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段无张力(充填式)疝修补术的康复效果比较

2011-02-09余达中赖树森

当代医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补片疝囊修补术

余达中 赖树森

腹外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以腹股沟疝发病率最高,成人腹股沟疝多见于老年人。传统的术式由于缝合的解剖层次不同,术后均有一定张力,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和不适,复发率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传统手术所不具备的优点,该手术符合疝治疗的现代观点,即最大限度地不干扰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及修补的无张力化[1]。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已得到临床上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6月住院收治的1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否对不同年龄段都优于传统的术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男168例,女2例;年龄18~87岁,平均(67.5±11.2)岁。年龄<60岁的85例设为中青年组,病程2个月~17年,单侧斜疝60例,双侧斜疝25例。复发疝7例。年龄≥60岁85例设为老年组,病程3个月~25年。单侧斜疝59例,双侧斜疝26例。复发疝15例。将去年同期相似条件的年龄≥60岁85例患者设为老年对照组,<60岁的85例设为中青年对照组,两对照组均为巴氏(Bassini)法术手术者。两组患者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Bassini法术,通过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治疗。

1.2.2 无张力疝修补术 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的修补材料为美国巴德(Bard)公司生产的PerfixPlug产品,为聚丙稀材料,锥形疝环充填物和一块成型平板式网状补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斜切口3~7cm,按传统方法找到疝囊,游离精索,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于内环口处结扎疝囊颈,疝囊较大时行疝囊横断,近端分离结扎,送入腹腔;疝囊小,可不切开疝囊,将疝囊直接经内环口内翻入腹腔,将锥形Bard补片充填物尖端充填入疝环内,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平行,丝线间断缝合于腹横筋膜组织上,也可将网塞分别固定于髂耻束、腹直肌鞘外缘等坚韧组织上。将片状补片平铺置于游离的精索下方,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间断缝合平底边与周围腹横腱膜外方确保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下方与耻骨区筋膜组织缝合后固定,避免补片翻转、折叠。然后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深筋膜和皮肤。

表1 两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疼痛 影响性 2年复(min) (h) (例) 生活(例) 发率(%)中青年无张力组 85 40±11.5 8.5±4 25 27 0(0)中青年对照组 85 54±10.0 20.5±8 32 2 6(7.06)t或x2值 8.469 12.369 3.99 20.87 4.32 P值 <0.01 <0.01 <0.05 <0.01 <0.05老年无张力组 85 42±11.0 9.0±5 30 8 1(1.18)老年对照组 85 55±12.0 21.5±7 43 1 8(9.41)t或x2值 7.3625 12.785 4.06 4.22 4.22 P值 <0.01 <0.011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观察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性生活影响、两年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数据采用±s)表示,检测资料对照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70例患者无一例切口感染,老年组和中青年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手术短期对性生活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中青年组手术短期对性生活影响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9,P<0.01)。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传统手术的不足 腹股沟斜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的多发病,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腹横筋膜的缺损和薄弱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一个根本原因,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方法存在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缝合,两种不同的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不符合外科手术原则,不能产生真正的愈合,造成局部张力增高,由于老年人组织退变,胶原纤维合成减少,抗张力能力降低,高张力易致修补失败、复发,主要是远期复发。且修补术后线结较多,并发症增多。这种非生理解剖、高张力修补术也易致术后局部长期疼痛和不适感[2]。

3.2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和人体生理功能,在腹股沟区生理解剖基础上,按正常解剖层次对合,张力小或无,未破坏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且人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3],本组无一例切口感染,机体对聚丙烯材料无排斥反应,不吸收,组织相容性好,网片相对粗糙的表面增加了纤维细胞的反应,较多成纤维细胞使补片和组织之间形成坚实的结构,起到修复腹股沟管后壁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复发较大缺损疝修补后的复发。

3.3 不同年龄病例的特点 本资料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手术短期对性生活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中青年组手术短期对性生活影响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9,P<0.01)。对性生活影响方面可能由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的生物材料,与人体组织融合不充分,生物材料补片对腹股沟区的神经形成的刺激,使局部组织牵扯、疼痛、不适感,特别在过性生活时阴茎勃起状态感觉更加明显,且年龄越年轻感觉就更明显。国内报道,其总体复发率在0.5%左右[4],本组资料为0.59%(1/170)与文献相符。

3.4 无张力(充填式)疝修补术适应证 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草帽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适用于各年龄段的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患者,慢性咳嗽、腹股沟后壁更为薄弱、高龄患者均可采用这种手术,特别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加适宜[5]。但这种人工材料不适用于绞窄性疝、嵌顿时间长、局部明显炎症水肿的患者。

总之,无张力(充填式)疝修补术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无张力、组织创伤小、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年青患者疝修补应遵“个体化”治疗原则。

[1]陈波,胡先枚.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对比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08,2(2):52.

[2]彭玉勤,张庆天.腹股沟疝修补术式的合理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2008,6(4):199.

[3]慈昌学,高爱国,齐浓,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7,28(4):335-336.

[4]肖隆斌,王文卫.不同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5,7(6):783.

[5]陈明杰,牟正华,袁泉,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8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06,5(6):47-48.

猜你喜欢

补片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3D-MAX补片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