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改革

2011-10-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5期
关键词:卫生学医学实验教学

宓 伟

(滨州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3)

浅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改革

宓 伟

(滨州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3)

为实现培养实用型与创新性相结合人才的教育目标,我们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改革,主要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预防医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1]。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医学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因此,为成功培养创新性和实用型相结合的人才,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课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对培养目标人才的作用,我们结合我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项目设计和改革,以供大家探讨。

1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以单纯验证学科基本理论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往预防医学实验内容中环境与健康部分多属验证性实验,教师讲解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可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影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甚至使部分学生对实验课失去了兴趣。同时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造成学生感觉学无所用。因此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对预防医学实验课不重视,不提前预习实验的内容,对实验前的准备,学生很少参与,各种仪器的操作、试剂的配制完全不了解,导致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没有结果。②学生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分析,甚至有的学生不进行实验,最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③团队协作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知道自己做实验,不与其他同学协作,不会的不懂得去询问,应付了事。④实验报告不规范,课后忽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律照教材上的内容分析,没有创新意识。

因此,为了培养、造就一批集医疗、预防、保健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我们要加强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仅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创新思维。所以要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明确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实验主要是针对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开设的一些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动手即是训练学生亲自或独立进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动脑即是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和对结果的正确分析。为了利于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我们提出实验教学的两条主线:一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的全过程,从玻璃器皿的清洗、药品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等,并对每步进行详细记录。二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记录与有效分析,尤其是注重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去创新。

3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3.1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和学时数,具体安排见表1。

表1 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实验项目与教学目标

3.2 预防医学实验内容的特点

上述实验内容注重从实际工作出发,打破学科间壁垒、改变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克服学科间实验内容低水平重复、综合性实验及创新设计性实验开设不足等缺点,将实验内容分类整合、优化体系,并增加近年来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内容组织教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中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预防医学实验内容是根据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内容有机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其内容包括预防医学领域的主要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涉及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中相关实验方法,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社区与网络健康教育实践等分层次组合,其基本理论源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学生必须先修完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系统掌握,让后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该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保特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自已操作、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课程实验设计,在注重传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实验涉及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操作方法,提高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与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运用知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2]。

4 实验教学改革办法

4.1 实验教学的改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将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和示范,学生只根据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的操作就可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观点指导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以及学习兴趣得特点,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增加了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例如环境汞污染,我们组织学生到水库,采集水样,检测水中的污染物,同学们就体现出极大地兴趣,并一起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的在自然界的转归,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用实际数据来体会注重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中,还引入典型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我们还把教师的科研课题的部分融入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分工,有组织的查阅资料,经充分讨论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让学生逐步意识到科学研究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4.2 实验考核的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是一种评价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实验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是否对已学的知识有了巩固和提高,还应该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技能,是否锻炼了科研思维能力。

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正确掌握所学知识和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错误的地方用红笔标记,并作说明,表上评语和成绩,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在上课给予分析原因并纠正。对抄袭作业的学生要严厉批评,并扣除相应的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对实验预习、实验态度、操作规范等,实验成绩的20%。操作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熟悉程度,占实验成绩的30%。对不同的实验结果,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做出比较客观而科学的解释,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医学生预防医学实验教学,除提高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的认识,注重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外,还应该改革试验教学内容,增加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课时及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预防医学的教育现状,顺应现代预防医学模式的转变,贯穿三级预防的主线,加强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3]。

[1]丁建忠,边藏丽,王凯斌,等.对免疫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内涵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20-121.

[2]邹宇华,陈思东,张瑛,等.预防医学新特点及教学对策[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4(20):349-350.

[3]黄吉武,桑瑞兰.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R1

A

1671-8194(2011)35-0243-02

猜你喜欢

卫生学医学实验教学
医学的进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与分析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