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伴发癫痫发作15例临床分析
2011-02-10乔万芳
乔万芳
脑梗死伴癫痫发作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对2001~2011年6月脑梗死伴癫痫的住院患者15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4~72岁,平均55.7岁。其中小于50岁4例,51~60岁6例,61~72岁5例。全部病例均有脑动脉硬化史,10例血压(140~230/90~130 mm Hg)。1例有家族癫痫史,2例有糖尿病史。本组中15例均做过头部CT检查。
2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除3例急性病外(其中1例同时出现癫痫大发作)余12例为亚急性病。这12例中有5例于睡眠中发病,7例在白天发病,病状逐渐进展在几小时或者24~45 h内达到高峰。所有病例于卒中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8例在2~3次卒中发作后出现癫痫,余7例仅1次卒中发作。5例临床头部CT为多发病变或不限于一侧,表现为精神或智力障碍,假性延髓麻痹及双侧长束征等,所有病例均诊断为单侧或双侧的大脑中动脉硬化梗塞形成。
3 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大发作6例,局灶性发作9例。后者有2例由局限性癫痫开始扩展为大发作:其中1例为局灶性到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
4 卒中与癫痫发作的时间关系
癫痫发作于卒中前例,均为局灶发作,分别为2年和3个月前。卒中同时出现大发作2例。余11例均发生于卒中后3 d~7年内;内有5例癫痫在卒中后近期发作(1个月以内),2例在卒中后50 d,4例发生于卒中后半年至7年。
5 头部CT所见
15例均做头部CT检查其中2例结果正常,1例在做头部CT检查的当天发病,1例在发病20 d,余13例有阳性所见。异常所见如下:①脑实质病变。10例病变区为低密度,5例混合密度。其形态有小片状、圆形或不规则型,大小2.0×2.0~2.7×4.0 cm。部位在基底节区5例,基底区及顶叶大片状低密度2例,顶后部陈旧性梗塞2例。②继发病变,脑室扩大者6例,除1例为左脑室体部扩大外,余5例均为对称性侧脑室扩大。此外,有2例右基底节及顶叶大片梗塞的患者可见脑室轻度受压及中线结构略向左移。另3例脑室无改变。10例中6例明显脑萎缩。
6 其他检查
15例均进行脑电图(EEG)检查,除3例分别为边缘状态及正常EEG外,余12例为中度到重度异常(内3例有局灶慢波)。11例进行了腰穿,8例异常,内有5例蛋白中度增高,分别为196 mg/dl及140 mg/dl;3例除蛋白增高到128 mg/dl外,脑脊液压力也增高280 mmH2O。
7 转归
本组病例经抢救及控制发作,出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呈癫痫持续状态2例也得到控制而出院。还有3例的发作可能为再次脑梗死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原有的偏瘫加重,经治疗后未再发作,好转出院。
8 讨论
脑梗死伴发癫痫,在国外的见于颈内动脉血栓,可高达17.3%[1]。(1)而国内报导[2]的多见于大脑中动脉血栓[3],本组资料也证实这点。是否与发病的民族差异有关待今后探讨。依据本文资料,可将脑梗死的癫痫发作分为三型:卒中前例(3例),卒中期型(5例),及卒中后期型(7例)。卒中前期癫痫常与受累血管阻塞程度及部位有关,随病情的演进,最终招致血管闭塞而形成脑血栓。其癫痫发生的时间短者可以癫痫为脑梗死的首发症状,继之出现脑梗死的定位体征,长者可以达2年之久。如果间隔时间长而又缺乏定位体征,则易误诊为特发性癫痫。故对此型病例要加倍注意,及时做出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例如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亚磺吡唑酮等,甚至进行手术治疗[4]。经治疗后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并可预防癫痫。本组有1例在5年前后右侧局灶性癫痫才出现明显的右侧局灶体征,CT检查见左顶叶低密度区达3.0×4.0 mm。诊断为脑梗死。本组15例卒中急性期及卒中后癫痫均作了CT检查,除2例图像均正常外,余13例均可见较大范围的脑梗死病变或多发病变。内有8例既往有2~3次卒中发作史,CT图像见明显的脑萎缩及脑室扩大或多发的陈旧梗塞灶。因此可以认为CT片上如果有以上病理基者(脑萎缩、脑室扩大、多发的或范围较大的脑实质病变等)易出现癫痫。在CT正常的1例中,有癫痫家族史。本组病例EEG及腰穿的异常率较高(分别为12/15、8/11、例),这些异常的病理因素在脑梗死伴发癫痫的发病机制中也起一定作用。可能由此而直接地影响到脑部缺血和缺氧。
[1]Coccitol,et al.EpiIeptic seizres incerebarteriaIocIusive Stroke,1982,13:189.
[2]翁武昭,等.急性血管病的癫痫发作.中国神经精神疾病,1985,11:36.
[3]赵馥,等.近10年中风住院病例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7:211.
[4]黄友岐.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