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年~2008年我国城乡妇女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2011-02-08马爱霞

卫生软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妇科病农村妇女孕产妇

朱 虹,马爱霞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妇女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健康状况对社会和家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20年来,呼吁妇女的健康受到重视,保证妇女安全已成为全球共识,妇女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1]。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妇女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期望寿命随之延长,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同时,我国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的不平等日益凸显,并已投射到妇女健康状况和获取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平性上。农村妇女占中国妇女的绝大多数,然而,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很少进入主流学界和政界的视野。很多地区的农村妇女,不仅遭受着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困扰,而且还受到营养不良、高孕产妇死亡率、妇科病、艾滋病的威胁。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较差,健康保健措施不健全,以及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双重边缘化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更加大了农村妇女与城市妇女之间健康水平的差距。笔者从患病及就诊角度分析我国妇女健康状况的城乡差异及原因,以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促进城乡妇女健康平衡发展。

1 2000年~2008年我国城乡妇女患病及就诊主要指标的比较

1.1 主要疾病死因及构成

随着国民经济与医药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妇女疾病谱、死亡谱也发生变化。从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妇女患病死亡的前5大杀手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城乡比较发现,2008年农村妇女患脑血管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高于城市,城市妇女患恶性肿瘤、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率高于农村(详见表1)。呼吸系统疾病已不再是威胁农村妇女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可见,传染性疾病同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近几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农村妇女已度过了“第一次健康革命”,即摆脱了传染病的侵扰,现在又面临同时征服非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第二次健康革命”[2]。城市妇女精神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死亡率较农村妇女略高,主要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城市妇女生活和工作的负担比较重,易患精神疾病。

1.2 患病率及就诊率

表2显示,1998年~2003年,城市妇女两周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妇女两周患病率的变化不大。2003年~2008年,城市和农村妇女的两周患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城市妇女的两周患病率和住院率高于农村和全国妇女平均水平,可能说明受医疗保障较多的城市妇女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而农村女性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则相对较差。对农村妇女来说,只要还能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她们往往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病或需要就医。尤其是在自付医疗费用时,真正需要医疗服务的农村贫困妇女更有可能“小病扛着,大病拖着”。而农村妇女的就诊率却高于城市,可能反映出她们存在需要就诊的疾病。近几年,住院率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2008年农村妇女的住院率大幅上升甚至略高于城市妇女的住院率和平均水平,不仅体现了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村居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使他们的就医态度和行为也发生了转变。

1.3 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既能反映妇女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享受和支配卫生保健资源的权利和能力,又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资源、保健服务状况[3]。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也就能体现出我国区域、城乡和不同妇女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从图1中可见,2000年~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的总体趋势在下降,但农村妇女孕产妇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和平均水平,2005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 2.1倍[4]。贫困农村缺乏医疗保健设施和医护人员、保健费用过高,农村妇女尤其是边远地区贫困妇女作为生育的风险要比城市妇女高得多。但由于国家加大农村妇幼保健措施的力度,孕产妇死亡率的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图1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表1 城乡妇女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表2 城乡妇女患病就诊情况统计 (‰)

图1 孕产妇死亡率的城乡差异

1.4 住院分娩率

随着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加上一些妇幼卫生项目的实施,一些福利性的检查项目得以开展,妇女利用保健服务的比例也在提高,如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妇科病检查比率上升。由图2可见,从2000年~2008年,城市、农村的住院分娩率都在不断提高,且差距减小,这体现出国家对农村妇女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研究结论认为,农村妇女对现有卫生服务的利用率相对于她们实际需要还很低[5],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2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图2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城乡差异

1.5 妇科病的检查及治疗

妇科病是妇女的常见多发病,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更多受到妇科疾病的困扰,患有妇科疾病症状的比例明显比城市妇女高。国内对妇科病的相关研究表示,女性生殖道疾病(如宫颈炎)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6]。《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7]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中局部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在 40%~65%之间,明显高于城市。很多农村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认识不够,没有将妇科病当作一种应该及时检查及治疗的疾病预防,措施不力与治疗不及时的现象经常发生[1]。最近3年全国做过健康体检的农村妇女为20.4%,城市妇女为 38.9%;从未做过妇科检查的农村妇女为45.9%,城市妇女为32.9%[3]。可见农村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对自身健康普遍持有的消极态度影响了她们妇科病的检查和治疗。

2 建议

从患病与就诊角度分析,与城市相比,农村妇女在健康状况上处于劣势。为缩短妇女健康水平的城乡差距,促进中国健康公平的实现,笔者结合上述分析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城乡妇女患病及就诊情况的差异主要由于医疗保健服务可及性与医疗保障的城乡差异所导致,归根结底,是城乡社会经济水平的差距造成的。因此,若想真正做到健康公平,就必须缩短城乡社会经济的差距,促使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降低农村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死亡率。

2.2 提高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卫生服务质量

鉴于农村妇女处在健康领域的弱势地位,国家应该考虑将卫生资源的筹集和分配适当向弱势群体、农村妇女倾斜,向基层社区转移,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用于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服务质量,保障农村妇女能享受与城市妇女同样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2.3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妇女的就医需求考虑不够充分,如忽视妇女妊娠、哺乳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综合性健康服务,没有针对妇科疾病的医疗照顾等[8]。应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如可以完善新农合中分娩补偿办法,扩大报销比例,将女性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之内等,尽量满足农村妇女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2.4 增加农村妇女对妇幼保健服务的利用

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保证孕产妇分娩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对农村妇女常见妇科病进行免费普查和治疗,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婚检政策,有效提高婚检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倡导农村妇女在青春期、婚前、妊娠期等不同时期的健康普查活动。

2.5 全面开展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

利用对农村妇女进行计划生育指导、疾病普查普治、产前检查等有利时机进行基础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卫生知识水平,引起她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尤其要加强广大农村妇女对生殖健康、生育方面的知识教育。在农村地区定期实施妇女保健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

[1]尹文清.我国农村妇女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8,6(1):86-87.

[2]胡玉坤.疾病负担、结构性挑战与政策抉择[J].人口与发展,2008,14(2):54-68.

[3]姜秀花.社会性别视野中的健康公平性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6,(73):27-34.

[4]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R].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7.

[5]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财务司.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论文集[C].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

[6]王霞平,胡晓华.3018例城市女性居民妇女病的普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1):4047-4048.

[7]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R].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7:5.

[8]陈 泉,李海涛,姚兆余.农村妇女就医行为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4):256-259.

猜你喜欢

妇科病农村妇女孕产妇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研究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得病
我国农村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与防治措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妇科病查治回顾性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