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掀“科技扶贫”新热潮
2011-02-09本刊编辑部
贫困,一个深深困扰全人类发展的顽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对世界减贫事业意义重大。1978年,中国农村有2.5亿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2010年,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274元的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已减至2688万人。事实证明,经过多年努力,贫困正在步步退缩,中国人民正在向跨越普遍脱贫这一人类发展里程碑式的门槛加速。
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得益于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在开发式扶贫阶段中,“科技扶贫”是一项重要的反贫困战略举措。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一些科技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就已开始着手探索科技扶贫的路子。1986年年初,原国家科委党组在向中央提交的《关于开发贫困地区建设的报告》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依靠科学技术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当代中国的一篇大文章,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报告》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1994年4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其中再一次明确指出科技部门要制定科技扶贫规划,指导和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5年来,“科技扶贫”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新路,注重从对口扶贫地区的资源优势出发,走出了一条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发展区域性产业的新路子,实现了由经济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重大转变。如今,科技的精髓已深深根植于贫困地区的经济肌体中,成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原动力。“科技扶贫”更成为贫困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培育新型农民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十年扶贫纲要即将颁布。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全国科技扶贫任务仍很艰巨,科技扶贫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在全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今天,在新十年扶贫纲要即将实施的今天,再次掀起“科技扶贫”的热潮恰逢其时!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