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现状调查
2011-02-07梁雪琼
梁雪琼
更年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1]。由于该时期妇女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或失调而出现许多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变化,严重者可出现如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并有心悸、头晕、乏力、失眠等躯体症状,如何减轻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682名更年期妇女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09年8月~2010年1月随机抽取深圳市观澜街道的目标人群682名未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其中外来务工人员382例,占56.01%;年龄45~55岁,其中45~50岁453例、50~55岁229例;婚姻状况:在婚609,离婚或丧偶73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115例,高中或中专262例,初中或小学305例;职业:干部126例,工人218例,农民226例,其他112例。
1.2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评定。该量表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改变、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方面进行测查,采用五级评分制,即l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本量表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九项症状[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更年期妇女(SCL-90)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更年期妇女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均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强迫、抑郁、焦虑症状最为突出(P<0.01),具体见表1。
2.2 外来务工组与城市组本地居民期妇女(SCL-90)因子均分比较 外来务工更年期妇女(SCL-90)因子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五因子均分高于本地居民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更年期是妇女达到一定年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消失的一个过渡阶段。此阶段妇女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改变,这是一种符合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是妇女一生中的必经阶段和一种正常的生物学转化过程。这一时期有较高的心理痛苦发生率[3],在此期间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内分泌功能紊乱[4],心境障碍起病可受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与心理社会应激综合的影响,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年长容易发生躯体性疾病[5]。
表1 更年期妇女SCL-90因子均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表1 更年期妇女SCL-90因子均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注:研究者与常模组比较, P<0.01, P<0.05
因子 研究组 常模组 t P值(n=682) (n=1668)躯体化 1.68±0.52 1.38±0.51 5.36 <0.05强迫 2.34±0.71 1.61±0.49 9.17 <0.01人际 1.82±0.62 1.76±0.75 >0.05抑郁 2.16±0.73 1.49±0.62 8.78 <0.01焦虑 2.08±0.81 1.43±0.67 8.65 <0.01敌对 1.62±0.62 1.59±0.58 >0.05恐怖 0.98±0.87 1.07±0.52 >0.05偏执 1.75±0.63 1.46±0.59 5.26 <0.05精神病 1.58±0.52 1.31±0.43 4.87 <0.05
表2 外来务工组与本地居民组更年期妇女(SCL-90)因子均分比较±s)
表2 外来务工组与本地居民组更年期妇女(SCL-90)因子均分比较±s)
因子 外来务工组 本地居民组 t P值(n=382) (n=300)躯体化 1.70±0.56 1.65±0.49 0.16 >0.05强迫 2.42±0.78 2.02±0.64 2.28 <0.05人际 1.85±0.72 1.61±0.68 1.75 <0.05抑郁 2.24±0.67 1.73±0.58 2.31 <0.05焦虑 1.97±0.85 1.67±0.56 2.06 <0.05敌对 1.65±0.53 1.62±0.54 0.12 >0.05恐怖 1.18±0.75 0.82±0.67 2.34 <0.05偏执 1.72±0.52 1.75±0.48 0.24 >0.05精神病 1.60±0.54 1.58±0.55 0.85 >0.05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82例更年期妇女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均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强迫、抑郁、焦虑症状最为突出(P<0.01);更年期妇女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时期[6],在外要应付现在社会的各种压力,在家要承担料理家务、服侍老小,同时面临着子女长大就学、就业等各种事情,在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烦恼和失望。导致一些女性性格偏执、孤僻、不合群常常容易被他人误解和被冷落的境地,导致精神上的压力过大,产生自卑、苦恼的情绪。从外来务工和本地居民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外来务工更年期妇女(SCL-90)因子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五因子均分高于本地居民组(P<0.05),所以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尤其是外来务工更年期妇女,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对很多事情理解不透彻,容易产生过多的担心、忧虑。其实好多担忧没有必要,只要认真对待,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信心,主动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注意及时把自己不良的生活情绪宣泄出去,心理上的烦躁、焦虑就会得到改善。所以,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必要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绝大多数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特别以经济状况欠佳的外来务工人群为甚,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易激惹、恐惧等。据研究,女性在更年期时大脑皮质抑制能力减弱,兴奋过程不稳定,雌激素水平有所下降,因而情绪十分不稳定[7]。加之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普遍较低,更年期妇女面临的经济困扰较多,经常要面对消费和经济的困境,在家庭中又处于受丈夫左右或控制的角色,有的妇女还甚至遭受丈夫的打骂,还有很多外来务工妇女由于长期劳累患有许多慢性疾病,这些都给她们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诸多问题[8]。所以,这一时期许多妇女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烦恼、恐惧等不良情绪。某些医学研究表明,能够安全度过更年期的妇女多是那些性格温和、家庭和睦、工作满意、躯体健康的人[9],对于那些性格孤僻、精神孤独尤其原来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妇女,这一时期一定要做好心理调适。可见,如何做好妇女更年期人群的心理保健工作,特别是外来务工更年期妇女,使她们能安全和平稳的渡过更年期,是精神卫生专业工作者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应该探讨的问题。对于有生理症状妇女应及时请教医生辅以药物治疗。更重要的加强更年期妇女本人对更年期知识了解,开展不同形式且又切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睦、温馨的社会家庭氛围,是更年期妇女摆脱不愉快的心境。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成员应充分理解妇女更年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变化,应多关爱该类群体,对她们多一些关心、爱护,以减少心理和生理问题,从而提高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1]林永洁,李芬,张剑萍,等.西安市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1):110-114.
[2]陈瑶,陆虹,白文佩.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5-18.
[3]孟昭瑛,陈剑.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77-1878.
[4]李美华,许珍霞.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0,22(6):156.
[5]郝伟.精神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0-102.
[6]卞丽君.女性更年期的饮食调养[J].养身月刊,2008,29(9):814-815.
[7]杨艳杰,彭涛,杨秀贤.农村社区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106-107.
[8]王临虹.社会心理饮食对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1):260.
[9]王洪珍.女性如何安全度过更年[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6):1592-1593.