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护理手足口病经验与体会
2011-02-10胡水
胡水
手足口病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年儿童,潜伏期为2~10 d,病程一般为7~10 d。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手足口病患儿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重点观察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面色和四肢末梢的温度;加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如患儿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等要立即引起高度警觉,密切观察病情。
1 皮肤护理
患儿皮肤均出现多发甚至泛发的炎性丘疹、疱疹,由于汗液刺激,皮疹常继发感染。每晚给患儿洗澡,并更换柔软的棉织内衣;洗澡时不用肥皂、淋浴露;勤剪指、趾甲,破溃处及时涂龙胆紫药液,进行程种注射或贴胶布时要避开皮损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3岁患儿加强臀部护理,大、小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并涂鞣酸软膏。
2 口腔护理与饮食调理
患儿均因口腔黏膜疱疹、溃疡引起剧烈疼痛而影响食欲,加之发热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容易感染。可用棉签蘸3%碳酸氢钠溶液或0.02%氯已定溶液擦洗患儿EI腔,然后在溃疡面涂上锡类散;对于严重口腔炎,我们使用激光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可有效缩短患儿的疼痛期,且易接受,无不良反应;为避免患儿疼痛,应给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高营养的饮食,进食后使用温开水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对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3 高热护理
体温升高是HFMD患儿最常见的初始或病情加重的症状。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发热时每30分钟1次。体温在37.5~38.5℃的患儿,予散热,温水浴等物理降温;38.5℃以上,给予布洛芬口服溶液等d,Jl,降温药。若患儿有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等应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腰穿、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心理护理
由于疱疹的疼痛刺激以及陌生的病房环境,患儿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下,因此护士在接待患儿时,态度要亲切、热情、和蔼,取得患儿的信任;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利用音乐、图画等特殊语言,作为心理支持的辅助措施使患儿放松和愉悦,减轻紧张心理,配合诊疗。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耐心地给予解释,争取配合治疗,鼓励多进食,争限早13康复。
5 健康教育
为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最适宜时间是人院后2~3 d,护士应及时做好健康宣教,循序渐进地向患儿及家长进解HFMD有关知识、消毒隔离措施的必要性、口腔护理及饮食调理的方法、皮肤护理及其他注意事项,并指导家长做好病情观察。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助于患儿疾病的诊疗与康复。
6 并发症护理
6.1 脑炎的护理 根据HFMD的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和生命体征稳定期。各阶段并无明显界限,如未进行及时有效护理,部分患儿可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心肺衰竭阶段。疾病初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前囟张力、颈部抵抗程度和肢体抽动等神经系统症状。由于EV71病毒感染对神经系统的基本损害在脑干和脊髓,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对于无明显皮肤疱疹但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也应加强病情观察,同时入院后尽快采集相应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以协助诊断。本组1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体征,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惊厥、肢体抽动、抽搐。我们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分泌物,以防误吸;注意呕吐物的量与性质;维持液体匀速输入;抽搐时予止惊处理;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7.2 肺水肿或肺出血的护理 急性肺水肿或肺出血是HFMD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患儿一旦出现心慌、气促、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或发绀,应适当抬高患儿头肩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30~40%氧气吸入,湿化瓶中加入30~40%乙醇。若出现红色泡沫样痰,立即通知医生,并指导患儿采取端坐位以减少静脉回流,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遵医嘱应用止血、镇静、脱水、利尿等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急救用品。缺氧状态仍不能改善者,果断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应用呼吸机可减轻心肺负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早期的心肺功能支持可改善EV71病毒感染患儿的预后。另外,高血糖是判断肺水肿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应常规监测血糖。
7.3 心理疏导本组患者家长一听孩子患上此病,随即产生恐惧情绪,要求过度治疗,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家长的恐惧,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所以在工作中以微笑面对家长和孩子,给其一种舒适的感觉。在与家长进行交谈时,给与知识服务,让患者家长了解该病的知识。以减轻或消除其思想负担,使患者家长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