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与高校共青团工作

2011-02-09王菁菁

终身教育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团员青年柔性共青团

王菁菁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后备军和助手,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和多元化的重大转变。它使校园内的学生数量激增,学生成分日益复杂,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对象呈现出多层次、复杂化的特点。[1]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新形势下有所作为,使共青团工作走上科学化道路,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服务于团员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破除思维定势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建立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体制。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一直采用的是“以制度规范为本”的硬性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奏效,却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育人规律。随着我国人权入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职能也因此由以往的团结教育向团结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转变,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理论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实行柔性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目标,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从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

1.柔性管理的基本涵义

“柔性”一词源于英语“Flexibility”,汉语词义为易屈性、柔韧性、弹性、适应性、机动性,原用于指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后引申到人,包括人的行为和思想,继而扩展到管理学领域。管理学中的“柔性”一词,源于东方管理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具有模糊性、非线性、感应性和塑造性等鲜明特点。

柔性管理的基本涵义是指“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以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为前提,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为出发点所实行的以人为中心的分权化的管理”。[2]

2.柔性管理的效应

柔性管理主张对管理对象进行教育感化,使之从情感上理解、接受管理者的主张和意志。其本质是把管理对象当作人还是机器的观念问题,把管理对象当做机器就不存在教育问题,把管理对象当做人,就不但有教育的问题,而且还必须尊重人格、理解人心、关爱人生。通常来说,柔性管理主要会产生教育、激励、熏陶和互补等效应。

柔性管理对于管理对象而言,就是一味能触及心灵的治本良药。在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柔性管理更加注重人的情感,激励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关注人的个性的特性,它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引入柔性管理的意义

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高校共青团工作引入柔性管理的理论意义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不依靠权力的强制影响力,而是依据管理对象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管理对象施行软控制。它所依赖的是管理对象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只有将规章制度内化为管理对象的自觉认识和潜意识,这样的管理目标才能转化为管理对象的自发行为。因为柔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更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能够适应人的差异性,也就更有利于培养团员青年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挖掘团员青年的潜能,达到管理的目标,所以柔性管理适合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任务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2.高校共青团工作引入柔性管理的现实意义

高校共青团工作最基本、最现实的目标是将共青团组织建设成为一个正常运行的社会组织,它主张通过塑造全体成员(即管理对象)的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来引导全体成员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其内在的途径在于创造一个具有文化性的、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环境,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从而达到“不令而行”的管理目标。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引入柔性管理,无疑是能够实现团员青年即管理对象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发展的目标的重要捷径。

三、实行柔性管理的具体要求

1.关注团员青年的民主需求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和道德素质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较准确的判断力,较少盲从和迷信,他们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一定程度的民主思想,崇尚公开、公正、公平。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该顺应这一形势,积极发挥柔性管理的效应。

首先,必须把作为管理对象的高校学生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主体。共青团工作应该将尊重、理解学生作为出发点,做到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团组织的选择、创新、决策等管理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也可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达到有效激励目的。其次,共青团工作要充分发挥团员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作用。相对于刚性管理来说,柔性管理更注重使管理对象从道理和情感上理解、接受管理者的主张和意志。而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学校的管理成果,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最后,共青团工作要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无为”是指不靠外在的强制措施与方式,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势”而“善为”,对于共青团工作来说,就是要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势利导,帮助与引导大学生把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社会要求等组织目标内化,进而外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实现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2.关注团员青年的情感需求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的核心就是重视人的内在因素,以尊重人、理解人为前提,关注管理对象的内心需求,着力挖掘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确导向作用,用情感凝聚人心,利用诸如感情投入、说服教育、关心体贴、心理沟通等方式,以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管理对象的内心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进而把管理者的意志和工作目标转变为管理对象的自觉行动。这种管理方式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管理对象对管理者的意志,不仅认可、理解,而且会自觉地将其变为现实。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希望管理对象在融洽的气氛中主动工作学习,而这恰恰是柔性管理的目标和宗旨。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一要善于沟通,达到增进情感,互相理解,统一认识;二要真情投入,用真情打动人、感染人;三要投入“爱”情,柔性管理的精髓是“爱人”,就是要爱护青年、关心青年,竭尽全力为青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对团员青年遇到的困难,要真诚地帮助解决。高校共青团工作只有具备这种殷殷爱人之心,才能形成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团组织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目标。[3]

3.培养优良的校园文化传统

良好的校园文化构成了学校生存和发展最稳定、最有活力的基础,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推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柔性管理的支撑和保障。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行柔性管理需要优良的校园文化作制度保障,虽然我们不赞成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但并不否定制度对管理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任何管理都需要以制度为保障。但这种制度应当是公正、合理、人性化的,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学生、惩罚学生,而是为了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为了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彰显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从而以公平、公正、人性化的校园文化来保障柔性管理的有效实施。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实行柔性管理所需要的校园文化保障主要由物态环境和观念环境两部分组成。

物态环境就是指团组织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通过团组织活动场所的设计和布置来构成一种体现柔性管理理念的外部物质环境。物态环境在传统的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中往往被严重忽视。柔性管理要求物态环境的布置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团员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由广大团员青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所感悟与体会的物质构成。它也许是一位同学的即兴妙语,也可以是一把参加植树节劳动的铲子,随处皆可体现教育的理念。而观念环境则是指团组织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主要由体现柔性管理理念的作风、集体舆论与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构成,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柔性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5]

四、实行柔性管理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

受现代思潮的影响,共青团组织管理者的权威在团员青年的眼里不再是神圣之物,发号施令的权威只会产生短暂的效果,却埋藏着很深的隐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管理者的言传身教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只有当管理者的智慧、学识和胸怀让人折服时,作为管理对象的团员青年才会自觉地接受管理和教育。因此,这对高校团组织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识广博、胸怀宽广、谈吐高雅。同时,作为高校团组织管理者必须坚持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处事要公平、公正、公开,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评先评优等许多问题上,不能因个人私利偏袒他人,必须坚持标准和原则,以理服人。[1]

另外,现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既具有传统文化中的理性忍让,又具有现代思潮中的我行我素的独立意识,内心是复杂而脆弱的。一方面,他们希望社会接纳他们,能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以施展才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他们面临着由于激烈竞争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所以,在高校团组织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团员青年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给他们以关心和温暖,让团员青年体会到团组织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必将成为一种激励力量,使之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2.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都是一种管理方式、模式。柔性管理以柔性为基础,核心是尊重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潜能。而刚性管理是以刚性为基础,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职权进行的程式化管理,制度至上是刚性管理的显著特征,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直至惩处等手段进行管理。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面对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大学生,用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显然是无法奏效的,但作为现代大学生,他们又担负着共同的使命和任务,所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才是管理的核心。刚性管理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使管理对象有章可循,只要遵章守纪,就可以在规章制度的框架内自由行动,而一旦违反规章制度,违反者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由于刚性管理排斥个人的情感,而学生个体均存在差异性,所以合情合理的事情未必合乎规定,因而刚性管理很难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管理者的意志很难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均受到限制和压抑,不利于其全面发展。而柔性管理刚好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柔性管理强调管理工作的柔性和弹性,注重在规范的制度体系和明晰的责权利关系下,运用柔性以使管理者的意志内化于心,变成管理对象的自觉行动。因此,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3.团队精神与个人奋斗

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对管理对象施以因人而异的柔性策略,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似乎是说柔性管理更强调个人奋斗的意识,其实不然,柔性管理非常注重团队精神,它的最终目标其实是通过团队中每个人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最优发展。在高校学生中,尤其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合作氛围。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把作用于各个方向的力汇聚成一种合力才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正确选择。当代大学生身处全球发展大潮的浪尖之上,他们对祖国、对社会能有多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所以,高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加油站,能否因势利导,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和具有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柔性管理,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融合与创新的产物,对于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行柔性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有效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1] 朱新华.基于高校共青团工作柔性管理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2] 卢宝祥.柔性管理:教师激励的新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4):69-74.

[3] 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4]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5] 徐军伟,孙黎明,周秋江.高校共青团工作运行新模式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59-62.

[6] 袁本新,王丽荣,等.人本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团员青年柔性共青团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团员青年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议做好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