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五神学说指导下的个性脉象探析 *

2011-02-10薛,滕

中医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神学个性特征脉象

王 薛,滕 晶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11)

中医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人类精神、生理及心理活动的认识,包括神、魂、魄、意、志,与其分藏于五脏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五神能够调控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而历来人们对五神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概念辨析的范畴,而忽略了其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重要性,由此中医五神下的个性脉象特征被掩盖而不被深层挖掘。本文通过五神的层次性组合探究人类的个性特征,由此获得个性特征下的脉象变化,并将此脉象作为背景脉象认识病理脉象,通过脉象变化指导临床及对疾病做出预测。

1 中医五神学说概述

1.1 五神指代

中医五神包括神、魂、魄、意、志,五神学说涵盖了机体的认知心理、精神行为等各方面的活动。神主思维过程、情绪反应及神志活动产生的聪明智慧等,因而总领魂魄,并赅意志,统制七情五志[1]。故神在感知、认知等精神意识、思维判断方面起主导作用[2],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指维持生命存在,延继生命现象的一种力量[3]。听觉、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四肢的动作,新生儿的啼哭、吮乳、咳嗽等感知与反应的先天本能都属于魄的范畴,可见,魄类似低级神经活动和非条件反射[4]。相对魄而言,魂为更高级的精神活动,如情感、意识、思维、意志、智能、技巧等都是随着身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发育生成,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健全,再加上后天环境的熏陶、学校的教育、个人的努力与实际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等,才逐渐发展形成“渐有所知”[5]。可见魂与个人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密切相关,具有异质性。“心有所忆谓之意”,任物者谓之心,心任物后注意、记忆的过程即为意,同时通过意的指向性、意向性(思维过程)的作用,积淀的经历又成为情感萌生的基础。经过古代哲学整理和现代心理学研究,志具有明确的指向、动机和意志,同时又具有记忆的功能。

1.2 病机分层

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反映的是疾病本质属性[6],这是病机层次划分遵循的根本原则,中医辨别病机的实质是在审察人的神机、气机与生机。中医五神各自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变化:亢进、动摇不定、乱、减退、无;并进一步形象化发展和完善,形成自身特有属性:志坚、志有余、志不足、志摇,意定、意任、意恒、意不足,魄弱、魄强、魄亢,魂亢、魂弱等[7]。中医五神作为一种病机及其病机层次的划分,对人们认识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新视角。

1.3 要素组合

神、魂、魄、意、志作为五神要素,可相互有效组合,如志不御意、意不谐志、意志分离、魂亢魄弱、魂飞魄散等[7]。五神各要素之间深层次组合为建立新的辨证体系奠定了基础。

2 五神学说下的脉象特征

中医五神学说涵盖了机体的认知心理、精神行为等各方面的活动,这些特征可通过形色眼神、言谈举止、声息脉象等生命活动表现出来,脉象是表现生命活动的一个途径。

2.1 脉象全息

全息指部分包含整体在空间及空间存在时的整个情况的全部信息,它所反映的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运动发展在时空上具有同一性的本质联系[8]。中医学讲究“司外而揣内”、“有诸内必形于外”,从古代的耳穴、舌诊、脉诊到近代局部反射区针灸治疗都体现出全息的特征,脉象“窥一斑而知全貌”的特性研究对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脉象个性特性

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稳定特质的集合,即个性心理特征。通过脉象全息的观点,脉诊可测知人类个性特征——脉象个性特征,古代文献多有记载。性急躁则脉急数,是脉搏起始有急迫之感;性宽缓则脉迟缓,是脉搏起始段的缓缓袅袅之感;心高气傲、趾高气扬之人脉多浮;性情镇静沉潜脉多沉;做事谨慎之人脉紧细;心胸宽广之人脉象宽缓;耿直之人脉象挺直;自私之人,或防范意识较强之人脉象收紧;性情随和之人脉象宽而发散;精神敏感,易于担心之人,则脉搏高峰段有迅速滑过之感;心理懒惰之人,则脉搏起始迨慢而散;思维清晰之人,则脉流畅;愚钝或性格怪异之人则脉涩滞[9]。

2.3 背景脉象

五神各要素有机组合并经过层次性划分,可形成临床常见的要素组合对,这些要素组合对可反映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及相应个性特征下的脉象特点,即背景脉象。此与脉象个性特征相辅相成,通过个性特征将中医五神学说与脉象间接而紧密联系。此以志意不足及魄弱魂散为例说明。

2.3.1 志意不足

文献中有“失志善忘恍惚”、“不乐”、“志失则惊”、“意不伸,故郁而为忧”等诸多记载,总结文献与临床,此种组合下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平素缺乏自信心,易敏感多疑,易忧虑烦躁,常因一件小事提心吊胆,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又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其多见于焦虑性人格,脉象主要表现血管壁张力高,搏动时收敛,与周围组织界限比较清晰明了,若烦躁甚,右尺和左寸脉有脉动初始的勃发躁疾感。

2.3.2 魄弱魂散

文献中有“魂不强者虚怯”、“魂不安,狂言惊惕”、“魂不安,故主夜卧惊骇”、“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安”、“魄伤则狂”等记载。总结文献与临床,此种组合下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害怕胆小,夜里容易惊醒,容易冲动,脉象主要表现为脉动的最高峰有匆匆滑过的悸动感,脉来动摇,右尺脉的紧缩,脉体较细,管壁张力略高,脉搏起始处不均一感,时而缓慢、时而急数等。

3 小 结

通过中医五神学说来认识不同个性特征下的脉象特点,以了解不同状态下脉象的固有特征。因个性差异及异质性,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不同,由此脏腑气血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会附于背景脉象之中,产生病理脉象。而现代研究手段无法尽早探查脉象全息异常特征,故以五神为基点探究不同个性下疾病发生的根源,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获得疾病掩盖下的背景脉象特征,这对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中医古籍中记载有大量强志、安魂、定魄、益智方药,为治疗上建立以五神为作用靶点、以脉象为监测指标的诊疗体系奠定了基础。

[1]烟建华.五神与五脏[N].中国中医药报,2006-6-14 (5).

[2]曲丽芳.以中医神志学说辨析百合病[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2):8-9.

[3]于越.《黄帝内经》有关“五神”的心理学探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5,15(3):1-2.

[4]烟建华.人之“神”论理[N].中国中医药报,2006-6-12 (5).

[5]王鸿谟.中医神魂魄理论及其科学性[J].北京中医, 2004,23(6):363-365.

[6]于智敏.中医病机层次划分与定义的三大要素[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6):116-119.

[7]阎兆君.志意辨证论裁[M].上海:上海普及出版社, 2006:59-70.

[8]吴一飞.生物全息理论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32-34.

[9]齐向华.脉象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客观诊断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26-2327.

猜你喜欢

神学个性特征脉象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斐洛论犹太神学的合理性意义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