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1-02-09李凤德
李凤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由社区所替代,社区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生活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社区建设支撑点的社区教育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社区的功能得到不断丰富和强化。在迈向学习化社会进程中,社区教育将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参与社区教育对电大来说是机遇,是自身拓展服务领域、强化办学功能的需要。
一、基层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基层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
电大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它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社会化、开放度高,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更明显,运用多种媒体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一是服务定位优势。电大把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作为办学的方向;把培养质量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类应用人才作为办学的目标;坚持“开放、合作、互动、共赢”的办学理念;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坚持重指导、重服务、重开发的教育策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是系统办学优势。电大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组织和严密的教学管理系统。市级电大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育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城乡基层社区。
三是教学资源优势。市级电大不仅有一大批学历教育教学资源,还拥有大量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自主开发与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
四是网络技术优势。电大已建成了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如无锡电大先后建成了“市民学习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无锡中心”以及“党员干部教育网”多个网络学习平台。
五是教学管理优势。市级电大是处在教学一线的基层电大,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实践探索,拥有一支熟悉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管理与技术队伍,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学习支持服务更加完善,可以为拓展社区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
2.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基层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但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仍存在着主观上的问题和客观上的困难。主观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电大对服务社区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高。不少基层电大由于地方财政拨款不够充足,因此,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的特征,不能像搞学历教育那样带来较多的经济利益,所以对社区教育往往是政府催一催,学校动一动,处于被动状态。对如何参与社区教育缺乏研究与分析,对参与社区教育缺乏具体而详细的实施计划。客观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不重视,落实发展社区教育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社区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够,地方政府缺少统一协调本地区社区教育的协调和指导机构。
二、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社区教育是及时准确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土化”教育,是大众化、普及化教育,是面向社区全民、全程、全面的教育,其开放度更大,服务面更广,和社区结合的紧密度更高。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中应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成为多种中心。
(1)教学培训中心。市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后,必须更加注重非学历教育与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如技术等级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就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并对区、街道的教育培训工作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在培训的类型、层次上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信息技术中心。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离不开学习支持服务的支撑。市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应发挥电大系统“天网+地网+人网”的整体优势,负责收集、整合有关社区教育的信息;负责本地区社区教育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训情况等数据的收集、汇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负责市级公共学习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指导各区网络平台建设,对区、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同时也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3)资源开发中心。社区教育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社区教育深入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市级电大应发挥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学资源制作力量相对雄厚的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制作课件。同时要广泛发动市内外专家、学者和有专长的人员参与到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中来,使社区教育资源具有区域性、生活性、实用性、鲜活性。实行自主开发与购买并重、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方针,丰富社区教育资源,成为社区教育的资源中心。
(4)服务指导中心。市级电大可以在政府授权下,对区社区学院(学校)、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习点进行业务指导。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科学评价他们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资源建设等情况,负责对全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与实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理论政策水平、业务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研究咨询中心。社区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发展,目标任务是什么,发展的思路对策是什么,社区教育如何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等等,都需要从研究着手。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拓展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策略咨询指导。
三、提升基层电大服务社区教育能力的主要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的自觉性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是电大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与任务,也是加快电大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已进入到一个以服务为主题的时代,教育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尊重和支持,就必须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度,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来谋求社会的支持。基层电大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从被动适应型向主动服务型的转变,要在教育发展理念上实现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在办学模式上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从单纯的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并重的转变。坚持“提升层次、强化服务”的方针,注重内涵发展,解决好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问题,在服务中求发展,求创新,促提高,形成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2.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先进理念引导下的实践,只是人们认识模式和构建模式的一个阶段,要使认识不断深化,还必须对实践经验及成果进行理论层面的提炼和概括。为了加强对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的研究,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针对性,无锡市电大成立了社区教育研究中心,通过引进和聘用高层次人才充实研究力量,认真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融合研究,开展社区教育的内容、手段、形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设计与建设的研究,力求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领社区教育实践,提升服务社区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加快载体建设,增强服务的有效性
社区教育要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提供便捷、快速的学习支持服务,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网络环境,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主动适应学习形态的变化,使学习支持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无锡市电大认真做好教育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平台开发、机制体制研究等工作;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了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完成了无锡市民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全市城乡街道、社区网络终端进行了连接,在大市范围内形成了“天地人网结合、多平台互动”的综合网络教学体系。学校已先后支持或参与开发完成了“无锡市党员干部教育网”、“无锡新农村网校”等重大网络学习平台,经过几年的持续推进,一个数字化、开放式共建共享型、覆盖全市城乡的、全民参与学习的网络终身教育大平台已基本形成,为推进无锡市终身教育体系整体性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4.强化资源建设,增强服务的主动性
教学资源是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柱,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无锡市电大着眼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致力于创建大教育格局,坚持“统筹规划、分别建设、共享应用”的原则,坚持自主开发与购买并重的方针,注重资源内容的高层次、高质量,注重资源建设的高水平、高标准,对各种数字资源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对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各类网站、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数字图书馆、网上学习城、“电大空中课堂”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整合。同时加大资源建设的力度,充实课件开发、课件制作的力量,调动广大教师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资源发展机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各项管理,形成学历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各类教育共享互通的资源中心。
5.拓宽培训领域,增强服务的广泛性
社区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无锡市电大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市民素质为目标,以职业资格和社会培训为重点,面向企事业职工、面向外来务工人员、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劳动预备教育,广泛开展面向社区不同人群的教育培训服务,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充分发挥市民学习中心的学习服务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服务工作,在广泛的合作中进一步发挥电大自身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开发能力,在合作发展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实践表明,基层电大只有坚持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找准自身服务定位,明确服务职能、方向和发展目标,打造自身的服务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实用、优质的服务,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为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1] 沈建仪.基层电大服务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3-27.
[2] 刘维俭,罗健.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与机制运行探讨[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8-32.
[3] 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