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2例

2011-02-10范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异位症附件腹痛

范海英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4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性生活年龄的提前,此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往往因难以忍受的痛经、甚则非经期的疼痛、不孕或月经失调而就医。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所以西医对其的治疗缺少独特的疗效,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独到的优势[1,2]。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年龄在22~50岁,平均28.3岁,其中原发性痛经12例,继发性痛经20例,进行性加剧者28例,阴道B超提示附件肿块14例,子宫偏大者22例,妇科检查一侧/双侧附件增厚者25例,后穹隆骶韧带触及结节18例,无明显阳性体征11例。其中病程最长10年,最短1年,平均3.5年。

1.2 纳入标准[1]

①痛经或伴周期性小腹不适,直肠刺激症状。②妇科检查:子宫后位,相对固定,后穹隆触痛,子宫直肠凹触痛;或于附件区触及肿块,阴道直肠间可触及有痛的孤立结节。③阴道B超提示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或附件区肿块等。除①必须具备外,②③只需具备其中一项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

排除盆腔炎性病变引起的疼痛。

1.4 治疗方法

以少腹逐瘀汤为基本方:当归12g、川芎6g、赤芍12g、干姜5g、生蒲黄包30g、五灵脂包10g、延胡12g、小茴香5g、肉桂后3g,如腹痛伴恶心呕吐加吴芋6g,经量多夹血块者加三七2g吞服,附件包块加夏枯草15g、莪术12g,大便干结加火麻仁30g,去肉桂。按中药传统方法,每日一剂,水煎200ml,分二次口服,连续服用3月为一疗程。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2]

痊愈:治疗3个月后,腹痛消失,持续3个月经周期未再发作。有效:治疗3个月后,腹痛较前明显缓解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计周期。无效:治疗后腹痛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20例治愈,18例有效,无效4例。总有效率90.48%。

3 典型病例

患者28岁,因“继发性痛经2年”于2010年3月初诊,该患者曾剖宫产一胎,两年前于孕2个月时行人流术,之后开始出现痛经,渐加剧。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偏多,夹血块,曾在外院就诊,查B超提示子宫后壁肌层回声不均匀。予以避孕药口服半年,治疗期间痛经明显缓解,但停药后即又作。来我科予以中药口服治疗1个月后腹痛即明显减轻,之后再服2个月,随访3个月,痛经未再作。

4 体 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内以外的任何部位,在性激素的影响下生长、发展或消散,并出现周期性出血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妇科病。分为外在性和内在性两种。因其发病率高,症状明显而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丹哪唑、内美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药物抑制下丘脑垂体功能,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抑制排卵,而达到改善痛经的目的。但同时也引起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的出现,而停药后又极易复发。因此,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长期用此类药物治疗。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并无记载,散见于“痛经、不孕、癥瘕”等篇章中,中医根据其痛有定处,形成癥瘕等特点,基本都认同为“血瘀证”,而本病的主症为痛经,中医认为其机制不外乎冲任二脉气血不畅,经血瘀滞所致,因此,根据“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理论,综合辨证,运用祛瘀之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此类患者在腹痛的同时往往伴有畏寒、冷汗、得温痛减等特点,故在祛瘀的同时加用温经之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少腹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主治下焦虚寒,少腹瘀血之症,故用此方治疗本病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S].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异位症附件腹痛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