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标识腕带在妇产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011-02-10李露露
李露露
我院为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安全,规避医疗风险,医务人员在执行各种操作前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查对和识别[1]。而寻找一个准确又可靠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的基础,贯穿与我科的整个医疗活动之中。身份标识腕带为我科安全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标识,将填写有患者重要信息的腕带系在患者手腕,能保证随时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识别。有效的防止了因识别错误而引起的医疗事故。从2009年7月起在全院全面推行身份腕带识别制度,我科的使用腕带的效果满意。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腕带使用的对象: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患者、新生儿及14岁以下患儿等。
1.2 使用方法 不同患者使用不同颜色的腕带,即蓝色用于手术患者;粉色用于昏迷、意识不清、新生儿等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住院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根据情况佩戴。腕带上填写的信息字迹要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诊断等。患者使用的腕带要舒适,松紧度合适,皮肤完整无破损。腕带上所填写的内容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使用,佩戴与患者的右手腕部。如果右手腕皮肤破损,可佩戴与左手腕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填写。佩戴时要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和用途。
2 结果
2009年7月至今,在临床应用腕带的3年中,无一例因识别患者身份错误而发生的医疗差错及纠纷。
3 使用体会
3.1 提高患者就医的安全性 在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部分是通过手术分娩的和无自主能力的新生儿,还有好多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等[2]。手术患者及产妇,因为紧张、疼痛等不适,不能清楚的表明身份。无自主能力的新生儿,使用传统的核对制度,有时无法准确的确认其正确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时,存在很大隐患,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腕带的使用,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患者身份,保证患者及时得到准确的治疗、护理。提高了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安全性。
3.2 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通过佩戴腕带时的健康宣教,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患意识。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3.3 体现了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而腕带标识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护理事故和纠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3.4 身份提示 当患者发生意外时,如跌倒、猝死、晕厥等,可通过腕带内容识别患者,进行抢救。病情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腕带核对患者身份,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4 重要性
医疗安全管理中,护理管理的安全是重中之重[3]。而护理工作量大,涉及人员多,衔接环节发生细微的差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机械重复性等特点,决定了使用快速有效的查对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腕带标识制度的建立和使用,有效的消除了医疗安全隐患,减少了医疗纠纷。
[1]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2007,5(3C):74-75.
[2]李蕊.辨识是病人安全的保证.中国护理管理,2006,6(4):45-46.
[3]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