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干出血51例临床分析
2011-02-10安胜军,魏少伟,李晓芹
脑干出血占临床脑出血病例的10%左右,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所有脑卒中中病死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疾病[1]。然而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救治脑干出血经验的积累,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已有所改观,作者收集了本院脑干出血的患者病例51例,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1例中男32例,女 19例。年龄24~81岁,平均54.1岁,40岁以下 4例,40~49岁21例,50~59岁13例,60~69岁11例,70岁以上1例。既往有高血压史37例,占72.5%,糖尿病史 3例,卒中史 6例。均是急性起病,其中活动中起病41例,安静状态下起病9例,酒后起病1例。就诊时血压升高者46例(140~255/90~150 mm Hg),1 mm H g=0.133 kPa。
1.2 影像学检查来院后均经头颅CT检查发现患者脑干部位有圆形或类圆形出血灶,血肿局限于桥脑32例,向上侵及中脑7例,向上及向下侵及全脑干4例,伴有其他脑区出血1例;中脑出血5例,延髓出血2例。伴有血肿破入第四脑室10例,伴有其他部位脑梗死13例。
1.3 临床表现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者,其中昏迷10例,意识模糊的34例,眩晕、头痛7例,呕吐20例,中枢性高热12例,双瞳孔缩小 41例,不等大4例,眼球固定3例,单眼外展不能及双眼一侧凝视各3例,霍纳征2例。构音障碍14例。偏瘫43例,四肢瘫4例。交叉瘫3例。感觉障碍12例。脑膜刺激征15例。病理征阳性者46例。
1.4 治疗本组意识障碍较轻的7例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重症监护,镇静,脱水降颅压、止血促醒、控制血压、神经营养,配以卧床休息,通便,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对于出血量>4 m L,尤其是继发脑室内出血,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2],术后冬眠2~3 d。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及时气管切开,改善呼吸功能。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功能锻炼,后期康复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5 结果本组患者死亡17例(33.3%)。其中死于再次出血的5例,死于肺部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12例。存活者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7例(13.7%),Ⅱ级8例(15.7%),Ⅲ级 8例(15.7%),Ⅳ级6例(11.1%),Ⅴ级 5例(6.5%)。
2 讨论
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5.0%~13.4%,多发于脑桥,常于基底动脉供应脑桥的穿通动脉破裂所致。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另外,脑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及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也是脑干出血的另一病因。多数学者认为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临床症状等因素有关[2]。
脑干出血的治疗要及时,争分夺秒,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一环。迅速地把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或稍微偏高水平,能有效的预防再出血,也就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冬眠也是很重要治疗方式。冬眠能有效降低新陈代谢,降低脑细胞耗氧和能量消耗,保护了脑细胞。同时使病人镇静,使整个机体的耗能都降低了,增强了身体储备。
对于出血量大、昏迷的病人,要及时行侧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细胞继发损伤和脑疝形成。如有肺部感染、要立即行气管切开,不要犹豫,纠正肺功能。对于并发症的治疗要积极,不能姑息,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同时给予重症监护、吸氧、降颅压、止血、防治胃溃疡、保护脑组织及其他辅助治疗,定能够挽救大部分脑干出血病人的生命。病人一旦生命体征平稳,要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各功能的恢复。出院后也要给于生活辅导,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总之,脑干出血病死率高,我们在临床治疗之中,要不断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使脑干出血病人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较好的愈后生活质量。应用重症监护、控制血压、冬眠、镇静、重视呼吸循环系统的支持、有效降低颅内压确实是治疗脑干出血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1]陈敏章.中华内科学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 870-3 871.
[2]孙建华,徐建红,陈玮.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抽吸术与内科疗法及开颅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