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研究进展
2011-02-09郭晓琳葛湄菲毕建青
郭晓琳, 葛湄菲, 毕建青
小儿泄泻在临床上较成人为多见,其症状表现亦较成人复杂,发病之后,易耗伤气液,如治疗失当,可转成慢惊,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等危重变证;迁延不愈者,可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成为疳证。因而有效控制泄泻,减少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水分,恢复大便性状,是患儿、家长及临床医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解决小儿泄泻治疗难点最关键的问题。目前,低渗透压口服补液盐和补锌疗法为控制泄泻的两项新进展,加之合理应用抗生素、继续母乳喂养和饮食等,可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病情,从而降低病死率。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泄泻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可造成其肠道菌群失调,破坏肠道生态平衡,使泄泻迁延或加重,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泄泻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患儿口服水煎中药尚有困难,采用灌服等强制措施,剂量难以准确,常影响临床疗效。而推拿为机械的良性刺激,它通过对经穴的特殊作用而实现调节脏腑气血与阴阳的目的,不增加胃肠的负担。笔者查阅近5年来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文献,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文献被纳入:(1)文献发表年限:2006-01-01/2010-12-31;(2)临床干预因素:单纯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3)发表于国内正规医学期刊的的汉语类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 (1)非单纯采用推拿手法(如推拿结合中草药、推拿结合穴位贴敷等)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2)护理类的相关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1.3.1 数据库 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检索文献起止时间2006-01-01/2010-12-31。
1.3.2 检索策略 采用中文检索词:“推拿”“泄泻”“儿”。
1.3.3 原文获取途径 检索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数据分布统计。
2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文献53篇,其中论著4篇,综述3篇,临床报道46篇,临床观察病例共计5 129例。疗程3~15 d,有效率为 84.1%~100%。
2.1 常规手法 主要依据《中医儿科学》《推拿学》所示常规穴位(如脾经、小肠、大肠、摩腹、七节骨等)、手法(清法、补法、揉法、推法等),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其分型主要是以小儿泄泻的病因病理为依据,辨证为3~6型,如伤食型、寒湿型(风寒型)、湿热型、脾虚型、肾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惊吓型[1]。临床施治时选取小儿特定穴为主,使患儿得到整体治疗。选穴较多,一般10个左右,遍布全身;每穴操作时间短,300~500次,每次治疗时间约十几分钟,疗程3~10 d[2-12]。
2.2 捏脊法 特点是单纯采用捏脊手法,仅于背部操作,手法简单,每次治疗时间短,5~10 min;疗程长,7 d为1个疗程[13,14]。
2.3 三字经流派推拿手法 自1955年青岛市中医院中医儿科建科以来,三字经流派推拿享誉岛城。50余年临床经验证实,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具有取穴少(每次仅3~5个穴位,主穴1~2个,每穴10 min,配穴2~3个,每穴5m in,总治疗时间约30 min)、见效快(1~3 d治愈)、临床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其手法基本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着实,力量深透[15,16]。推拿时,用滑石粉做介质,操作频率150~300次/m in。传统中医推拿治疗泄泻的穴位繁多,几乎遍及全身,治疗时婴幼儿不易配合,如在寒冷的冬天暴露身体穴位时易受凉,极不方便。本方法仅采用简单的几个手部穴位进行推拿,取穴方便,减少了恐惧心理,且无痛苦与不适。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验证方案已在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儿科、河南省中医院、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同时验证完毕,总有效率94.04%。
2.4 其他特色手法 与传统小儿推拿方法差异较大,采用双侧取穴,特殊穴位,疗程、疗效差异较大。叶信画[17]采用足部推拿结合泄泻点推拿治疗功能性泄泻,以拇指腹压揉胃脾大肠区,找到敏感点持续点揉3 min。重点点按泄泻点(手背第3掌指、第4掌指关节间上1寸)5 min。然后在全足按摩基础上,重点按摩肾、脾、胃、膀胱、肠道、淋巴腺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肠道按摩方向以逆时针为主,时间1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愈率 38.7%,总有效率 85.7%。葛卫国[18]采用四步小儿推拿手法。第一步双手推法(先左后右),第二步双足推法,第三步腹部推法,第四步捏脊。吴友贵[19]采用直推法按摩双侧大肠经及脾经治疗小儿泄泻。取穴采用《幼科推拿秘书》所注位置,即大肠经:食指桡侧边缘一线;脾经:指内侧缘一线。以滑石粉为介质,快速轻推200~300次,以皮肤不发红为准。一般用补法,热甚、痰食诸症则先泻后补。每日推拿1次至泻止。1 d治愈率达59.2%,3 d治愈率达84.1%。高清顺等[20]采用高氏揉捏法:(1)揉腹:顺时针方向揉腹5~6 m in;(2)揉足三里: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方向旋揉2~3 m in,频率80~100次/min;(3)揉背俞穴:点揉2~3 min,依同样的方法点揉两胃俞、三焦俞;(4)捏脊。操作以滑石粉为介质,总时间约15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96.24%。
3 讨论
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操作简便、疗效肯定、经济安全。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小儿有脉汇于掌,上肢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习惯推拿左手[21]。但也有特殊推拿方法中,双侧皆取者。婴幼儿皮肤娇嫩,推拿按摩时要使用介质,如滑石粉、爽身粉、姜汁、植物油,防止皮肤损伤。婴幼儿推拿要安排舒适的环境,避免患儿着凉。施术时需与患儿、家长做良好的沟通,一切从病情出发,手法轻柔,推拿先从刺激小的手法开始,让患儿逐渐适应,对于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应尽量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影响治疗,应最大程度获得患儿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操作手法上注重清补结合,主穴推拿时间要长于配穴。
过敏体质或对本法过敏者,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撞伤、刀伤等有皮肤破损者;局部皮肤病变,如溃疡性皮炎、烫伤等;推拿部位由结核菌、化脓菌感染引起的病症,如骨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等;推拿部位各种类型的骨折;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为推拿禁忌。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学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无痛苦,无毒副反应,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患儿接受;临床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实施。
[1] 阮微,陈志伟,严隽陶.小儿腹泻推拿治疗研究进展[J].按摩与导引,2006,22(9):36-39.
[2] 孙安达,王莉莉,尚丽莉.辨证分型推拿治疗小儿腹泻320例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J].中医研究,2007,20(8):33-35.
[3] 李晓蔚,班庆海.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8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100.
[4] 汪建民.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8):21-22.
[5] 徐平,白岩.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45-246.
[6] 冯居秦.推拿治疗小儿腹泻52例[J].陕西中医,2009,30(11):1525.
[7] 高世悦.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150例[J].陕西中医,2010,31(7):889-890.
[8] 陈艳霞,肖和印.肖和印教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推拿经验拾要[J].环球中医药,2010,3(6):471-472.
[9] 王秀花,王翠萍,赵宝荣,等.推拿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7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76-77.
[10] 焦平.伤食性婴幼儿腹泻的推拿治疗技术[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0,17(10):80-83.
[11] 于娟,齐尚锋.辨证推拿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9):112-113.
[12] 周育平.李春生教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1):49.
[13] 廖品东,曾雪莲,翟世翠.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6):6-8.
[14] 孙沫,刘媛媛.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10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2):39.
[15] 赵鉴秋.幼科推拿[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5-15.
[16] 程红云,葛湄菲.运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50例[J].中医研究,2010,23(5):72-73.
[17] 叶信画.推拿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37.
[18] 葛卫国.浅谈四步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J].按摩与导引,2007,23(1):42-43.
[19] 吴友贵.推拿大肠经与脾经治疗婴幼儿腹泻157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4):58.
[20] 高清顺,张世卿,高山,等.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C].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暨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第四届中港学术交流会,厦门,2007.
[21] 许小林.婴幼儿腹泻的推拿方法[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