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高压氧治疗及观察
2011-02-10于清慧
于清慧
(长春市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61)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最后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常伴有患儿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甚至癫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是以物理疗法治疗为主。本文加用了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了两组,治疗组40例,观察组20例,其中男患儿47例(78.33%),女患儿13例(21.67%)两组患儿年龄在2~13岁、平均年龄为9.38岁,其中年龄最大患儿13岁,最小个2岁。两组患儿的性别等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中由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所导致脑瘫者(HIE)28例(46.67%)、病毒性脑炎17例(28.33%)、病理性黄疸11例(18.33%)、一氧化碳(CO)中毒2例(3.33%)、颅内出血1例(1.67%)、中毒性脑病1例(1.67%)。两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均经过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脑发育迟缓或不良。
1.2 表现症状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及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运动及发育落后导致患儿主动运动的减少。除个别严重患儿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以外,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肌张力下降。还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异常姿势。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为反应迟钝[1]。脑瘫患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3 治疗方法
脑瘫患儿的常规治疗一般是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应用,为了促进脑的代谢,使用方法可以是口服也可以静脉点滴。另采用功能训练等全面康复手法,包括针灸、按摩、穴位注射、外敷中药、水疗及中药浴等理疗手法,并根据不同病症轻重患儿采取个体拟定治疗方案。本文治疗组在这些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给这40例患儿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中国船舶制造的YWC0.5/1.2型)开始升压为15~20min,升压速率先<0.01MPa/min,以后根据患儿的承受能力,逐渐升压至0.05~0.06MPa/min,输入氧气浓度为77%~81%,温度为21~26℃,维持30min后进行减压,其速率控制在0.003MPa/min左右,每天一次,每次1h,10d为一疗程,休息10d,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DQ)及临床疗效[2]。
2 结 果
60例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所有患儿流涎都有不同程度减少,独坐的时间也较治疗前显著延长,肌张力增高的症状稍有所好转,手眼协调能力有所增强;但治疗组在应用高压氧治疗后DQ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DQ=平均发育月龄/生活月龄×100(<3岁患儿根据其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立位、手功能、反应或反射、语言7项发育水平确定发育月龄,7项之和除以7为平均发育月龄)[3],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总 结
当脑组织缺氧、缺血时,患儿体内的氧分压下降,氧弥散半径缩短。同时,ATP分解为AMP、ADP并继续降解产生腺苷、肌苷,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O2-)导致脑损伤。高压氧治疗能极大的提高患儿的血氧张力,增加体内血氧含量,还能增加受损神经组织的供氧量,通过收缩血管、减轻水肿[4],从而减轻继发性缺氧缺血性炎症反应及对脑细胞所造成的破坏,并降低脑血管床的阻力,维持脑损伤后脑的正常血流灌注,达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加速修复受损脑组织,帮助尽快恢复脑功能。
本文采用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患者,所有的病例的发育商和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物理疗法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和减轻患儿的后遗症发生概率,提高了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显著的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1] 林庆.小儿脑瘫定义、诊断条件与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163.
[2] 史源,李华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1-952.
[3] Al-Waili NS,Butler GJ,Beale J,et al.Hyperbaric oxyge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brain trauma,and neurologic disease[J].Adv Ther,2005,22(6):659-678.
[4] 谭杰文,李建军,区丽明.高压氧合并功能训练对儿童脑性瘫痪运动功能影响[J].中国临床复康,2002,6(7):9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