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 服务 合作 管理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1-02-09崔新有
崔新有,许 浩
2010年9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强调,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10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这次会议确定了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办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高职院校成为未来10年高职院的发展目标。作为身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如何结合地域特色,在质量、服务、合作和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其核心是质量建设。对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这样一所高职院校来说,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岗位,不断提高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高办学质量。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明确揭示了高职教育的属性和本质特征,这一属性和本质特征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三个基本途径: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不仅仅是上好两课,而且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是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高职院校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时要更注重职业技能训练,更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不仅要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素养,特别是要使学生具有在未来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修养、能力和视野。修养就是人文修养,能力就是创新、创业、就业的能力,视野就是宽广的国际视野。江苏是外向型经济,全球500强企业都在江苏设有分公司,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必须更加关注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及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从高职院校内部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社会需求。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二要改革教学方法。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中,教学方法仍然落后,亟须改革。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启发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努力使教学方法得到大的改进。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是社会反映较多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应将更多资金投入实习、实训教学,改善实验、实训条件。要千方百计让大学生走向社会,到工厂、到农村、到社会各个领域参加实践活动,给他们创造更多动手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要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条件,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
第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高职教育需要大批“双师型”师资,他们不仅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实践指导方面的能力。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让教师下企业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保证专兼职教师有足够的数量和较强的指导实践能力。
二、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泛指高校为社会服务所进行的一切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狭义的社会服务仅指高校除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外,利用自身优势,以满足社会直接的、现实的需要为目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职能。包括承担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也包括各种咨询工作与社会服务等等。高等职业院校的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智力支持,比如技术(咨询)服务等;三是职业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服务。
高职教育一方面接受政府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支持而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又需要经历市场竞争的挑战。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建立自主发展、主动适应、以服务求生存和以贡献求发展的机制,要求高职院校将各式各样的利益相关者(学生、政府、企业、赞助者等)置于决策过程的中心,通过高质量的服务(产品)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高职院校只有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明确服务职能,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社会的支持。
高职院校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要提高办学质量,首先要主动适应区域(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办学宗旨,以就业为人才培养导向,以政产学研结合为根本路径,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其次要通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等举措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再次要凝聚办学优势,凝练办学特色,走以特色促发展的道路。办学特色是高校的个性,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在某种意义上,办学特色是高校灵魂的表现,往往与高校名气和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高校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办学质量高是高校坚持鲜明办学特色的结果。高校各具特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充满活力的基础。
为所在地区(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的宗旨。高质量的服务是赢得政府、行业、企业支持的基础、关键和核心。
三、政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
开放办学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类高等学校发展进程中共同的路径选择。高职教育也是如此。“开放” 的表征必然就是“合作”——政产学研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发展积蓄动力源。
合作的实质问题是资源整合问题。资源整合的主要途径是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整合校内外资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必须使校内资源增值,使之具备与外部资源进行交换的条件;二是搭建内外资源整合交换的平台,与政府、行业企业互通有无,实现共同育人、合作发展、多方共赢。整合、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拓政产学研合作空间,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平台,是高职院校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是要突出双主体育人。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到课程的建设及实施,校企双方要共同参与,这既是双主体育人的重要特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
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以开放的姿态,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创新办学体制、改革校内管理机制,努力与学校所在的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互通有无,双主体育人。通过与外界的多方合作,实现地方政府、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多赢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
四、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职院的发展除了以质量、服务、合作为抓手外,更离不开内部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要健全和完善教育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用人单位、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确保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优化环境,提升文化育人氛围;完善学校发展机制,建设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图书文献、实验(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系统等。各部门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协调配合, 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与其他组织的管理不同,高校的管理有其特殊性。一是高校管理是以知识为中介的活动过程,属于知识管理;二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属于人才管理;三是高校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系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属于文化管理;四是高校是社会服务组织。高校管理具有开发性,一方面高校要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发展。因此,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就成为学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院的职能部门要大力转变机关作风,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管理的重心向教学和科研一线下移、前移,真正为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真正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保障。
[1] 倪光辉.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0-09-14].http:∥edu.people.com.cn/GB/1271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