非结构蛋白抗检测方法(检测感染产生抗体的标准方法)、病毒中和试验(OIE)。
2.5 口蹄疫诊断方法的新发展
以前的口蹄疫诊断都是由发现疑似病例再到临床观察,最后进入实验室进行诊断。而目前国际上新的发展趋势要求口蹄疫的诊断要更加快速,能够支持临床诊断。目前已经出现的几种新诊断方法有:(1)检测抗原试纸条;(2)移动PCR;(3)等温扩增检测技术。
2.6 实验室质量控制
质量保障是要保证实验操作标准化,制定相应规程,并且结果是国际认可的。质量保障系统要素包括:质量保障管理机构、标准作业程序和质量手册、内控(IQC)、熟练操作、质量控制负责人、员工培训、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生物安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和校准、所有员工。实验室质量保障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样品处理流程、PCR、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质量保证才能质量控制,详细完善的记录是质控的关键点。实验室中样品要有详细记录,试验流程中的记录要有详细情况介绍,要显示所有操作的正确性。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分为技术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包括:测试方法,操作水平,仪器设备校准,样品耗材核查,环境监测等。工作质量控制包括:遵守实验室程序文件,下一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的检查,及时纠错,预防措施,最终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等。实验室要制订有效的质量控制计划,其中包括检测对象,项目,标准,控制方式,控制频率等。
2.7 口蹄疫监测
一般来说,监测的目的在于证明疫情的存在或病原的感染,确定疫情或病原感染发生和分布情况,同时也要尽早尽可能的检测出外来的或正在发生的疾病。动物健康状况的监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监测可以发现疫情发生和病原的感染;可以监测疫情的发展趋势;便于控制疫情;为避免疫病和病原感染提供依据;为风险评估,动物和公众的健康提供数据支持;为卫生措施的制定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口蹄疫的监测可以为国家,区域,地区建立、维持和重新建立无病原状态提供指导,能够提供一个可靠的论据来证明情况处于可以接受的可信度。口蹄疫监测也解释了口蹄疫在某个地区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和如何应对危险因素。口蹄疫监测分为:临床监测、病毒学监测和血清学监测。临床病例的鉴定是口蹄疫监测的基本原则;病毒学监测旨在监测高危群体,追踪观察阳性血清学结果;血清学监测旨在对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
2.8 口蹄疫的风险分析
对可能遇到的自然环境的灾难和危害的潜在频率和后果,所提出的各种备选方案,做出评估和分析。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风险包括动物健康、产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风险类型主要有经济贸易风险、市场风险等。经济贸易风险来源有人类活动、自然现象、政策改变以及技术改进等。市场风险来源主要和流通程度有关,包括生物性因素,全球一体化导致人类活动范围增加的风险等。风险分析实际上就是贯穿在疫病防控过程中的一系列风险管理步骤,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等四个主要方面。
2.8.1 风险识别 风险因素识别应注意借鉴历史经验,寻找可能导致方案“不可行”的因素,以充分揭示方案实施的风险来源。风险识别要根据行业和项目的特点,采用分析和分解原则,把综合性的风险问题分解为多层次的风险因素。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分解法、流程图法和情景分析法等;具体操作中,大多通过专家调查的方式完成。
2.8.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释放评估、暴露评估、结果评估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类型有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半定量评估。(1)定性风险评估:所有风险评估都是从定性开始,是基于每一步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的逻辑性综合评价,并用文字来表达,必要时用定量和半定量风险评估予以补充。(2)定量风险评估:是以量化方式表述的非期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3)半定量风险评估:始于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用分类代替分布。
2.8.3 风险管理(风险解决和风险监督) 包括疫病的监测,疫病预防控制方案的制定,风险下降后的影响(最难表述)等。是通过相应方式达到贸易伙伴可接受的保护水平的一系列过程,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将贸易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目的是找一个平衡点。
贸易中的风险分析应用 家畜、肉类产品和生物制品进口贸易中的输入性风险分析是做为判定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政策的支撑,是基于风险的疫病监测和控制。是一种专有功能的风险分析,旨在客观准确的分析后确定有输入有关的有害生物和疾病风险。风险分析能有效的避免病原移动,科学的解释进口措施,把贸易限制降到最低。
2.8.4 风险交流 风险评估者,管理者,消费者和其他有关各方关于风险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意见的互动交流,并涉及整个风险管理中的沟通。落实到风险分析每一步应该是开放、互动、迭代和透明的。交流不畅有很多危害,包括打击消费者信心、减少产品需求、打击整个公众的信心和造成间接损失(旅游、商务等),以及造成人们对兽医或人类健康服务的信心不足等,这些影响可能长期存在。
风险分析的运用能给我们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很大帮助,包括评估决策体系的正确与否,优化配置资源,客观而现实的考证风险以及识别技术要点的差异带来的不同结果等。
2.9 口蹄疫疫苗的使用和评价
口蹄疫疫苗在预防控制口蹄疫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区域化控制疫情和贸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影响口蹄疫疫苗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口蹄疫疫苗生产是昂贵和复杂的,出厂到使用之间的容忍度是很窄的,容易形成毒株和亚毒株特异性,疫苗免疫期短,还需要关注质量、安全性、保护效力、纯度和使用条件等因素。其次生产也要依据GMP和OIE标准生产疫苗,需要完成的质量、安全性、保护效力、纯度相关最低标准,也要有可接受的抗原匹配性。在许多国家为了保持疫苗质量,在严刻的条件下有许多限制,比如在温控、不完全免疫、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冷冻影响、高温影响和佐剂差别影响等。以不丹疫苗评估为例了解影响疫苗质量和效力的因素,分析评估主要从九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得出疫苗使用评价。一是在印度疫苗的生产和储备;二是不丹疫苗的审批注册;三是不丹的疫苗运输;四是国家疫苗中心疫苗的接受、储备和派送;五是从国家疫苗中心到地方的派送;六是地方疫苗储备;七是乡镇运输;八是乡镇储备;九是田间疫苗的实施和管理。
3 学习体会
3.1 建立疫情风险分析机制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动物疫病暴发和流行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风险分析对于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国家和省级的疫情预防控制部门,我们应该紧扣“预警预防”四字,立足于疫情的预警预报工作,根据周边国家、省份和当前流行形式应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分析对我们的影响,并提出前瞻性的防控措施。从家畜、肉类产品、动物皮张和生物产品等的贸易和运输环节建立风险分析的长效机制,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我们既要对口蹄疫疫情进行疫情风险分析,也要对其他病的疫情做好疫情风险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3.2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建设
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保障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有些省份在无疫区建设方面走在了前面,从政府到畜牧兽医部门都重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建设。一些有条件的省份应从今年起,选择自然屏障和防疫基础好的县区开展试点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无疫区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要求,通过不断加强该地区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疫情监测体系和防疫屏障体系等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使该地区建设成为符合农业部标准的无疫区。省级疫控中心应在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方面从动物疫情监测入手,开展各类疫病普查与排查。使用科学的、流行病学的方法开展各类疫病的监测,对某些传染病采取特殊的监测手段。注重病原监测和抗体监测,做好疫情和病原感染情况的分析,为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提供可靠的数据来证明疫病情况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不仅监测重大病流行情况,而且监测常规病的流行情况,确保疫情监测体系能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保驾护航。
3.3 扑杀政策
在口蹄疫防控措施扑杀政策上,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于发达国家或贸易出口为主及已消灭口蹄疫清净无疫的国家,例如,欧洲、美洲等国家或地区一旦发生口蹄疫疫情,采取病畜和同群畜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措施,目的是消灭口蹄疫净化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口蹄疫防控情况比较好的国家,同时又有贸易出口等需求,例如,中国、俄罗斯等亚洲部分国家,对口蹄疫防控采取免疫和扑杀的综合防控政策;对于经济条件差,国内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比较缺乏的国家及地区,例如:朝鲜、缅甸、印度等国家,对口蹄疫防控主要采取免疫或感染自愈为主,对于病畜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保护,不进行消灭,所以病原在该地区长期存在,口蹄疫发生风险很大。
[1]Chris Morrissy.全球口蹄疫情况简介[R]//农业部兽医局,兰州兽医研究所.中欧口蹄疫防控技术培训班.兰州:兰州兽医研究所,2011.
[2]Jhhn Edwards.亚洲国家口蹄疫情况简介[R]//农业部兽医局,兰州兽医研究所.中欧口蹄疫防控技术培训班.兰州:兰州兽医研究所,2011.
[3]郭建宏.中国口蹄疫情况简介[R]//农业部兽医局,兰州兽医研究所.中欧口蹄疫防控技术培训班.兰州:兰州兽医研究所,2011.
[4]张强.OIE监督与诊断大纲[R]//农业部兽医局,兰州兽医研究所.中欧口蹄疫防控技术培训班.兰州:兰州兽医研究所,2011.
[5]张银田,王功民.规模养殖场口蹄疫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2):68-70.
[6]孟国庆,王薇,张继红,等.口蹄疫加强免疫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